華文網

這一役:關東軍97萬,蘇軍158萬 蘇軍戰果達68萬

還在1941年4月,蘇聯為了避免兩線作戰的危險,集中全力抵抗德國法西斯軍隊的進攻,與日本政府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

英、美軍隊在太平洋的反攻節節勝利,日本國內的經濟、軍事力量大為下降,

國內矛盾日趨複雜化、尖銳化。在亞洲,由於在太平洋戰爭中,關東軍的大批主力被調往中國關內和南洋戰場,新組建的一些師團戰鬥力不強,這就使得關東軍的戰鬥力大為削弱。

日本軍界判斷,蘇軍對德作戰結束之後,需要休整一段時間,

他們對日作戰的時間很可能在1946年春季,最早也要在1945年9月上旬。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就宣佈對日宣戰。

當時,日本關東軍轄第1、第3、第17共3個方面軍和獨立第4軍,擁有31個師團、13個旅團約97萬兵員、火炮5000餘門、坦克160輛、飛機1800架,另有偽滿和偽蒙軍約20萬人。

從1945年2月開始,蘇軍在極其嚴格的保密與偽裝下,從歐洲戰場抽調了大量軍隊輸送至蘇聯的遠東地區,

包括4個集團軍的大約75萬兵員,使得蘇軍在遠東地區的總兵力增加到80個師、46個旅,共計158萬餘人,並且擁有火炮和追擊炮26000餘門,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輛,飛機5300餘架。與此同時,蘇軍還儲備了各種作戰物資,改善了交通條件,加速完成了進攻日本軍隊的準備。

6月8日,日本政府召開御前會議,通過了《戰爭指導基本大綱》,企圖進一步動員人力、物力,準備“本土決戰”,一旦局勢發生嚴重危急,日本天皇和政府就遷到中國東北的長春。

6月9日,日本國會緊急會議通過了,戰時非:常措施法”和“國民自願服役法”到1945年夏季,日本軍隊由1943年的380萬人增加到720萬人,但戰鬥力依然不強,因為新擴充的兵員大都是剛征來的新兵,既沒有進行過嚴格的軍事訓練,

更沒有任何實戰經驗。

蘇軍喀秋莎火箭發射瞬間

蘇軍在地面進攻開始後,出動了480多架次轟炸機,在大批殲擊機的掩護下,分批轟炸了日軍佔領的軍事工業中心和交通樞紐。日軍為了保全其戰鬥機進行本土決戰,在戰役開始的第一天就全部轉場至朝鮮和日本本土。

這樣,蘇軍就完全掌握了制空權。

蘇聯政府對日宣戰,蘇軍出兵中國東北等地,在短短的3周多時間裡就大獲全勝,粉碎了日本關東軍的主力,共斃、傷、俘日軍68萬人之多,其中建制完整的22個師團、12個旅團是不戰而降的。這一巨大勝利,使日本在短時間內喪失了一支機動部隊,這無疑對日本帝國主義進行垂死掙扎、實施本土決戰的企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它大大縮短了對日作戰的時間,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

它大大縮短了對日作戰的時間,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