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2018,中國奶粉行業進入大整合時代

剛過去的2017年,嬰幼兒奶粉配方註冊制牽動著每個奶粉行銷人的心弦。對於品牌商來說,自己能不能繼續自己的事業,很大程度上在於是否能夠通過食藥監總局的奶粉品牌註冊制。

對於管道商來說,能否擺上母嬰店和超市的貨架,在於該奶粉是否能出現在食藥監總局發佈的奶粉配方註冊名單上。對於母嬰店等零售商來說,這一年上架新奶粉品牌變得格外謹慎,一切看著食藥監總局公佈的配方情況而隨機應變。

奶粉新政之前,中國市場上差不多擁有2000多個奶粉品牌。截至今天,國家食藥監總局已批准了1040個配方。目前境外通過國家認監委註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有82家,

國內獲得生產許可證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有106家,按照目前這一基本數字推算,每家工廠可申報3個系列9個配方,那麼這些國內外工廠可申請的配方總數能達到1692個。從奶粉新政之初的2000多個配方數,縮減到1692個配方數,或許嬰幼兒奶粉市場上游品牌的整體格局並未有大大改變。

但是,能影響奶粉行業格局的,又豈止只是配方數量那麼簡單呢?作為奶粉行業的從業者,

你可能不得不關注以下因素。

一、大趨勢的放緩

1、市場容量和增長率: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資料顯示,從2012年到2016年,我國嬰幼兒奶粉的市場規模從不到600億,2016年增長到1225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6.9%。2016年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規模為1225億元,同比小幅增長6.43%,行業增長速度在放緩,預計2017年嬰幼兒奶粉行業規模將達到1350億元。除了嬰幼兒奶粉餵養人數較往年有所增加以外,

國內嬰幼兒奶粉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幾年高端和超高端奶粉在整體市場占比中的份額增長。比如,全年具有110億銷售額的惠氏品牌,早些年以180元/900g的愛兒樂、健兒樂、幼兒樂和學兒樂為主推產品系列,這些年將338元/900g惠氏啟賦作為主打產品系列,並占比惠氏60億以上的銷售份額。

2、“二胎政策”及人口增長率:2016年1月1日我國正式施行“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現在已滿兩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資料顯示,2017年我國全年出生人口和人口出生率均下降。資料顯示,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43‰。此前在“全面二孩”政策施行的第一年,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2015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二胎政策”的人口增長放緩,低於以往的預期。

3、母乳餵養率:母乳餵養率是影響嬰幼兒奶粉食用情況的又一大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的加速,我國職業女性比例逐漸得到提高,同時剖腹產比例也隨之提高。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資料,實際上我國母乳餵養率逐年下降,2000 年後下降速度加快。據統計,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國母乳餵養率為67%,到2003年下降為50.8%,至2008年僅有27.6%,十年間下降了40%。資料顯示,2014年3月我國0~6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為27.8%,其中農村30.3%,城市僅為15.8%,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的38%。目前隨著國家婦幼保健醫院系統鼓勵母乳餵養,將奶粉品牌“第一口奶”的醫務推廣行為進行處罰,從大趨勢來看,未來我國的母乳餵養率可能會得到一定的恢復和提升。

二、大品牌的鏖戰

1、洋品牌的“五張老面孔”:雖然說中國前些年擁有2000多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數量,但是市場份額確實集中在少數外資奶粉品牌的手中。根據AC尼爾森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前十大奶粉品牌中,雀巢/惠氏、達能紐迪希亞、美贊臣、美素佳兒、雅培和雀巢等5家的份額占比約為53%。其中惠氏2015市場銷售額約為110億元,啟賦貢獻超過60億元,雀巢和惠氏兩品牌的市場份額占比約為15.4%;達能紐迪希亞2015年銷售額約為70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8.4%;美贊臣2015年銷售額約為69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8.4%;雅培2015年銷售額約為55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7.6%;美素佳兒2015年銷售額約為45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約為5.9%。

事實上,外資洋品牌的優勢還在,增長依然很強勁!比如,從恒天然肉毒桿菌走出來的達能乳業而言。2017年11月27日,達能集團首席財務官Cécile Cabanis,針對此前達能公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作出了官方的解讀。Cécile Cabanis在發言中透露,在達能集團旗下的特殊營養品業務中,早期生命營養品的銷售額占比約為75%,2017年三季度同比增長20%,同時中國嬰幼兒奶粉需求帶來了集團業務的強勁增長,中國市場的整體增長率高達50%。

同樣,早在2016年惠氏已經開始實施“Go Deep”深度分銷項目,逐鹿三四線市場;經由利潔時收購後的美贊臣,新任美贊臣大中華區總裁睿恩達表示,即將通過“管道下沉”計畫,搶佔三四五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可以見得,接下來這些外資洋奶粉品牌,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2、國產粉的“三張績優股”:整體上而言,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後,以中國國內奶源為主的國產奶粉品牌活得是相當憋屈。時至今日,提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國內消費者對此依然是耿耿於懷。但是,經由近10年的不斷努力,2017年國產奶粉軍團中,依然擁現出具有良好業績表現的“三張績優股”。

(1)伊利金領冠:2018年1月8日,AC尼爾森,通過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的滾動年度資料給出調研結果:伊利旗下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速達到20%,遠高於全行業(9%)和外資廠家(5%)的平均增速。資料顯示,在伊利的引領下,2017年9月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全管道,本土廠家的銷售額占比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至28.5%。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表示:“伊利奶粉穩居國產奶粉市場份額第一,這是伊利在2018年開端亮出的實力成績單,也是伊利金領冠多年堅持母乳研究的成果。”

(2)飛鶴:2001年,飛鶴只是黑龍江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乳企。在國產奶粉增長低迷的背景下,飛鶴奶粉最近幾年卻逆襲增長,實現了彎道超車。近期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對外透露飛鶴乳業2017年業績增長率達到60%,其中飛鶴星飛帆等高端品類增幅在230%左右。據瞭解,2017年1月份至12月,飛鶴2017年營業額有望超過75億元,繼續領跑國產奶粉。

(3)君樂寶:據瞭解,君樂寶乳業2017全年收入破100億,2016年君樂寶收入在80億元左右,粗略計算一下,君樂寶2017年業績增幅在25%以上,同時奶粉增長100%。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君樂寶的奶粉業務貢獻收入在25億元左右,和2016年12億元相比,增幅在100%左右,成功翻番,並陸續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註冊。

“奶粉新政”之後的2018年,一邊是雄心勃勃的外資洋品牌奶粉的“五張老面孔”進行管道下沉,另一邊是豪情壯志的國產奶粉軍團要進行彎道超車。想必,這一切註定了接下來市場上又會上演一輪又一輪的鏖戰。

三、大零售的整合

2017年對於奶粉品牌方來說,要選擇何種管道何種終端?選擇在哪些網點進行銷售。放眼全國望去,都離不開“馬爸爸”的身影。擺在眼前無非是兩種選擇,要麼選擇深圳的“馬爸爸”,要麼選擇杭州的“馬爸爸”?!

1、騰訊京東系:深圳的“馬爸爸”他很牛!旗下的騰訊坐擁40000億左右的香港股市的市值,騰訊市值占比香港交易所的12%,1.6個騰訊相當於整個創業板的市值,馬化騰身價485億美金,排名全球第九。

2017年騰訊涉及的零售商業帝國中,擁有坐擁10億用戶數的微信和8億用戶數的QQ,同時,2017年擁有海量用戶的微信賦能眾多品牌商和管道商,幫助實現了自己的生意夢想。不僅如此,深圳“馬爸爸”投資了美團,投資了每日優鮮,控股了京東18.1%的股份,實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京東旗下投資了永輝超市,做了超級物種,開創了7fresh生鮮超市,創辦了京東新通路、無人超市、京東到家等零售業態。近期,深圳“馬爸爸”拉上了京東的劉強東,向電商平臺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約合57億元人民幣)。

2、阿裡巴巴系:杭州的“馬爸爸”當然是一直很牛,2017年天貓雙11總交易額高達1682億,美股上市的阿裡巴巴已經高達4722.42億美金的市值。同時,“新零售”也是他提出來的。2017年更是他的大手筆,收購了三江購物,控股了銀泰商業,占股新華都10%的股權,戰略合作了百聯集團,控制了聯華超市18%的股權。除了週邊的大手筆投資之外,阿裡的直營團隊更是卯足了勁,開創了阿裡零售通、天貓小店、盒馬鮮生等新業態,離職創業高管團隊更是開創了猩便利、果小美的無人貨架的風潮!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兩位“馬爸爸”,裹挾著10000億美金的鈔票,不斷勇進管道流通和零售領域,整合各路的管道零售資源。這不,前不久,京東就召集奶粉品牌商開了個訂貨會,3年要訂1000億訂單的奶粉,無論是從京東平臺賣掉,還是從京東線下批發掉。事實上,目前全國91000多家母嬰店店長早已經把京東新通路、阿裡零售通、海拍客、貝全母嬰等B2B平臺裝入了自己的手機APP,管道流通領域早已經有阿裡巴巴和騰訊京東系的身影了。“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或許過些年,這個母嬰行業,再也沒有那麼多中小型的批發商和零售商了。

展望2018年,我們看到嬰幼兒奶粉的市場增長的趨勢在逐步放緩,洋品牌和國產奶粉之間的鏖戰在加劇,下游的流通零售領域正在由阿裡巴巴和騰訊的資本進行主導步入大整合時代!

資料顯示,2014年3月我國0~6月嬰兒純母乳餵養率為27.8%,其中農村30.3%,城市僅為15.8%,遠低於國際平均水準的38%。目前隨著國家婦幼保健醫院系統鼓勵母乳餵養,將奶粉品牌“第一口奶”的醫務推廣行為進行處罰,從大趨勢來看,未來我國的母乳餵養率可能會得到一定的恢復和提升。

二、大品牌的鏖戰

1、洋品牌的“五張老面孔”:雖然說中國前些年擁有2000多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品牌數量,但是市場份額確實集中在少數外資奶粉品牌的手中。根據AC尼爾森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中國前十大奶粉品牌中,雀巢/惠氏、達能紐迪希亞、美贊臣、美素佳兒、雅培和雀巢等5家的份額占比約為53%。其中惠氏2015市場銷售額約為110億元,啟賦貢獻超過60億元,雀巢和惠氏兩品牌的市場份額占比約為15.4%;達能紐迪希亞2015年銷售額約為70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8.4%;美贊臣2015年銷售額約為69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8.4%;雅培2015年銷售額約為55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為7.6%;美素佳兒2015年銷售額約為45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約為5.9%。

事實上,外資洋品牌的優勢還在,增長依然很強勁!比如,從恒天然肉毒桿菌走出來的達能乳業而言。2017年11月27日,達能集團首席財務官Cécile Cabanis,針對此前達能公佈的2017年第三季度財報,作出了官方的解讀。Cécile Cabanis在發言中透露,在達能集團旗下的特殊營養品業務中,早期生命營養品的銷售額占比約為75%,2017年三季度同比增長20%,同時中國嬰幼兒奶粉需求帶來了集團業務的強勁增長,中國市場的整體增長率高達50%。

同樣,早在2016年惠氏已經開始實施“Go Deep”深度分銷項目,逐鹿三四線市場;經由利潔時收購後的美贊臣,新任美贊臣大中華區總裁睿恩達表示,即將通過“管道下沉”計畫,搶佔三四五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可以見得,接下來這些外資洋奶粉品牌,一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2、國產粉的“三張績優股”:整體上而言,自從“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後,以中國國內奶源為主的國產奶粉品牌活得是相當憋屈。時至今日,提起“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國國內消費者對此依然是耿耿於懷。但是,經由近10年的不斷努力,2017年國產奶粉軍團中,依然擁現出具有良好業績表現的“三張績優股”。

(1)伊利金領冠:2018年1月8日,AC尼爾森,通過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的滾動年度資料給出調研結果:伊利旗下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速達到20%,遠高於全行業(9%)和外資廠家(5%)的平均增速。資料顯示,在伊利的引領下,2017年9月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全管道,本土廠家的銷售額占比同比增加0.9個百分點至28.5%。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吳秋林表示:“伊利奶粉穩居國產奶粉市場份額第一,這是伊利在2018年開端亮出的實力成績單,也是伊利金領冠多年堅持母乳研究的成果。”

(2)飛鶴:2001年,飛鶴只是黑龍江一個瀕臨破產的小乳企。在國產奶粉增長低迷的背景下,飛鶴奶粉最近幾年卻逆襲增長,實現了彎道超車。近期飛鶴乳業董事長冷友斌對外透露飛鶴乳業2017年業績增長率達到60%,其中飛鶴星飛帆等高端品類增幅在230%左右。據瞭解,2017年1月份至12月,飛鶴2017年營業額有望超過75億元,繼續領跑國產奶粉。

(3)君樂寶:據瞭解,君樂寶乳業2017全年收入破100億,2016年君樂寶收入在80億元左右,粗略計算一下,君樂寶2017年業績增幅在25%以上,同時奶粉增長100%。相關資料顯示,2017年君樂寶的奶粉業務貢獻收入在25億元左右,和2016年12億元相比,增幅在100%左右,成功翻番,並陸續獲得國家食藥監總局的註冊。

“奶粉新政”之後的2018年,一邊是雄心勃勃的外資洋品牌奶粉的“五張老面孔”進行管道下沉,另一邊是豪情壯志的國產奶粉軍團要進行彎道超車。想必,這一切註定了接下來市場上又會上演一輪又一輪的鏖戰。

三、大零售的整合

2017年對於奶粉品牌方來說,要選擇何種管道何種終端?選擇在哪些網點進行銷售。放眼全國望去,都離不開“馬爸爸”的身影。擺在眼前無非是兩種選擇,要麼選擇深圳的“馬爸爸”,要麼選擇杭州的“馬爸爸”?!

1、騰訊京東系:深圳的“馬爸爸”他很牛!旗下的騰訊坐擁40000億左右的香港股市的市值,騰訊市值占比香港交易所的12%,1.6個騰訊相當於整個創業板的市值,馬化騰身價485億美金,排名全球第九。

2017年騰訊涉及的零售商業帝國中,擁有坐擁10億用戶數的微信和8億用戶數的QQ,同時,2017年擁有海量用戶的微信賦能眾多品牌商和管道商,幫助實現了自己的生意夢想。不僅如此,深圳“馬爸爸”投資了美團,投資了每日優鮮,控股了京東18.1%的股份,實為京東的第一大股東,京東旗下投資了永輝超市,做了超級物種,開創了7fresh生鮮超市,創辦了京東新通路、無人超市、京東到家等零售業態。近期,深圳“馬爸爸”拉上了京東的劉強東,向電商平臺唯品會投資8.63億美元(約合57億元人民幣)。

2、阿裡巴巴系:杭州的“馬爸爸”當然是一直很牛,2017年天貓雙11總交易額高達1682億,美股上市的阿裡巴巴已經高達4722.42億美金的市值。同時,“新零售”也是他提出來的。2017年更是他的大手筆,收購了三江購物,控股了銀泰商業,占股新華都10%的股權,戰略合作了百聯集團,控制了聯華超市18%的股權。除了週邊的大手筆投資之外,阿裡的直營團隊更是卯足了勁,開創了阿裡零售通、天貓小店、盒馬鮮生等新業態,離職創業高管團隊更是開創了猩便利、果小美的無人貨架的風潮!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兩位“馬爸爸”,裹挾著10000億美金的鈔票,不斷勇進管道流通和零售領域,整合各路的管道零售資源。這不,前不久,京東就召集奶粉品牌商開了個訂貨會,3年要訂1000億訂單的奶粉,無論是從京東平臺賣掉,還是從京東線下批發掉。事實上,目前全國91000多家母嬰店店長早已經把京東新通路、阿裡零售通、海拍客、貝全母嬰等B2B平臺裝入了自己的手機APP,管道流通領域早已經有阿裡巴巴和騰訊京東系的身影了。“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或許過些年,這個母嬰行業,再也沒有那麼多中小型的批發商和零售商了。

展望2018年,我們看到嬰幼兒奶粉的市場增長的趨勢在逐步放緩,洋品牌和國產奶粉之間的鏖戰在加劇,下游的流通零售領域正在由阿裡巴巴和騰訊的資本進行主導步入大整合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