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來自布拉格的“熊二”親密互動,珠海試駕上汽斯柯達柯珞克

文/王芳冉

“布拉格是個適合流浪的地方,人們在老街、車站和咖啡館裡裝扮各異,來去匆匆,而城市就是他們之間的催化劑。”

作為捷克的首都,也是歐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布拉格以老城廣場最為著名,而廣場中央的揚·胡斯雕像與自鳴鐘見證了捷克的光影流轉。在捷克向全世界的藝術家傳頌著工業與美學的全新高度時,斯柯達這一個橫跨三個世紀的汽車品牌在這一刻換上了新衣。

在眾多消費者的固有觀念中,都認為斯柯達品牌始終沒有擺脫大眾的影子,

但其實斯柯達已經走上了尋求突破的路子,自柯迪亞克起,更具東歐風味的設計風格逐漸被大家所熟知,而1月27日【汽車維琪】小主在珠海試駕的柯珞克同樣呈現出別具一格的捷克風情。

“熊二”與“熊大”的風騷走位

自柯珞克亮相以來,業界就將柯珞克稱為“熊二”,柯珞克為什麼有“熊二”的稱號呢?主要原始是它的外型與柯迪亞克有著很高相似度。柯珞克定位在緊湊級別的SUV,尺寸也要比柯迪亞克小一號,因此“熊二”這個昵稱就顯得更親切了。

但其實KAROQ柯珞克這個名字本身與“熊”並沒有直接的關聯,在土著阿魯提克部落的語言中“車”被叫作“Kaa’raq”,“箭”被稱為“Ruq”,兩個詞彙的結合就是KAROQ。

在Yeti停售之後,柯珞克迅速的進行了補位與柯迪亞克組成了新的SUV陣營,不過根據柯珞克的尺寸來看,它要比Yeti更大。中國這一波SUV風潮依舊火熱,上汽斯柯達也在去年上市了中型SUV柯迪亞克,今年無疑是乘勝追擊的最好時刻。柯珞克定位緊湊級SUV,車身尺寸為4432*1841*1614mm,軸距為2688mm,柯珞克的車身長度十分占優,

這時因為國產之後上汽斯柯達對他進行了加長,這也使得他在緊湊級SUV市場有著更好的空間表現。

據上期斯柯達官方人員透露,在今年底斯柯達的SUV產品就可以達到4款,並且擺脫了單一的選擇,有分別主打運動、實用和個性的不同車型可選除了目前已經亮相的柯迪亞克與柯珞克,還將在第二季度推出代號MODEL Q的SUV車型,同時在第四季度斯柯達還將推出KODIAQ GT車型。

處處點綴小心思的“熊二”

外觀方面,柯珞克採用了斯柯達SUV家族最新的設計項目,第一眼看過去與“大哥”科迪亞克有著同樣霸氣的前臉。四葉草分割式大燈與直瀑式前進氣格柵有著非常好的視覺延伸感,而由標誌處隆起的線條顯得車頭十分具有張力。

我們此次試駕的車型為280TSI頂配,車燈也採用了LED光源搭配斯柯達理念的睫毛式日間行車燈,不僅在實用性上有著很大的提升,而且十分美觀。從車身側面也可以看出,柯珞克走的硬派路線,車身沿線雙腰線均採用平直線條,加長後的前後輪距使得車身更加修長,D柱的C型車窗增加了一些運動性。

這裡還值得提一點,柯珞克英文名KAROQ來自於阿拉斯加當地土著阿魯提克部落語言中“汽車(KAA'RAQ)”與“箭頭(RUQ)”兩個詞語的合體,而位於翼子板處的車型標識也採用了斯柯達標誌箭頭的元素,可以看出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車尾部更加圓潤飽滿用敦實一詞形容再恰當不過了,新車採用了斯柯達最新的C型尾燈設計,據說是因為“捷克”的首字母是“C”靈感而來。整體來說,柯珞克觀感十分運動,而牌照架上方做出了近梯形線條進一步提升了年輕化。

簡潔大方風格下的驚喜

跟預想的一樣,柯珞克內飾沿用了柯迪亞克車型的設計風格,一切以簡約舒適為主,中空板採用了軟質搪塑材料,可惜中控台下方和門板處塑膠質感強烈。

方向盤採用三幅式設計整體握感不錯,粗細適中、皮質偏硬,在三九點方向分別集成了行車電腦控制和影音娛樂系統的按鍵。在方向盤九點方向還有定速、主動巡航的啟動撥杆。儀錶盤依舊是熟悉的斯柯達風格,綠色刻度的機械式指標讀數精准,中間搭配行車電腦,操作邏輯和顯示層級比較直觀。

中控面板同樣以簡約自居,空調出風口均有鍍鉻裝飾條點綴,頂配車型的車機為大眾旗下MIB系統,整套系統操作邏輯十分易用、幾乎沒有出現系統卡頓現象,而螢幕的顯示素質也比較優秀。

在一級功能表中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套系統的控制選項,收音機、媒體、導航、車輛監控、控制一應俱全。系統內所搭載的SmartLink系統支援androidauto、Apple Carplay、MirroLink等功能也不用多做解釋,在這個手機橫行的年代這些功能是不能缺失的。

由於柯珞克國產後進行了加長,所以其空間表現非常優秀,前排座椅可調節的空間曠量比較大,主駕駛座四項調節,皮質座椅包裹性很強,軟硬適中,總體前排表現不錯。後排空間十分出彩,前排調至正常駕駛位後排乘客仍能擁有十分寬敞的空間,可惜中間高高隆起的地台影響了滿員時的乘坐舒適性。同時新車還採用了一寬全景天窗,開啟面積很大,是當下十分流行的配置。

既能運動也能舒適

行駛在珠海的橫琴大橋上,柯珞克的駕駛感受很直接的回饋給駕乘者。柯珞克目前有兩款發動機可選,分別是1.2T和1.4T版本,本次試駕的車型為1.4T高功率版本。動力方面,依舊是大家熟悉的EA211發動機與DQ200雙離合變速箱,參數上與大眾集團旗下車型1.4T高功率版本的車型一直,駕駛感受也十分相似。

動力夠用是這套動力總成的第一印象,發動機渦輪起壓點在1750rpm左右,隨著油門開度的加深轉速來到3000rpm,這時強烈的推背感襲來,變速箱迅速降檔車身就會猛地沖出去,動力隨踩隨有,幾乎沒有一點拖遝。然而隨著發動機轉速達到4000rpm,這套系統的動力就有些不夠用了,中後段的加速感就沒有頭段那麼強烈了,不過對於城市代步和中段超車的城市路況來說綽綽有餘。

同時柯珞克還搭載了模式選擇功能,通過按下變速箱後方的“MODE”按鍵,駕駛者可以切換“經濟”“標準”“運動”“個性化”四種駕駛模式,變速箱會更具不同的模式在升降檔邏輯上有變化,具有一定的駕駛樂趣。

在整車NVH上,柯珞克的表現在同價位、同級別的車型中也屬上乘,懸掛微微偏硬,對於路面的小顛簸處理不錯,連續大顛簸會偶爾出現餘震,懸掛的行程也比較長。底盤操控性性能不錯,過彎時車身姿態偏向於推頭。而整車造噪音控制也比較優秀,主要噪音來自于高轉速的發動機和風雜訊,120km/h等速續航車內乘客交流比較愜意。

我們此次試駕的車型為280TSI頂配,車燈也採用了LED光源搭配斯柯達理念的睫毛式日間行車燈,不僅在實用性上有著很大的提升,而且十分美觀。從車身側面也可以看出,柯珞克走的硬派路線,車身沿線雙腰線均採用平直線條,加長後的前後輪距使得車身更加修長,D柱的C型車窗增加了一些運動性。

這裡還值得提一點,柯珞克英文名KAROQ來自於阿拉斯加當地土著阿魯提克部落語言中“汽車(KAA'RAQ)”與“箭頭(RUQ)”兩個詞語的合體,而位於翼子板處的車型標識也採用了斯柯達標誌箭頭的元素,可以看出設計師的良苦用心。

車尾部更加圓潤飽滿用敦實一詞形容再恰當不過了,新車採用了斯柯達最新的C型尾燈設計,據說是因為“捷克”的首字母是“C”靈感而來。整體來說,柯珞克觀感十分運動,而牌照架上方做出了近梯形線條進一步提升了年輕化。

簡潔大方風格下的驚喜

跟預想的一樣,柯珞克內飾沿用了柯迪亞克車型的設計風格,一切以簡約舒適為主,中空板採用了軟質搪塑材料,可惜中控台下方和門板處塑膠質感強烈。

方向盤採用三幅式設計整體握感不錯,粗細適中、皮質偏硬,在三九點方向分別集成了行車電腦控制和影音娛樂系統的按鍵。在方向盤九點方向還有定速、主動巡航的啟動撥杆。儀錶盤依舊是熟悉的斯柯達風格,綠色刻度的機械式指標讀數精准,中間搭配行車電腦,操作邏輯和顯示層級比較直觀。

中控面板同樣以簡約自居,空調出風口均有鍍鉻裝飾條點綴,頂配車型的車機為大眾旗下MIB系統,整套系統操作邏輯十分易用、幾乎沒有出現系統卡頓現象,而螢幕的顯示素質也比較優秀。

在一級功能表中可以很直觀的看到這套系統的控制選項,收音機、媒體、導航、車輛監控、控制一應俱全。系統內所搭載的SmartLink系統支援androidauto、Apple Carplay、MirroLink等功能也不用多做解釋,在這個手機橫行的年代這些功能是不能缺失的。

由於柯珞克國產後進行了加長,所以其空間表現非常優秀,前排座椅可調節的空間曠量比較大,主駕駛座四項調節,皮質座椅包裹性很強,軟硬適中,總體前排表現不錯。後排空間十分出彩,前排調至正常駕駛位後排乘客仍能擁有十分寬敞的空間,可惜中間高高隆起的地台影響了滿員時的乘坐舒適性。同時新車還採用了一寬全景天窗,開啟面積很大,是當下十分流行的配置。

既能運動也能舒適

行駛在珠海的橫琴大橋上,柯珞克的駕駛感受很直接的回饋給駕乘者。柯珞克目前有兩款發動機可選,分別是1.2T和1.4T版本,本次試駕的車型為1.4T高功率版本。動力方面,依舊是大家熟悉的EA211發動機與DQ200雙離合變速箱,參數上與大眾集團旗下車型1.4T高功率版本的車型一直,駕駛感受也十分相似。

動力夠用是這套動力總成的第一印象,發動機渦輪起壓點在1750rpm左右,隨著油門開度的加深轉速來到3000rpm,這時強烈的推背感襲來,變速箱迅速降檔車身就會猛地沖出去,動力隨踩隨有,幾乎沒有一點拖遝。然而隨著發動機轉速達到4000rpm,這套系統的動力就有些不夠用了,中後段的加速感就沒有頭段那麼強烈了,不過對於城市代步和中段超車的城市路況來說綽綽有餘。

同時柯珞克還搭載了模式選擇功能,通過按下變速箱後方的“MODE”按鍵,駕駛者可以切換“經濟”“標準”“運動”“個性化”四種駕駛模式,變速箱會更具不同的模式在升降檔邏輯上有變化,具有一定的駕駛樂趣。

在整車NVH上,柯珞克的表現在同價位、同級別的車型中也屬上乘,懸掛微微偏硬,對於路面的小顛簸處理不錯,連續大顛簸會偶爾出現餘震,懸掛的行程也比較長。底盤操控性性能不錯,過彎時車身姿態偏向於推頭。而整車造噪音控制也比較優秀,主要噪音來自于高轉速的發動機和風雜訊,120km/h等速續航車內乘客交流比較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