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寶雞:鳳縣民俗刨湯席

​​​在鳳縣鄉村每年立冬後或臘八後,便陸續開始殺年豬了。
在殺豬的當天,主人請親戚朋友或鄉鄰吃一頓剛殺的豬肉,就叫吃刨湯或喝刨湯。一般家家輪流請客,實為鄉民之盛會,增加過年的氣氛。
​鄉村有專事屠宰過年豬的手藝人,稱“殺豬匠”,有的則諱稱為“年豬匠”。出行一般為師徒二人,師傅手提刀具、挺杖、鐵掛鉤,
徒弟則扛殺凳,來去腳下生風。
​這一天,主人早早起來忙著做準備。先燒一大鍋開水,用於燙豬,還要備好籮筐竹篩裝肉,再整洗炊具、清潔院壩、恭候賓客。
​移步蹣跚的大肥豬被主人從豬圈牽出來交與殺豬匠後,就被拉至殺凳前,摁倒後隨著殺豬匠手起刀落,年豬那幾聲宿命的嚎叫迅速化為滿盆還冒著泡泡的熱血。接下來是通杆(打挺棍)、吹氣、刨毛、剖邊、淨腸、分割。一時功夫,潔白耀眼熱氣騰騰的新鮮豬肉就裝在了事先備好的工具裡。
​然後是做刨湯席。刨湯席村裡的女人都會做,不必專請廚師。但做法各地有所不同。鳳縣一種是真的做成了湯,稱為“刨湯”: 清水煮新鮮豬肉,一般是大片的肥肉,邊吃邊添加諸如肝、腸之類的雜碎、豬血等等,
最後燙煮各類新鮮蔬菜。也有用豬內雜及部分鮮肉、腦髓等剁細後拌以米飯及鹽粉調成醬狀,再灌進洗淨的小腸,放入鍋中煮制而成的刨湯。刨湯的特點是清醇甘香,油而不膩,回味無窮。
​​​​一年一度請客吃刨湯之習俗源遠流長,但具體興起於何時,卻又無可考。以前農村生活貧窮,盼到一年到頭殺年豬,在每家每戶都是高興之事。殺豬過年是喜事,高高興興地請客嘗鮮,不說是請客吃肉,而說是請客喝刨湯。為什麼呢?刨湯本為刨了豬毛之後的熱水,按說是不能吃的,這樣說應為“不成敬意”的謙虛說法,意思是咱家請您來沒啥招待的,喝點刨湯吧。
​​​
​​吃足喝好後幫主家切肉做一年吃的臊子,好不愜意!
​​​​
​​​

但具體興起於何時,卻又無可考。以前農村生活貧窮,盼到一年到頭殺年豬,在每家每戶都是高興之事。殺豬過年是喜事,高高興興地請客嘗鮮,不說是請客吃肉,而說是請客喝刨湯。為什麼呢?刨湯本為刨了豬毛之後的熱水,按說是不能吃的,這樣說應為“不成敬意”的謙虛說法,意思是咱家請您來沒啥招待的,喝點刨湯吧。
​​​
​​吃足喝好後幫主家切肉做一年吃的臊子,好不愜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