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肺癌的預防和治療:需要知道的4個最前沿進展

消炎藥預防肺癌

縱觀科學史,你會發現很多的重大突破,其實都是無心插柳,比如青黴素,就是因為做完實驗忘記洗盤子搞出來的。搞科研,不僅需要智慧,還需要運氣。

2017年最神奇的意外,

我覺得當屬諾華測試一款針對心血管疾病的新型消炎藥ACZ885的時候,意外發現它居然有個顯著副作用:大幅降低肺癌發生率和死亡風險!

ACZ885是一種抑制細胞因數蛋白IL-1ß的靶向藥物。IL-1ß是一個重要的調節免疫系統的蛋白,活性過高的話,可能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問題。所以科學家想用ACZ885來阻止IL-1ß活性,抑制炎症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狀況。

為了驗證這個猜想,

諾華在3期臨床試驗中招募了超過10000名患者!可謂下了血本。幸好,結果不錯,在這項公司研發史上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的臨床試驗之一中,研究人員們發現與對照組相比,使用ACZ885的患者心臟病發作的相對風險下降了24%,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了10%。

研究人員們在分析結果的時候發現服用新藥的患者,

肺癌發病率居然大幅下降

這當然是好消息,說明藥物有效。

但還有彩蛋!

研究人員們在分析結果的時候,意外發現服用新藥的患者,肺癌發病率居然大幅下降!

使用高劑量藥物的患者,肺癌發病率下降了67%,低劑量組的發病率下降了39%。整體來看,使用新藥的人,肺癌死亡率竟然下降了77%!

這簡直是最讓人欣喜的副作用!

目前對於ACZ885防癌背後的機制還不明確,

主流猜想認為IL-1ß不僅引發心血管問題,還能誘導癌細胞的生長和轉移,因此抑制它的藥物也能防癌抗癌。

由於這是意外發現,無法作為證據直接用於上市申請,因此藥廠已經遞交申請,正式啟動專門評估藥物預防肺癌風險的3期臨床試驗。

如果成功,將是癌症預防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非常值得期待!

BRAF突變肺癌治療

非小細胞肺癌中通常檢測的突變是EGFR,

ALK,ROS1等,主要是因為它們有對應的靶向藥物。對於其它肺癌突變,知道了也沒有好的針對性療法,價值很有限。

BRAF突變就曾經是這樣沒啥價值的突變。

科學家早就知道,部分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攜帶一種特定的BRAF V600E突變,也就是BRAF基因的第600個氨基酸,從V變成了E。但一直以來,針對它的臨床研究一直未能取得突破,雖然有針對BRAF的靶向藥物,但單獨使用的時候,效果不佳。

但最近發表于《柳葉刀.腫瘤學》的一項研究發現,

當把BRAF靶向藥dabrafenib,和另一種靶向藥trametinib組合使用的時候,BRAF V600E突變的晚期肺癌患者,疾病控制率達到為79%!其中4%腫瘤幾乎完全消失,59%腫瘤顯著縮小,16%大小穩定。

重要的是,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期和總生存期都顯著延長。

正因為如此,這個靶向藥物組合已經被FDA批准上市,用於BRAF突變肺癌患者的治療。

由於通常BRAF突變不會和EGFR或ALK突變同時出現,因此對於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如果確定沒有EGFR和ALK沒有突變,那麼BRAF就值得檢測。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考慮一次把肺癌常見基因突變都檢測一遍,得到更全面的資料。

早期臨床研究顯示,蘿拉替尼對腦內病灶客觀緩解率可達50%左右

三代靶向藥物對腦轉移腫瘤展現顯著效果

針對EGFR和ALK突變肺癌,都已經出現了第3代靶向藥。EGFR的3代藥物泰瑞沙已經上市,ALK的3代藥物蘿拉替尼(Lorlatinib)也已經在臨床展現了良好效果,預計很快就會上市。

這倆3代藥物有倆共同特點:

1:對於不少對一代靶向藥物耐藥的患者有效。

2:對腦轉移的患者效果顯著。

第2點太重要了!

因為無論EGFR突變肺癌,還是ALK突變肺癌,不少患者後期都會出現腦轉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生存時間。

不幸的是,一代的靶向藥物,無論是EGFR的易瑞沙,還是ALK的賽可瑞,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都有限,因此殺傷轉移到腦部的癌細胞效果很不好,通常都只能借助放療,甚至手術來緩解患者症狀。

但三代靶向藥出現後,情況改變了!

泰瑞沙和蘿拉替尼,這倆新藥在設計過程中都考慮到了增加藥物入腦能力,就是為了來對付腦轉移。

臨床試驗結果讓人欣喜。在臨床試驗中,EGFR三代藥物泰瑞沙對付腦轉移病灶有高達70%的客觀緩解率(化療為31%)。與化療相比,泰瑞沙可顯著延緩腦轉移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11.7 vs 5.6個月)。

雖然泰瑞沙主要是在對一代藥物耐藥的患者中使用,但其實不少專家都認為,如果在最開始診斷就伴隨腦轉,直接使用泰瑞沙效果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蘿拉替尼對付腦轉效果看起來也比早期的ALK靶向藥物好。

早期臨床研究顯示,蘿拉替尼對腦內病灶客觀緩解率可達50%左右,這給ALK突變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聯合免疫治療顯示價值

多個PD1和PD-L1抑制劑已經上市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但是,效果還不夠好,原因是回應人群比例較低。臨床試驗中,單獨使用PD1/PD-L1藥物,客觀緩解率通常僅僅在15%-20%之間,多數患者受益有限。

怎麼辦呢?

組合療法。

其實從很早開始,癌症治療就是組合療法,比如化療和放療結合,手術和化療結合等等。我們的目標就是找到1+1>2的機會。

抗癌藥的使用也是組合居多,對於肺癌的化療,通常就是兩種化療藥物組合使用。靶向藥物也是如此,前面剛提到,dabrafenib和trametinib兩個靶向藥聯合使用,可以治療BRAF突變肺癌。

免疫藥物當然也可以組合。

面對肺癌,治療是越來越精准,辦法是越來越多

現在特別火爆的研究領域,就是PD1+X組合療法。這裡的X可以是化療,靶向藥物,或者免疫藥物。

PD1+化療已經顯示成績,在用於特定亞型肺癌的時候,能有50%的客觀緩解率,遠超單獨用PD1或單獨用化療。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目前有上百個“PD1藥物+另一種免疫療法”的試驗在進行。

最近已經一些讓人興奮的苗頭。

比如,新型免疫藥物,IDO抑制劑(Epacadostat)聯合聯合PD1藥物,用於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安全性好,而且總體客觀緩解率提高到35%,疾病控制率(DCR)60%。

新型免疫藥物,腺苷A2a受體拮抗劑(CPI-444),聯合PD-L1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疾病控制率達到71%。

新型免疫藥物,白介素-10(AM0010),聯合PD-1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總體客觀緩解率為38.5%,疾病控制率超過80%。

總而言之吧,面對肺癌,治療是越來越精准,辦法是越來越多。大家完全有理由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多多學習,期待奇跡。

讓我們一起努力,致敬生命!

(作者:鳳梨因數 整理編輯:優諾麗康編輯部)

聲明:本文章及內容僅作交流之目的,任何僅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而做出的行為,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後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如果您需要專業的醫療服務或醫療諮詢意見,應向具有相關資格的專業人士及機構尋求專業醫療幫助。

那麼BRAF就值得檢測。當然,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考慮一次把肺癌常見基因突變都檢測一遍,得到更全面的資料。

早期臨床研究顯示,蘿拉替尼對腦內病灶客觀緩解率可達50%左右

三代靶向藥物對腦轉移腫瘤展現顯著效果

針對EGFR和ALK突變肺癌,都已經出現了第3代靶向藥。EGFR的3代藥物泰瑞沙已經上市,ALK的3代藥物蘿拉替尼(Lorlatinib)也已經在臨床展現了良好效果,預計很快就會上市。

這倆3代藥物有倆共同特點:

1:對於不少對一代靶向藥物耐藥的患者有效。

2:對腦轉移的患者效果顯著。

第2點太重要了!

因為無論EGFR突變肺癌,還是ALK突變肺癌,不少患者後期都會出現腦轉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和生存時間。

不幸的是,一代的靶向藥物,無論是EGFR的易瑞沙,還是ALK的賽可瑞,通過血腦屏障的能力都有限,因此殺傷轉移到腦部的癌細胞效果很不好,通常都只能借助放療,甚至手術來緩解患者症狀。

但三代靶向藥出現後,情況改變了!

泰瑞沙和蘿拉替尼,這倆新藥在設計過程中都考慮到了增加藥物入腦能力,就是為了來對付腦轉移。

臨床試驗結果讓人欣喜。在臨床試驗中,EGFR三代藥物泰瑞沙對付腦轉移病灶有高達70%的客觀緩解率(化療為31%)。與化療相比,泰瑞沙可顯著延緩腦轉移患者無進展生存時間(11.7 vs 5.6個月)。

雖然泰瑞沙主要是在對一代藥物耐藥的患者中使用,但其實不少專家都認為,如果在最開始診斷就伴隨腦轉,直接使用泰瑞沙效果應該是更好的選擇。

蘿拉替尼對付腦轉效果看起來也比早期的ALK靶向藥物好。

早期臨床研究顯示,蘿拉替尼對腦內病灶客觀緩解率可達50%左右,這給ALK突變患者帶來了新希望。

聯合免疫治療顯示價值

多個PD1和PD-L1抑制劑已經上市用於非小細胞肺癌治療。但是,效果還不夠好,原因是回應人群比例較低。臨床試驗中,單獨使用PD1/PD-L1藥物,客觀緩解率通常僅僅在15%-20%之間,多數患者受益有限。

怎麼辦呢?

組合療法。

其實從很早開始,癌症治療就是組合療法,比如化療和放療結合,手術和化療結合等等。我們的目標就是找到1+1>2的機會。

抗癌藥的使用也是組合居多,對於肺癌的化療,通常就是兩種化療藥物組合使用。靶向藥物也是如此,前面剛提到,dabrafenib和trametinib兩個靶向藥聯合使用,可以治療BRAF突變肺癌。

免疫藥物當然也可以組合。

面對肺癌,治療是越來越精准,辦法是越來越多

現在特別火爆的研究領域,就是PD1+X組合療法。這裡的X可以是化療,靶向藥物,或者免疫藥物。

PD1+化療已經顯示成績,在用於特定亞型肺癌的時候,能有50%的客觀緩解率,遠超單獨用PD1或單獨用化療。

大家最感興趣的,是免疫療法+免疫療法。目前有上百個“PD1藥物+另一種免疫療法”的試驗在進行。

最近已經一些讓人興奮的苗頭。

比如,新型免疫藥物,IDO抑制劑(Epacadostat)聯合聯合PD1藥物,用於二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安全性好,而且總體客觀緩解率提高到35%,疾病控制率(DCR)60%。

新型免疫藥物,腺苷A2a受體拮抗劑(CPI-444),聯合PD-L1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疾病控制率達到71%。

新型免疫藥物,白介素-10(AM0010),聯合PD-1藥物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時,總體客觀緩解率為38.5%,疾病控制率超過80%。

總而言之吧,面對肺癌,治療是越來越精准,辦法是越來越多。大家完全有理由保持樂觀和積極的心態,多多學習,期待奇跡。

讓我們一起努力,致敬生命!

(作者:鳳梨因數 整理編輯:優諾麗康編輯部)

聲明:本文章及內容僅作交流之目的,任何僅僅依照本文的全部或部分內容而做出的行為,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後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責任。如果您需要專業的醫療服務或醫療諮詢意見,應向具有相關資格的專業人士及機構尋求專業醫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