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省人大代表申小梅:增加戲曲下鄉演出場次 唱響河南好聲音

河南人大網—大河網聯合報導 戲曲藝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氣質。地方戲曲未來應該如何更好地傳承?1月28日,

省人大代表申小梅在接受河南人大網—大河網記者專訪時說,河南越調有300多年歷史,要想發展得更好,就要為其搭建更多的傳播平臺,讓藝術家創造出更多的優秀劇碼,讓廣大觀眾發自內心愛上越調。

河南省人大代表申小梅

將優秀劇碼送到群眾身邊去

申小梅是河南省越調劇團團長,從藝30多年間始終以她的恩師、人民藝術家申鳳梅先生為榜樣。2015年初,申小梅在各級領導和老師、同事們的關懷和幫助下,聯合周口市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越調專業學校"申小梅戲曲學院",在全省全國進行招生,不斷為河南越調戲曲藝術,為河南省文化藝術事業輸送新生力量,為中國戲曲藝術事業培養新的戲曲人才。

近幾年,申小梅成立"紅色輕騎兵"小分隊,帶領省越劇團成員,走進田間地頭,社區廠礦,來到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表演優秀劇碼,深受百姓喜愛。最近,又成立了"申鳳梅文藝服務志願團",把美好的精神食糧送到老百姓身邊去。

改善校園演出形式 增加基層演出場次

"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我最關心的是如何將越調更好地傳承下去。"申小梅說。她認為,戲曲是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戲曲要從娃娃抓起,不能斷層。近幾年,河南省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演出效果很好,孩子們很喜歡,建議加大力度增加場次,並提高一部分演員的理論教學水準和教學技法,更好地向孩子們普及戲曲知識,激發孩子們學習戲曲文化的熱情。

同時,申小梅建議,"舞臺藝術送農民"活動也要加大力度,"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演出,一個鄉就只有兩場戲,一天就演完了,好多百姓開著三輪車、電摩托趕三五十公里的路來看戲,

到了我們的戲也演完了。有的人高燒紮上針打著吊瓶,也要來看我們的演出,不願意放過一場戲,很多百姓反映演出少,看得不過癮。這讓我很感動,老百姓太需要精神食糧,太需要戲曲文化了。所以戲曲下鄉活動應加大場次,每到一個地方最少演兩天以滿足老百姓對戲曲藝術的渴望。"

讓越調更好傳承 唱響河南好聲音

談及今後的工作,申小梅說:"我們會繼續以申鳳梅先生為榜樣,堅守文化理想,堅守文化自信,多出好戲,多出人才,多為人民服務,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把好的劇碼送到人民中間去,為中原崛起,為河南文化強省建設做出貢獻。同時越調藝術也要講好中國故事,唱好中國聲音,樹立好中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