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55年呂正操憑哪些赫赫戰功被授予上將軍銜?

核心提示:冀中根據地的創建由此開始,這是中共在平原地區的第一個根據地。憑著創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赫赫戰功,19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

年少有為20歲任張學良副官

1905年1月4日,呂正操出生在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后村。當時正值日俄戰爭時期,遼東處於日俄的炮火之下。出於安全考慮,呂正操出生之後,就被母親藏到柴草垛中。

少年時期的呂正操目睹了日軍的殘暴。他家菜地靠近南滿鐵路,這條鐵路在日俄戰爭後被日軍佔有。呂正操自小恨透日本人,立志長大當兵打日本。他的學名是“正言”,被他改為“正操”,意思是操練好了打日本。

呂正操從小就有叛逆精神。

還在讀小學時,他就在班中第一個站出來,剪掉了長辮。有一次他還掀下一根板凳條,狠狠地打了一下他的老師,然後跑到河邊壕溝裡藏了三天。因為家貧,他小學沒讀完即輟學,在一家繅絲廠做學徒。

1922年,17歲的呂正操加入奉軍,20歲時成為張學良的少校副官兼秘書。從1929年一直到1936年西安事變,他一直都在張學良身邊或部下任職。

反對南撤改編部隊投奔“八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時,呂正操與應邀前來西安共商國事的中央代表羅瑞卿等人常有接觸。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呂正操到國民黨53軍任691團團長。1937年5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秘密吸收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全面侵華,呂正操隨國民黨53軍南撤。此時,呂正操接到中共北方局指示:留在敵後,找地方黨開展抗日遊擊戰。

1937年10月14日,在一次對日作戰中,

呂正操帶領部隊撤離到河北晉縣東北的小樵鎮,宣佈退出國民黨53軍。呂正操對大家說,已和軍部失去聯繫,“這種時候和日本人打,死了是烈士,活著是英雄!既然我們與軍部失去聯繫,我看只有回師北上,到敵後打遊擊!”因暫未和中共地方黨組織聯繫上,部隊改稱“人民自衛軍”。

不久,人民自衛軍被納入晉察冀軍區領導。呂正操被任命為冀中軍區司令、第三縱隊司令員、冀中公署主任。

冀中根據地的創建由此開始,這是中共在平原地區的第一個根據地。憑著創建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的赫赫戰功,1955年呂正操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