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聽老人們講述一場從歷史長廊中沉澱下來的故事

古老悠遠倉頭鎮

文/張塵舞

選稿:中鄉美詩歌評委 陳榮來

文圖編輯:丁錄年 柳絲青青

一進鎮,便嗅到倉頭人恬然穩重的氣息。

三兩個婦女撲打著晾曬的被絮,燃氣灶上冒出縷縷香氣繚繞上升,

老街的店鋪商品琳琅滿目。一種簡單明瞭的感覺湧上心頭。穿過老街,經過敬老院,四四方方的空曠,老人們坐在板凳上,用波瀾不驚的眼神,打量著過往的光影,讓早春的太陽照耀著自己,一副享受、祥和安寧的模樣。

沒有高牆窄巷,卻有著古樸悠遠的意境,這便是倉頭。它大有來頭。

倉頭是一座千年古鎮,原名大窯。相傳三國時期,曹操在曹河練兵,10萬人馬紮營在此。

因為倉頭地處三閘圩腹地,一馬平川,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是補給糧草的好地方,所以曹操便在此地囤積糧草,故名叫倉頭。

倉頭鎮的碾頭張村,是大軍碾米之處,後稱碾頭村;這麼多的人馬,自然需要屯田,曹軍屯田的地方便是倉頭鎮的軍田自然村,也叫軍頭崗;東營村因駐紮軍營,有東營、西營自然村,後稱東營村、西營村。

倉頭人提起自己生活的這邊土地,滿懷自豪。倉頭鎮人幾乎都姓季,

提起自己的老祖輩,他們的驕傲自豪溢於言表。倉頭人的老祖先便是歷史上很有名的季圖南公。約宋靖康年,圖南公隨朝廷南遷至無為,統領軍隊,憑藉著長江天塹抵禦金兵入侵。圖南公巧遇金雞玉兔從林中竄出,認為此乃大吉,心中頓生安居之意,季姓族人逐漸在此衍生。

季姓族人能夠根深葉茂,不得不提一位恩公。

這位恩公至今仍被倉頭人銘記在心,倉頭人說,沒有恩公,季家人早就遭受滅族之災。恩公乃當地紳士劉公紹祖,北宋末年對抗金國,季姓族人人丁單薄,劉公便主動向朝廷申請代替季姓族人上戰場,戰死兄弟本家18人,其中包括劉公本人。

說來也怪,劉公死後,屍首並未隨著河水從上游流至下游,

而是從含山巢河下游漂至上游鬱家灣,被人發現後通知季姓族人領回屍首安葬,季族人含著滿眶熱淚安葬了劉公,樹碑並建造恩公祠。劉公的凜然正氣和英勇無私的戰鬥精神至今仍被季姓族人傳頌,被季姓人尊為“恩公”,享受季家人世代嫋嫋香火。至今,這座恩公祠仍保留在倉頭。

劉公的壯舉數不勝數,曾經,此處經常旱澇,劉公便帶領眾人建造了季家閘,造福村民。

倉頭人還指著村中的一口井,告訴我:這甘泉井,又叫劉公井。此井是口千年古井,有著濃厚的遠古氣息,也是恩公為倉頭人留下的。井口四壁的岩石已經被繩索磨出許多深深的凹槽,那是倉頭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凝固的一種別樣記憶。

倉頭人十分留戀這口古井,即使家家戶戶已經用上自來水,可每到夏天,大家一有空閒,還是喜歡挑起水桶去擔回清涼的古井水,浸泡瓜果,咬一口,真是清甜爽口。也有用雙手捧上井水直接飲用的,純淨甘美的泉水在口中餘味無窮,那是光陰浸透出來的甜,沁人心脾。

吃水不忘挖井人,至今,倉頭人仍會舉行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來紀念劉公。

因為劉公,季姓一族生生不息,家聲益振,能人輩出。論文,明朝著名詩人季步騧和有“崇禎八大家”之美譽的季孟蓮便是無為縣倉頭鎮人。季步騧的《懶蠶居士遺稿》以及季孟蓮的《月當樓詩稿》經後人編著,被各大圖書館收藏。

論武,從倉頭鎮走出來多位戰鬥勇士,其中就有同和國將領季鴻。從古至今,倉頭鎮出現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士,他們謹記祖訓,提倡禮義,崇尚詩書,注重教育。在倉頭這塊土地上,他們男耕女織,家庭和睦,孝子輩出,道德和教育成為倉頭人文化的核心內涵。

年輕一代的倉頭人,將祖輩們的奉獻精神傳承下來。近些年,大企業家季昌斌、季昌群,不僅拿出上百萬資金來修築祠堂,替村裡修路,為村民造福,每年還會向無為縣各處困難人士獻愛心送溫暖。合肥立方製藥廠董事長季俊虯,對倉頭的建設工作慷慨解囊大力支持。

歷史留給倉頭人的,是古老迷人的古韻文化氛圍,是壯美的傳奇,是世世代代傳頌的奉獻精神。來到這裡,靜了心神,聽老人們講述一場從歷史長廊中沉澱下來的故事,看鴨子們在村裡悠閒地搖晃,路邊的攤點主人和臨街餐館老闆悠閒地閒扯,捧著茶杯品著香茶,哼著小調,多麼悠閒自在!不遠處,就是那口千年劉公井,古樸凝重地靜默著。

古老悠遠的倉頭鎮,人傑地靈,在歲月的長河裡,它湮滅三國時的刀光劍影,跨過戰火重重,已是風雨洗禮後積澱出厚重的風骨模樣。

作者簡介:張塵舞,女,原名張靜,83年生,現為一名小學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2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出版《流年錯》《因為痛,所有叫婚姻》等7部長篇小說,獲得安徽文學獎,在《山花》《小說月報》《清明》《文藝報》等刊物雜誌上發表中篇小說、散文若干。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浸泡瓜果,咬一口,真是清甜爽口。也有用雙手捧上井水直接飲用的,純淨甘美的泉水在口中餘味無窮,那是光陰浸透出來的甜,沁人心脾。

吃水不忘挖井人,至今,倉頭人仍會舉行一些大型的祭祀活動來紀念劉公。

因為劉公,季姓一族生生不息,家聲益振,能人輩出。論文,明朝著名詩人季步騧和有“崇禎八大家”之美譽的季孟蓮便是無為縣倉頭鎮人。季步騧的《懶蠶居士遺稿》以及季孟蓮的《月當樓詩稿》經後人編著,被各大圖書館收藏。

論武,從倉頭鎮走出來多位戰鬥勇士,其中就有同和國將領季鴻。從古至今,倉頭鎮出現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士,他們謹記祖訓,提倡禮義,崇尚詩書,注重教育。在倉頭這塊土地上,他們男耕女織,家庭和睦,孝子輩出,道德和教育成為倉頭人文化的核心內涵。

年輕一代的倉頭人,將祖輩們的奉獻精神傳承下來。近些年,大企業家季昌斌、季昌群,不僅拿出上百萬資金來修築祠堂,替村裡修路,為村民造福,每年還會向無為縣各處困難人士獻愛心送溫暖。合肥立方製藥廠董事長季俊虯,對倉頭的建設工作慷慨解囊大力支持。

歷史留給倉頭人的,是古老迷人的古韻文化氛圍,是壯美的傳奇,是世世代代傳頌的奉獻精神。來到這裡,靜了心神,聽老人們講述一場從歷史長廊中沉澱下來的故事,看鴨子們在村裡悠閒地搖晃,路邊的攤點主人和臨街餐館老闆悠閒地閒扯,捧著茶杯品著香茶,哼著小調,多麼悠閒自在!不遠處,就是那口千年劉公井,古樸凝重地靜默著。

古老悠遠的倉頭鎮,人傑地靈,在歲月的長河裡,它湮滅三國時的刀光劍影,跨過戰火重重,已是風雨洗禮後積澱出厚重的風骨模樣。

作者簡介:張塵舞,女,原名張靜,83年生,現為一名小學教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22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學員。出版《流年錯》《因為痛,所有叫婚姻》等7部長篇小說,獲得安徽文學獎,在《山花》《小說月報》《清明》《文藝報》等刊物雜誌上發表中篇小說、散文若干。

本文為中國鄉間美文原創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