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代古橋樑重見天日 為何叫做 “止步橋”?

2018年1月11日,長興縣博物館、長興縣文廣新局文物科工作人員至長興縣泗安鎮上泗安村現場,查勘登錄一處清代單孔石樑橋。

泗安鎮上泗安村為中國傳統村落,村內的歷史文物古跡需要重點保護和修繕。村裡的老人們常說村裡有一座“止步橋”,近期由於村內綜合環境整治,當地村民修路才使深埋在泥土之下的“止步橋”得以重見天日。

“止步橋”當地方言稱為“止馬橋”,該橋全長6.6米,寬1.7米,採用清代常見花崗岩材質建造,兩墩單孔,

中孔石樑淨長3.27米,由三塊條石拼合而成,中間條石淨寬0.55米,中孔可測矢高1.85米。兩側條石分別寬為0.57米、0.58米,厚度達0.3米。中孔石樑兩側為四拼條石,規模較小,單塊條石長度在1.67米-1.70米之間,寬度在0.39米-0.47米之間。

中孔兩側以金剛牆疊砌作為橋墩,橋墩對應橋面即為引橋,與路面連為一體。整個橋面平直,上有一道深3釐米獨輪車車轍,貫穿全橋橋面,成為獨特風景。

該車轍與上泗安碼頭遺址車轍,

形成前後呼應,也與“拉不完的廣德,裝不完的泗安”之說相印證,見證古代泗安商業之繁盛。

▲從結冰的水面看古橋側面

此橋座落于上泗安村楊家自然村,橋下為一面積數十畝的荷塘,系連接古四安鎮之“上泗安街”至“中泗安街”“下泗安街”要道的津梁所在。

整座橋樑通身由花崗石構造,為單孔石平橋。

據網友“鄣北散木”的觀察,該橋為兩大特點:

一是普通的單孔石平橋沒有橋墩和橫帽石樑,而此橋在金剛牆上卻架設了圓柱形的橫帽石樑,體現了建築上的考究。

二是橋樑的條石上有清晰的凹痕,結合上泗安村是古代的碼頭所在,很明顯的拉運貨物的獨輪車經年累月碾壓後形成的車轍印,和村中另一座塔水橋 一樣反映了地域特點。

▲獨輪車推出的深深車轍

網友“鄣北散木”觀察和判斷後,表達了自己不同的認知:

一、該橋並非是兩墩單孔橋,所謂的兩墩必然是三孔橋,

顯然是將金剛牆當作了橋墩。

二、該橋的年代不會是明代橋樑,從形制和石材來判斷,毫無疑問是清代橋樑。很可能是明代初建,村民口口相傳,便以為是明代橋樑。由於泗安地區于清咸豐同治年間慘遭戰禍,估計明代橋樑亦毀,此橋當為清光緒年間所建。

三、該橋的橋名,目前定名為“止步橋”,是由村民相傳的口音而來,但網友“鄣北散木”也聽到村民口中有喚作“朱馬橋”,可惜此橋沒胡橋額和落款。但他根據此橋上方僅十多米處便是“頭天門”後面還有二天門、三天門、靈官殿等道教建築,因此斷定該橋的正式橋名是“止馬橋”,意思騎馬進香的香客到此便要下馬步行,如果是“止步橋”,於理便說不通了。

可惜此橋沒胡橋額和落款。但他根據此橋上方僅十多米處便是“頭天門”後面還有二天門、三天門、靈官殿等道教建築,因此斷定該橋的正式橋名是“止馬橋”,意思騎馬進香的香客到此便要下馬步行,如果是“止步橋”,於理便說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