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出師表》從岳武穆到趙孟頫

嶽飛所書的《出師表》,起始行楷,中間行草,結尾全用草書。那書法,行楷大氣質樸,仿佛巍巍高山;行書渾厚遒勁,仿佛鋼骨鐵筋;草書流暢而剛勁,力拔千鈞;其實,這不是建築工地上的鋼筋鐵骨,

這是一種精神氣度,更是一種境界!那裡面有著嶽飛的感動和忠誠,有著當時的壯懷激烈。嶽飛在後面的落款,是這樣:

“紹興戊午秋八月望前,過南陽,謁武侯祠,遇雨,遂宿於祠內。更深秉燭,細觀壁間昔賢所贊先生文辭、詩賦及祠前石刻二表,不覺淚下如雨。是夜,竟不成眠,坐以待旦。道士獻茶畢,出紙索字,揮涕走筆,不計工拙,稍舒胸中抑鬱耳。嶽飛並識。”

這裡,嶽飛說得非常清楚,他看見武侯祠裡面歌頌諸葛亮的文辭詩賦,看見出師二表的刻石,深受感動,淚下如雨,夜裡睡不著覺,第二天寫下來的!這時候寫書法,跟作詩為文一樣,都是感情的抒發,都是抒情!那情感,上溯有諸葛亮北伐中原的壯舉,下直到岳家軍收復舊山河的雄心壯志,

其激烈澎湃,一腔豪情!那情感,就是嶽飛所說的“稍舒心中抑鬱耳”。當然,那情感,也成就了書法經典,成就了書法的鋼筋鐵骨,大氣恢弘,成就了如千軍萬馬奔騰突出的豪邁和雄壯。那書法,已經沒有任何輕狂和張揚,只有凜然大氣,只有沖天浩氣。那書法,跟寫文章一樣,情到濃處,震撼人心。

趙孟頫書寫的《出師表》,跟嶽飛不同。趙孟頫,是書法大家,是上下八百年的書法奇才。

趙孟頫對於《出師表》,當然有感情。他有首詩:

鄂王墳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這詩,有對於往事的懷念,有對於故國的眷戀,更有對於嶽飛冤案悲劇的惋惜和對南宋小朝廷的埋怨。然而,到這樣的份上,趙孟頫有的僅僅是這些。他對於山河破碎,江山易主,已經看開了。

他選擇了跟元朝統治者合作,出仕為官。那些思念和眷戀,惋惜和埋怨,僅僅偶爾表露在詩文裡。當然,那情感是真的,實實在在的。那些情感,足以使他對於嶽飛,對於諸葛亮心存敬仰。當然,那時候的那情感,絕對不會使他淚下如雨,夜不成眠,那不再是嶽飛的“壯懷激烈”,也不是諸葛亮的“與漢賊不兩立”。情感到這份上,對於《出師表》,那雖然是經典,欣賞沒有問題,至於深深的陶醉或者強烈的共鳴,
恐怕可能不大。

趙孟頫書寫的《出師表》,楷行草交替,用筆,古樸蒼勁,清秀優美,兼而有之。那書法,用筆不疾不徐,沒有大風大浪,只有心平氣和。那書法,當然功夫冠天下,用筆裡面,當然風韻十足,當然有無窮無盡的欣賞空間。那書法,彰顯的是趙孟頫的個性,也表現著他的氣質精神。我們看見那書法,雖然帶著端莊和古樸,有著千姿百態,似乎一個風流才子的翩翩英姿。然而,趙孟頫對於《出師表》,跟面對陶淵明《歸辭來兮辭》一樣,只是欣賞,沒有心情激蕩。嶽飛書寫《出師表》,落筆驚風雨,泣鬼神,大氣磅礴,觀之讓人感慨。趙孟頫書寫《出師表》,時間充裕,消消停停,無論是每天練筆還是興之所至,總之沒有岳飛當年那樣的情感,當然欣賞起來也不會有激烈震撼。

趙孟頫憑藉自己的書法造詣,他的《出師表》,自然暢達,功夫不凡,神采出類拔萃。然而,他沒有嶽飛《出師表》的大氣酣暢,沒有嶽飛《出師表》的氣度和精神。原因嘛,就是嶽飛《出師表》飽含著作者滿懷情感,而且在這激烈的情感裡,書法無意而工。當然,論書法,岳飛跟趙孟頫,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

也表現著他的氣質精神。我們看見那書法,雖然帶著端莊和古樸,有著千姿百態,似乎一個風流才子的翩翩英姿。然而,趙孟頫對於《出師表》,跟面對陶淵明《歸辭來兮辭》一樣,只是欣賞,沒有心情激蕩。嶽飛書寫《出師表》,落筆驚風雨,泣鬼神,大氣磅礴,觀之讓人感慨。趙孟頫書寫《出師表》,時間充裕,消消停停,無論是每天練筆還是興之所至,總之沒有岳飛當年那樣的情感,當然欣賞起來也不會有激烈震撼。

趙孟頫憑藉自己的書法造詣,他的《出師表》,自然暢達,功夫不凡,神采出類拔萃。然而,他沒有嶽飛《出師表》的大氣酣暢,沒有嶽飛《出師表》的氣度和精神。原因嘛,就是嶽飛《出師表》飽含著作者滿懷情感,而且在這激烈的情感裡,書法無意而工。當然,論書法,岳飛跟趙孟頫,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