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薑超:全球寬鬆正式終結!

上周美日歐股市全部重挫,韓印等新興市場股市普跌,

黃金和石油下跌,金屬價格震盪下跌,國內股跌債漲。

進入2018年以來,全球股市先是連袂上漲,在上周又出現了集體下跌,這背後的原因何在,到底2018年的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將何去何從?

海外股債雙殺。這一次海外資本市場下跌的不只是股市,而是股債雙殺。上週末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達到2.84%,比年初上行了44bp,創下近4年以來的新高。而德國10年期國債利率達到0.74%,比年初上行26bp,也是2年半的高點。

甚至連日本10年期國債利率也達到0.1%,是1年以來的高點。

通脹預期上升。而促發美國資本市場調整的重要原因在於通脹預期的顯著提升。上週五公佈的非農就業資料顯示,居民工資出現大幅增長,私人部門平均時薪同比增速達到2.9%,創下2009年5月以來新高。從債市來看,目前美國10年期國債和TIPS(通脹保值債券)之間的利差達到2.14%,創下2014年9月以來的新高,通脹預期的上升推高利率,

而利率的大幅上升又引發了對流動性以及未來經濟增長減速的擔憂,導致了股市的大幅下跌。

已經充分就業。美國1月份的失業率保持在4.1%的歷史低位,而上一輪失業率降至4%左右還在2000年,失業率持續低位意味著美國目前已經處於充分就業的狀態,未來就業人口難以進一步上升,觀察其過去幾年的新增非農就業其實一直是穩中有降,這也從側面暗示美國經濟已經過了經濟擴張的頂峰。

財政刺激失效。而在經濟已經充分就業的背景下,即便今年特朗普的大規模減稅政策落地在即,其實也不可能給美國帶來更多的經濟增長,因為其國內生產已經飽和,只能靠增加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從美國的貿易逆差來觀察,2017年末已經達到月均500億美元,創下5年新高,而再上一次其貿易逆差超過500億美元還是在金融危機的2008年。特朗普顯然不願意減稅變成進口,

因此2018年全球貿易糾紛勢必會大幅增加。

政策自相矛盾。但如果美國既要大幅減稅,又不願意增加進口便宜了中國和德國人,其結果必然是工資上漲、通脹上行、利率上升,而這又與其減稅相矛盾,因為美國是赤字政府,其減稅依賴於政府舉債,但美國目前的政府債務率處於100%歷史最高位,其2017年的財政赤字率已經由降轉升,預計會從2016年的3%重新回升至接近5%,如果再加上10年期國債利率從2%大幅飆升至3%,

那麼美國財政可能很快就不堪重負。

利率決定週期。在過去幾年,隨著經濟的正常化,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開始退出寬鬆貨幣政策,但為了維持經濟增長,又不約而同地轉向了財政政策。但問題是從來沒有獨立的財政政策,因為財政政策依靠政府舉債,而這其實需要利率的低位元來配合。而從美國經濟過去100年的經驗來看,自從央行誕生以後,利率就成為經濟週期之母,每一次經濟復蘇的開啟源於利率下降,但利率的持續上升最終會引發下一次經濟衰退。

寬鬆正式終結。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主要國家開啟了長達10年的寬鬆貨幣時代。雖然美國從2015年末開始加息,中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收緊貨幣,歐洲從2017年末開始縮減量化寬鬆規模。但市場此前始終感受不到貨幣收緊的影響,源于從超級寬鬆開始收緊,其實依然是是相對寬鬆。但變化終於發生了,先是2017年末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3.6%,然後是2018年初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2.5%,中美兩大國的長期利率雙雙突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均值,這其實意味著今年開始全球寬鬆貨幣已正式終結。

金融週期尾聲。因此,雖然2017年全球經濟首次同步復蘇,2018年以來的增長預期依舊穩健,但從金融週期來看,卻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銀行信貸來實現,而觀察各國銀行信貸增速,美國是從2009年開始由負轉正,到2016年信貸增速最高達到8%,目前已經降至3.5%。歐洲信貸增速從2014年開始由負轉正,2016年末最高達到4.4%,目前已經降至2.9%。而中國的政府與社融總增速在2016年最高是17%,目前降至13.6%。日本的信貸增速也從2017年初的4%降至3%。而在利率上升以後,信貸增速的下滑將是全球經濟未來的最大挑戰。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利率就成為經濟週期之母,每一次經濟復蘇的開啟源於利率下降,但利率的持續上升最終會引發下一次經濟衰退。

寬鬆正式終結。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球主要國家開啟了長達10年的寬鬆貨幣時代。雖然美國從2015年末開始加息,中國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逐漸收緊貨幣,歐洲從2017年末開始縮減量化寬鬆規模。但市場此前始終感受不到貨幣收緊的影響,源于從超級寬鬆開始收緊,其實依然是是相對寬鬆。但變化終於發生了,先是2017年末中國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3.6%,然後是2018年初美國10年期國債利率突破2.5%,中美兩大國的長期利率雙雙突破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的均值,這其實意味著今年開始全球寬鬆貨幣已正式終結。

金融週期尾聲。因此,雖然2017年全球經濟首次同步復蘇,2018年以來的增長預期依舊穩健,但從金融週期來看,卻是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銀行信貸來實現,而觀察各國銀行信貸增速,美國是從2009年開始由負轉正,到2016年信貸增速最高達到8%,目前已經降至3.5%。歐洲信貸增速從2014年開始由負轉正,2016年末最高達到4.4%,目前已經降至2.9%。而中國的政府與社融總增速在2016年最高是17%,目前降至13.6%。日本的信貸增速也從2017年初的4%降至3%。而在利率上升以後,信貸增速的下滑將是全球經濟未來的最大挑戰。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