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志願軍對上侵華日軍會怎樣?打得鬼子懷疑人生!

最近我看了兩部紀錄片,一部叫做《台兒莊一九三八》,一部叫做《鐵在燒》。如果沒看過的朋友,可以抓個時間去看一看。友情提示一下,千萬不要在人多的公眾場合看,要不然一個大男人哭出來實在是太難看了。

《台兒莊一九三八》講的是什麼,從名字就能看出來。該紀錄片講述了抗日著名戰役“血戰台兒莊”的全部大小戰役,展現了一個民族在存亡危機之前的錚錚鐵骨。而《鐵在燒》則講述的人1951年志願軍第63軍為保障主力部隊完成撤離和重鑄防線,奉命阻擊以美國為首“聯合國軍”的歷史片段,將一段浴血鏖戰13天且並不為人所熟知的戰鬥歷程,進行了全景式展現。

一部講的是抗日,一部講的是抗美援朝!兩部紀錄片,是中國近現代抗爭史的縮影,也是無數中國軍人用鮮血與生命織成的壯烈畫卷。

但是,再和諧的音調中,也會有一兩個不協調的音符。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一場建國之戰,一場衛國之戰。兩個在新中國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戰爭,卻總是被人做著一些極不恰當的比較。

有些人總是認為總喜歡說抗日戰爭才是真正給中華民族光榮的戰爭,說抗美援朝不能與之相比,對於這樣的言論,我也只能說四個字:“胡說八道!”

兩場戰爭塑造了新中國

我在網上看到了一個問題,有人問:“如果讓人民志願軍對上了侵華日軍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對於這樣關公戰秦瓊的問題,其實答案眾人心中都已經明瞭,志願軍光憑米格就能打得日本鬼子懷疑人生。但是偏偏有些別有人心的人認為,如果人民志願軍對上了侵華日軍,

其表現絕對是不如抗戰時期的國共將士的。那麼我在這裡,就有些不同意見的話要說了。

首先,再說這些話之前,我要聲明,我絕對沒有抬高一個、貶低一個的意思,對於我而言,每一個戍疆衛土的軍人都值得尊敬。這與陣營無關,也與職位無關。

而我們現在可以看一看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一些簡單對比。

首先,對手對比。一個是在當時並不算世界軍事強國的日本,一個是十幾個國家的國家聯軍,主力更是世界第一大國——美國!日本陸軍在二戰中根本沒有衝鋒槍,單發步槍是陸軍步兵的主要武器。而當時美國、蘇聯、德國等國家都普遍裝備半自動步槍和衝鋒槍。日本在整個二戰中更是沒有生產一輛20噸以上的坦克,這一點從日本和蘇聯的“諾坎門之戰”就能看出來,日本的軍事能力面對真正的強國,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而抗美援朝時期的美國,已經是世界上真正的最強國,雖然有蘇聯在掰手腕,但是美國的強大絕對不是中國能比擬的了的。

其次,中國本身的力量。抗戰之前,中國好歹平穩發展了幾年,甚至有人說那是中華民國發展的“黃金十年”。而抗美援朝正好是在中國建國初期,國民黨帶走了幾乎全部黃金儲備,撤退時還大肆破壞,留下一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舉,國力貧弱。

再者,戰爭情況。中國14年抗戰時間拉的很長,中間不管怎樣說,終究是有有些諸如美蘇兩國的人進來幫忙,扔個原子彈,或者在東北打打關東軍什麼的。而抗美援朝呢,僅有蘇聯提供了一些少得可憐的幫助,其餘的全是我們志願軍自己解決。

抗美援朝,我們基本上是零制空權。補給更是大問題,當年中國志願軍向“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陣地發起全線攻擊,一舉突入敵人防禦的縱深。並於1月4日佔領南朝鮮首府漢城。連遭打擊的“聯合國軍”被迫後撤。然而就是因為補給問題難以跟上,首批入朝的6個軍已是兵疲馬乏,傷亡減員很大。部隊的老骨幹幾乎拼光了,國內原定補充的4萬老兵、8萬新兵還遲遲未到。一線部隊不能打,後續入朝的部隊暫時又上不來。再加上李奇微的“霹靂行動”大反撲,結果一場乘勝追擊,反倒吃了大虧等等等等......

簡單的對比,便能為我們勾勒出了抗美援朝的艱巨。兩場以弱勝強的戰爭,其實沒有孰高孰低,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也絕對不遜于國共抗日將士。所以,其實就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碰上日本侵華軍隊,在我看來,結果仍然不會變。中國軍人的骨氣就是夠硬,中國的戰爭勝利也是被這些悍不畏死的軍人用血肉之軀一點點拼出來的,是萬千軍民齊心協力所致,都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從心底裡去尊重!這兩場戰爭,一場保住了中國人的民族,一場保住了中國人的尊嚴。其實,這兩場戰爭本來就不該被比較。

說這些話的是什麼人?

我在上文對那些說“抗美援朝不如抗日戰爭”的人有這樣的一個評價:別有用心!那麼,這些別有用心的人都是什麼人呢?

在我看來,只有兩者:“果粉”和“日雜”!

其實,這些年來,始終有人認為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國民黨的正面抵抗,而共產黨只是躲在後方養精蓄銳,甚至認為共產黨是竊取了國民黨的勝利果實。這就是所謂的“果粉”。

而一些“日雜”更是大肆吹捧日本軍隊的軍事素質,儼然一副天上少有、地上絕無的世界最強軍。雖然他們心中的“日本爸爸”最終被打的無條件投降,但是他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吹他們“日本爸爸”的機會,因此他們便用戰勝了美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抬高他們的“日本爸爸”。畢竟也沒交過手,怎麼吹也是沒有證據的。

當然了,會不會有人以上兩者都不是呢?也許會,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智障,更沒什麼好說的。

對於志願軍的戰鬥力,口說無憑,用敵人的評價便能知一二!

“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十二月底,參謀長聯席會議將如下看法通知麥克亞瑟:中共部隊現在十分強大,如果他們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聯合國軍撤出朝鮮。”

“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所以,過了很長的時間才使南朝鮮軍隊樹立起抗擊敵軍夜間進攻的信心。腳踏膠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

“元旦上午,我驅車由北面出了漢城,結果見到了一幅令人沮喪的景象。朝鮮士兵乘著一輛輛卡車,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湧去,他們沒有秩序,沒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著各種徵用的車輛逃到這裡來的。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逃得離中國軍隊愈遠愈好。他們扔掉了自己的步槍和手槍,丟棄了所有的火炮、追擊炮、機槍以及數人操作武器。”

前四句是美國原陸軍上蔣馬修·邦克·李奇微《朝鮮戰爭》一書的原話,我覺得用對手的話打那些“日雜”和“果粉”的臉是最適合的!我們用數十萬志願軍的生命換回來的勝利,其實並不值得我們炫耀。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讓人侮辱和貶低。

戰爭是為了和平,而不是比較

雖然我在上面簡單介紹了一下,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區別,但是我在上文說了一句話:“其實,戰爭本來就不該被比較!”

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最想說的話!無論是抗日戰爭也好,還是抗美援朝戰爭也罷,凡為我中華崛起而做出貢獻者,不分黨派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後世也必然會永遠的記住他們!

人命,重逾千金,有泰山不能承受之重。而戰爭,卻是用人命在換取勝利。其實,任何對戰爭的比較都是對歷史的褻瀆,是對革命先烈的褻瀆。無論哪場戰爭,只要是為了中華民族,那麼其意義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肅然起敬的,而不是關公戰秦瓊的比較。對於我們而言,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之所以將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做了一些比較,其目的是用事實打那些“果粉”和“日雜”的臉。還是那句話,那些為了中華民族而戍疆衛土的戰士,無論是誰,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他們或許已經沒有名字,但是請給他們留以尊嚴!

這一點從日本和蘇聯的“諾坎門之戰”就能看出來,日本的軍事能力面對真正的強國,基本上沒有什麼優勢。而抗美援朝時期的美國,已經是世界上真正的最強國,雖然有蘇聯在掰手腕,但是美國的強大絕對不是中國能比擬的了的。

其次,中國本身的力量。抗戰之前,中國好歹平穩發展了幾年,甚至有人說那是中華民國發展的“黃金十年”。而抗美援朝正好是在中國建國初期,國民黨帶走了幾乎全部黃金儲備,撤退時還大肆破壞,留下一個一窮二白的爛攤子。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舉,國力貧弱。

再者,戰爭情況。中國14年抗戰時間拉的很長,中間不管怎樣說,終究是有有些諸如美蘇兩國的人進來幫忙,扔個原子彈,或者在東北打打關東軍什麼的。而抗美援朝呢,僅有蘇聯提供了一些少得可憐的幫助,其餘的全是我們志願軍自己解決。

抗美援朝,我們基本上是零制空權。補給更是大問題,當年中國志願軍向“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陣地發起全線攻擊,一舉突入敵人防禦的縱深。並於1月4日佔領南朝鮮首府漢城。連遭打擊的“聯合國軍”被迫後撤。然而就是因為補給問題難以跟上,首批入朝的6個軍已是兵疲馬乏,傷亡減員很大。部隊的老骨幹幾乎拼光了,國內原定補充的4萬老兵、8萬新兵還遲遲未到。一線部隊不能打,後續入朝的部隊暫時又上不來。再加上李奇微的“霹靂行動”大反撲,結果一場乘勝追擊,反倒吃了大虧等等等等......

簡單的對比,便能為我們勾勒出了抗美援朝的艱巨。兩場以弱勝強的戰爭,其實沒有孰高孰低,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也絕對不遜于國共抗日將士。所以,其實就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碰上日本侵華軍隊,在我看來,結果仍然不會變。中國軍人的骨氣就是夠硬,中國的戰爭勝利也是被這些悍不畏死的軍人用血肉之軀一點點拼出來的,是萬千軍民齊心協力所致,都值得每一位中國人從心底裡去尊重!這兩場戰爭,一場保住了中國人的民族,一場保住了中國人的尊嚴。其實,這兩場戰爭本來就不該被比較。

說這些話的是什麼人?

我在上文對那些說“抗美援朝不如抗日戰爭”的人有這樣的一個評價:別有用心!那麼,這些別有用心的人都是什麼人呢?

在我看來,只有兩者:“果粉”和“日雜”!

其實,這些年來,始終有人認為抗日戰爭之所以能夠勝利,是因為國民黨的正面抵抗,而共產黨只是躲在後方養精蓄銳,甚至認為共產黨是竊取了國民黨的勝利果實。這就是所謂的“果粉”。

而一些“日雜”更是大肆吹捧日本軍隊的軍事素質,儼然一副天上少有、地上絕無的世界最強軍。雖然他們心中的“日本爸爸”最終被打的無條件投降,但是他們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吹他們“日本爸爸”的機會,因此他們便用戰勝了美軍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抬高他們的“日本爸爸”。畢竟也沒交過手,怎麼吹也是沒有證據的。

當然了,會不會有人以上兩者都不是呢?也許會,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智障,更沒什麼好說的。

對於志願軍的戰鬥力,口說無憑,用敵人的評價便能知一二!

“我們後來體會到,中國人是堅強而兇狠的鬥士,他們常常不顧傷亡地發起攻擊。但是,我們發現,較之朝鮮人他們是更加文明的敵人。有很多次,他們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

“十二月底,參謀長聯席會議將如下看法通知麥克亞瑟:中共部隊現在十分強大,如果他們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聯合國軍撤出朝鮮。”

“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將。所以,過了很長的時間才使南朝鮮軍隊樹立起抗擊敵軍夜間進攻的信心。腳踏膠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現在南朝鮮軍隊陣地上,總是把許多南朝鮮士兵嚇得頭也不回地飛快逃命。”

“元旦上午,我驅車由北面出了漢城,結果見到了一幅令人沮喪的景象。朝鮮士兵乘著一輛輛卡車,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湧去,他們沒有秩序,沒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著各種徵用的車輛逃到這裡來的。他們只有一個念頭——逃得離中國軍隊愈遠愈好。他們扔掉了自己的步槍和手槍,丟棄了所有的火炮、追擊炮、機槍以及數人操作武器。”

前四句是美國原陸軍上蔣馬修·邦克·李奇微《朝鮮戰爭》一書的原話,我覺得用對手的話打那些“日雜”和“果粉”的臉是最適合的!我們用數十萬志願軍的生命換回來的勝利,其實並不值得我們炫耀。但是,我們也絕對不能讓人侮辱和貶低。

戰爭是為了和平,而不是比較

雖然我在上面簡單介紹了一下,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的區別,但是我在上文說了一句話:“其實,戰爭本來就不該被比較!”

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最想說的話!無論是抗日戰爭也好,還是抗美援朝戰爭也罷,凡為我中華崛起而做出貢獻者,不分黨派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後世也必然會永遠的記住他們!

人命,重逾千金,有泰山不能承受之重。而戰爭,卻是用人命在換取勝利。其實,任何對戰爭的比較都是對歷史的褻瀆,是對革命先烈的褻瀆。無論哪場戰爭,只要是為了中華民族,那麼其意義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中國人去肅然起敬的,而不是關公戰秦瓊的比較。對於我們而言,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今天之所以將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做了一些比較,其目的是用事實打那些“果粉”和“日雜”的臉。還是那句話,那些為了中華民族而戍疆衛土的戰士,無論是誰,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他們或許已經沒有名字,但是請給他們留以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