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明朝出兵馬六甲可以有多大規模的部隊?

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與整個地理大發現一起,將世界全世界拉入了近代。

這同時也是傳統中國朝貢體系,在南洋地區迅速瓦解的開始。儘管在明成祖下西洋大業結束後,明朝對南洋地區脆弱的控制就已經不復存在。但一直到麻六甲城落入葡萄牙艦隊之手,明朝人才慢吞吞的感覺到世界的變化。

1520年,西方歷史上首位駐華大使皮雷斯在大明的陪都南京,見到了當時的皇帝明武宗。但他並不是唯一在朝堂上面見中國皇帝的外國使節。

麻六甲蘇丹國的特使,正在利用一切機會,向名義上的宗主國告狀。希望大明朝出兵,幫助他們收回在1511年丟失的首都麻六甲城。

16世紀初的麻六甲城

這個事情在後來釀成了中國與西歐國家的首次武裝衝突--屯門海戰。對新來的西方人有濃厚興趣的明武宗駕崩,

直接導致儒家保守派造勢,驅逐滯留在珠江口的葡萄牙人。但無論是喜歡玩戰爭遊戲的武宗,還是有儒家保守派支持的嘉靖,都沒有滿足麻六甲蘇丹的願望,出兵南洋。

過去,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明朝在觀念層面的短視。以帝國中期的帝國實力,若有需要,一定可以拿下麻六甲。到時候,一支全新的寶船隊將揚帆起航。利用更大的戰船和占絕對兵力的規模,

輕易擊敗葡萄牙人。因為後者在征服麻六甲城後,只留下8艘大小戰船與300人的有限兵力。但若是明粉們能查一查當時明朝水師的實際兵力,就會發現,明朝水師的規模一直非常“迷你”。

明代兵書上 繪製粗糙的麻六甲地圖

在明朝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

真正具備較高戰備水準的水師,其實就是廣東一家。雖然明初的倭寇曾經肆虐山東等北方地區,福建和浙江沿海也有海禁需求。但唯有廣州一個地方,可以經常接觸到南洋來的商船。所以,廣東水師的日常任務,最接近現代定義下的海軍。

歐洲人繪製的明朝廣東省地圖

然而到1531年,也就是嘉靖朝擊敗屯門島的葡萄牙殖民者10年後,廣東沿海的水師兵力都少的嚇死人。他們依然以明初就定下的防禦體系,由沿海衛所的軍戶和隨時可以被徵募的沿海居民組成。其中,衛所兵負責戰鬥任務,募集的民兵基本為操作戰船的海員。

整個廣東水師,被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個部分。分別配屬的衛所兵丁為600人、1200人和104人。募集海員數目分別為500人、1000人和500人。他們每年基本上可以分到30艘體型很小的烏艚船,用於沿海地區的巡邏。在水師展開巡邏時,部分衛所兵丁還要留守在海防衛所營地。如此一來,兵力就更加稀薄了。

明朝廣東水師的常規戰艦

當然,只靠這些水師力量,並不能體現明朝艦隊的最大戰鬥力:

1521年,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為進攻屯門。當局就在沿海居民中,大量募集民兵。不少在海禁時期,偷偷南下麻六甲等地貿易的當地人被組織起來。他們私自建造的違制海船與水師戰艦相加,總數在50艘左右。

1522年,為了防備葡萄牙人可能的反擊,廣東水師又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戰前動員。在第二年的西草灣海戰中,他們不僅擁有96艘具有雙層結構的新會船,還準備了一批實施火攻的火船。鑒於後來水師兵力的薄弱,這些船上的海員基本也是募集的民兵。

諷刺的是,這些經常被明朝官方募集的民兵,本身也是破壞海禁政策的急先鋒。明朝水師的日常巡邏,大部分是針對這些隨時可能偷偷出海的鄉民。但缺乏足夠兵力的水師,又不得不從他們中間徵募民兵。

結果,讓水師與沿海走私犯們形成了有趣的利益共同體。走私船隊反過來經常為廣東當局在沿海和南洋地區,執行官方任務。葡萄牙人在抵達麻六甲時,就發現有5艘具有明朝官方背景的商船,會每年航行到當地貿易。

所以在理論上,明朝的確可以湊出一支近百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南下。這些戰船中,不乏可以用於遠航的大船。但要組建鄭和時代的龐大艦隊,基本已無可能。更重要的是,這些船隻裝備的武器已經落後歐洲與西亞,整整一個時代。而擴編的船隊,將會稀釋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水師兵力,讓船隊的整體戰鬥力不升反降。

明朝人同樣會明白自己在海上與葡萄牙對手的巨大差距。在屯門,對方僅有6艘中國式帆船。在西草灣,也不過是1艘中國式帆船與5艘小型槳帆快船。即使兵力差距甚大,明朝水師也從未用自己精心佈置的計畫,全殲過對手。

在未來可能爆發的遠海交戰中,遭遇真正的遠海艦隊,只怕是凶多吉少。

募集海員數目分別為500人、1000人和500人。他們每年基本上可以分到30艘體型很小的烏艚船,用於沿海地區的巡邏。在水師展開巡邏時,部分衛所兵丁還要留守在海防衛所營地。如此一來,兵力就更加稀薄了。

明朝廣東水師的常規戰艦

當然,只靠這些水師力量,並不能體現明朝艦隊的最大戰鬥力:

1521年,廣東海道副使汪鋐為進攻屯門。當局就在沿海居民中,大量募集民兵。不少在海禁時期,偷偷南下麻六甲等地貿易的當地人被組織起來。他們私自建造的違制海船與水師戰艦相加,總數在50艘左右。

1522年,為了防備葡萄牙人可能的反擊,廣東水師又進行了更大規模的戰前動員。在第二年的西草灣海戰中,他們不僅擁有96艘具有雙層結構的新會船,還準備了一批實施火攻的火船。鑒於後來水師兵力的薄弱,這些船上的海員基本也是募集的民兵。

諷刺的是,這些經常被明朝官方募集的民兵,本身也是破壞海禁政策的急先鋒。明朝水師的日常巡邏,大部分是針對這些隨時可能偷偷出海的鄉民。但缺乏足夠兵力的水師,又不得不從他們中間徵募民兵。

結果,讓水師與沿海走私犯們形成了有趣的利益共同體。走私船隊反過來經常為廣東當局在沿海和南洋地區,執行官方任務。葡萄牙人在抵達麻六甲時,就發現有5艘具有明朝官方背景的商船,會每年航行到當地貿易。

所以在理論上,明朝的確可以湊出一支近百艘戰船組成的艦隊南下。這些戰船中,不乏可以用於遠航的大船。但要組建鄭和時代的龐大艦隊,基本已無可能。更重要的是,這些船隻裝備的武器已經落後歐洲與西亞,整整一個時代。而擴編的船隊,將會稀釋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水師兵力,讓船隊的整體戰鬥力不升反降。

明朝人同樣會明白自己在海上與葡萄牙對手的巨大差距。在屯門,對方僅有6艘中國式帆船。在西草灣,也不過是1艘中國式帆船與5艘小型槳帆快船。即使兵力差距甚大,明朝水師也從未用自己精心佈置的計畫,全殲過對手。

在未來可能爆發的遠海交戰中,遭遇真正的遠海艦隊,只怕是凶多吉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