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何古代女子能終生守活寡?無非這4個原因

在古代,女子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要遵從所謂的三從四德,最為悲慘的就要屬她們的丈夫去世之後的後半生。

第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丈夫死了中重新改嫁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改嫁的事情發生在封建社會,那肯定是會被人詬病的,在古代人看來,寡婦一旦改嫁就是一件丟失貞潔的表現,因此,寡婦改嫁不僅丈夫家不允許,就連家人也會反對,並且朝廷專門針對改嫁這件事出了一個條例,不改嫁的會得到朝廷頒發的貞節牌坊和銀兩補助。

其次,對於那些年紀輕輕就喪偶的寡婦來說,餘生還很長,但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卻無法滿足生理上的需求,所以對於那些自製力較差的人來說,在受到誘惑之後,便選擇了偷☆禁☆情,在古代這種事一經敗露,受到的懲罰真是生不如死,

會遭受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浸豬籠懲罰。

第三,古人講究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子從訂婚開始就要一生跟隨夫家,即使丈夫去世了,也只有守寡這一項選擇,因為這樣才代表自己足夠忠貞,才能維護自己的貞潔。明朝有本書中記載,有位元古稀之年的老人,

在自己去世之前拿出了的00枚銅錢,這讓周圍的人都疑惑不解,這位老人解釋說,在她才20歲的時候丈夫就死了,便開始了自己的守寡,如今50多年過去了,這50多年的時間裡她為自己留有好的名聲,在夜裡無法入眠時,就把這些銅錢撒在地上,然後一個一個撿起,就這樣迴圈反復,知道有睡意才結束去睡覺。

第四,就是在皇宮中最常見的陪葬,不過這種情況在民間發生的少,歷史上有名的時間就是朱元璋死後,讓自己的嬪妃來陪葬,有些年輕的女子不甘願陪葬,最後只能落得被賜毒酒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