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與葫蘆伴生的愛茶葉民族:雲南拉祜族

大班章茶區的“班章五寨”其中老班章、新班章是哈尼族的分支愛伲人村寨,

老曼峨是布朗族村寨,而餘下的壩卡囡和巴卡竜則為拉祜族村寨。拉祜族,是中國古老民族之一。

“拉祜”一詞是這個民族語言中的一個詞彙,“拉”為虎,“祜”為將肉烤香的意思。因此,在歷史上拉祜族被稱做“獵虎的民族”。

查閱雲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的《縣誌》可知,

拉祜族源于甘肅、青海和西藏一帶的古羌人,早期過著遊牧生活。大約在西元750年至850年後來逐漸南遷,曾在麗江、大理、楚雄、普洱一帶居住,南宋大理國時期遷入瀾滄和西雙版納。其服飾也很好的反映了這種歷史和文化的變遷,既具有早期北方遊牧文化的特徵,也體現了近現代南方農耕文化的風格和特點。拉祜族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直過民族”之一,
原生村社、母系大家庭、雙系大家庭等社會特徵在20世紀末仍有遺存。1953年4月7日,成立瀾滄拉祜族自治縣,1954年6月16日成立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至1990年又先後成立了孟連、雙江、鎮沅三個拉祜族等多民族自治縣。其中瀾滄縣是全國唯一的單一拉祜族自治縣,那是美麗的拉祜山鄉,人間的世外桃源,也是聞名遐邇的普洱茶文化發祥地之一。

拉祜族也常自稱“朋雅佩雅”,意為“葫蘆的兒女”,他們以葫蘆為圖騰,來到拉祜族的村寨,寨門、服飾、農具、樂器、用品處處可見葫蘆的印記,拉祜族傳唱至今的創始史詩《牡帕密帕》記載,至高無上的厄莎神,創造了天地日月,創造了孕育人類的葫蘆籽,

始祖紮迪和娜迪從葫蘆裡出來繁衍了人類,從此才有了拉祜族。在過去茶葉還不值錢的時候,拉祜族多以農耕和狩獵為生,傳統上成年男子出門身上至少帶有三個葫蘆,一個裝水或酒,一個裝火藥,一個葫蘆笙。日常生活中人們用葫蘆保存籽種,表示五穀豐登;飲用葫蘆水,表示健康長壽;房屋、生產工具、衣物等有葫蘆標誌,表示吉祥如意。

拉祜族與普洱茶的淵源也是非常久遠的,猛海縣的猛宋、猛住、布朗山等茶區的拉祜族村寨都擁有著數百年以上的古茶樹,其中部分是布朗先民“古濮人”栽培的,也有一部分是遷徙至此時拉祜族先輩種下。所以,拉祜族與布朗族、愛伲人一樣,也是一個擅於種茶、喜愛飲茶的民族。

猛海茶區除了布朗山大班章茶區的壩卡囡、巴卡竜兩個拉祜族寨子之外,更多的拉祜族人聚居在與布朗山接壤的賀開古茶山,賀開村委會的9個村民小組中,班盆老寨、班盆新寨、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這6個村寨都是拉祜族寨子,另有曼賀猛、曼賀納兩個傣族寨子,一個廣岡哈尼寨子,可以說賀開村委會是以拉祜族為主體的村委會。

猛海茶區除了布朗山大班章茶區的壩卡囡、巴卡竜兩個拉祜族寨子之外,更多的拉祜族人聚居在與布朗山接壤的賀開古茶山,賀開村委會的9個村民小組中,班盆老寨、班盆新寨、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寨、曼囡這6個村寨都是拉祜族寨子,另有曼賀猛、曼賀納兩個傣族寨子,一個廣岡哈尼寨子,可以說賀開村委會是以拉祜族為主體的村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