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孫方友新筆記小說丨貴妃

作者:孫方友

太平天國失敗後,天王洪秀全的貴妃們攜帶金銀各自逃命。

有一貴妃與南京李某結婚後遷到陳州經商,在南關十字街處開設藥店,字型大小“李正泰”。正泰藥店資本雄厚,生意興隆長達數年之久。

這貴妃是揚州人,1864年7月天京失陷時,這貴妃才二十五歲。當年隨天王征戰,路過陳州,曾經吃過一回紅薯泥。從此,便念念不忘。據說她隨夫從江南水鄉到中原陳州地,有很大成分是為的紅薯泥。

顧名思義,紅薯泥是用紅薯製作的。

據傳那貴妃初來陳州,一天三頓紅薯泥,吃得多,就是老打酸嗝兒。那時候她當然不懂是胃酸過盛所致,老抱怨紅薯泥做得不好。

陳州製作紅薯泥最好的是一家趙記飯莊。每開大宴,必上紅薯泥,紅薯泥也就成了趙記飯莊的名菜。那貴妃吃的就是趙記飯莊的紅薯泥。

由於紅薯泥的關係,趙記飯莊的老闆與正泰藥店的李老闆關係很密切。

趙老闆叫趙南河,陳州人。李老闆帶貴妃初來陳州之時,

人生地不熟,這趙老闆從中沒少幫忙,使得李老闆很快就在陳州站住了腳。

李老闆比趙老闆有錢,出入場合和接觸的人物也越來越上檔次,但李老闆不忘舊情,仍然看得起趙老闆。

這時候,貴妃喜得貴子,取名李陳州。那時候,陳州人大多已知曉了貴妃的身份,為能目睹“娘娘”風采,前來賀喜的人絡繹不絕。貴妃生產在床,當然不能接待,迎客忙不過來,李老闆就請來趙老闆幫忙。

人們慌慌來了見不到貴妃,心中就感到更渴望。趙南河從中看出了這股情緒,就對李老闆說:“請滿月的喜酒由我包攬。貴嫂無親人,我就算個幹兄弟吧!”

李老闆見趙老闆自認“內弟”,很是不安,連連地說:“這使不得!你我是弟兄,要認只有我認你為兄弟才是。”

趙老闆說:“尊兄不知,我要的是貴妃這塊招牌,求兄能助我一臂之力!”

李老闆這才明白了,為幫助趙老闆,

說:“那不如請過滿月之後,貴飯莊改為貴妃飯莊,我讓夫人常去走動,也算招徠生意,你看如何?”

這下正中趙老闆下懷,當下宣佈,貴妃是自己的幹姐姐,定于下月在趙記飯莊請滿月,到時貴妃一定出面感謝諸位光臨。

請滿月那天,趙記飯莊門前張燈結綵,換上了“貴妃飯莊”的招牌。那一天,大街上車水馬龍,一下擁進了“貴妃飯莊”。從此,“貴妃飯莊”名聲大震,生意紅火空前。

趙老闆有乾姐做招牌,

可謂財源滾滾,不久,便成了陳州名流,出入場合越來越顯出貴重。不想這時候,消息傳到京城,朝廷聽說洪秀全一個妃子在陳州竟也明目張膽亮出招牌,很是憤怒,當下宣詔河南總督和陳州知府,要他們火速捉拿太平天國餘黨,就地正法。

陳州知府原以為一個婦人並不會引起什麼麻煩,沒想因此惹怒了朝廷,很是驚慌,連夜趕回陳州,當下就把貴妃一家抓了起來,只留了一個李陳州。

因趙老闆是李陳州的幹娘舅,趙老闆就收留了李陳州。貴妃夫婦被斬之後,李家財產全由趙老闆掌管。

一天,陳州知府叫去趙南河,說:“趙老闆,殺人掠財不見血,好歹毒呀?”

趙老闆一聽,急忙跪地,面色蒼白地說:“大人,有話好說!”

知府笑了笑,沒說什麼。

第二天夜裡,趙南河給知府送去了不少金銀財寶。

兩年以後,那知府調離,貴妃之子李陳州也就突然失蹤了。

據趙老闆說,貴妃之子患的是霍亂,屙屙吐吐不到三天就離開了人世。說著,趙南河的眼睛裡就流出了淚水。

1995年3月。

摘自《陳州筆記》卷一,河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孫方友簡介

孫方友(1949,9—2013,7),河南淮陽人,新筆記小說巨匠、文體家,被譽為中國當代“小小說大王”。作為小小說的開創者、筆記小說的承前啟後者,孫方友自1978年起涉獵各種體裁的小說創作,著有長篇小說《鬼穀子》《衙門口》《女匪》等6部;中篇小說《虛幻構成》《謊釋》等39部;短篇小說、小小說《潁河風情錄》《羅漢床》《霸王別姬》等200百餘篇;特別是新筆記小說《陳州筆記》(由《陳州筆記》與《小鎮人物》兩個系列構成)系列的創作,被譽為繼《聊齋志異》之後中國筆記小說的又一座高峰,《聊齋志異》和《陳州筆記》分別代表著筆記小說與新筆記小說兩種文體的最高成就。除小說外,還創作有電視劇、散文作品等;曾獲小小說創作終生成就獎、首屆“金麻雀”獎、吳承恩文學獎、杜甫文學獎、郭澄清獎等各種獎項70餘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多國文字。

只留了一個李陳州。

因趙老闆是李陳州的幹娘舅,趙老闆就收留了李陳州。貴妃夫婦被斬之後,李家財產全由趙老闆掌管。

一天,陳州知府叫去趙南河,說:“趙老闆,殺人掠財不見血,好歹毒呀?”

趙老闆一聽,急忙跪地,面色蒼白地說:“大人,有話好說!”

知府笑了笑,沒說什麼。

第二天夜裡,趙南河給知府送去了不少金銀財寶。

兩年以後,那知府調離,貴妃之子李陳州也就突然失蹤了。

據趙老闆說,貴妃之子患的是霍亂,屙屙吐吐不到三天就離開了人世。說著,趙南河的眼睛裡就流出了淚水。

1995年3月。

摘自《陳州筆記》卷一,河南文藝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孫方友簡介

孫方友(1949,9—2013,7),河南淮陽人,新筆記小說巨匠、文體家,被譽為中國當代“小小說大王”。作為小小說的開創者、筆記小說的承前啟後者,孫方友自1978年起涉獵各種體裁的小說創作,著有長篇小說《鬼穀子》《衙門口》《女匪》等6部;中篇小說《虛幻構成》《謊釋》等39部;短篇小說、小小說《潁河風情錄》《羅漢床》《霸王別姬》等200百餘篇;特別是新筆記小說《陳州筆記》(由《陳州筆記》與《小鎮人物》兩個系列構成)系列的創作,被譽為繼《聊齋志異》之後中國筆記小說的又一座高峰,《聊齋志異》和《陳州筆記》分別代表著筆記小說與新筆記小說兩種文體的最高成就。除小說外,還創作有電視劇、散文作品等;曾獲小小說創作終生成就獎、首屆“金麻雀”獎、吳承恩文學獎、杜甫文學獎、郭澄清獎等各種獎項70餘次;有近百篇作品被譯成英、法、日、俄、捷克、土耳其等多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