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清乾隆粉彩百花不落地朝冠耳三足爐2200萬成交堪之精品

乾隆一朝,瓷藝精進,集歷代名窯之大成,括中外良器之精萃,

誠如《陶雅》所稱:“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致,幾於鬼斧神工。”其間既崇尚復古,亦勇於創新,鑄就千古不遇之輝煌。其中之乾隆彩瓷以綺麗華貴而著稱,白地、胭脂紅、黃地、松石綠等各類色地不勝繁舉,若本品粉彩百花繁密不透者,則為乾隆禦瓷粉彩器之珍貴雋品,以其最為絢麗妍美,為古今中外藏家所珍。

本品為佛前五供之首,胎體厚重堅致,造型端莊大方,直邊平沿口,短束頸,球狀腹,圜底,蹄形三足,肩置對稱沖天大耳。整器通體點綴月季、牡丹、菊花、紫薇花、蘭花、牽牛花、大波斯菊、秋海棠、百合、矢車菊、梅花、荷花、荷葉、虞美人等各式花朵,滿布器身,竟達數十種之多,中外品種聚於一處,相配相伴恰是巧妙。千姿百態的花朵,

競相鬥豔,盡顯嬌媚本色,圃簇繁麗,上下相映,各盡其妍,使人仿佛置身百花叢中,目不暇接。映襯的輔紋也精緻非凡,讓畫面覆蓋全器,器不露地,寓意百花呈瑞,盛世升平。其設計獨具匠心,紋樣繁複,色彩絢爛,畫面雖繁密卻不亂,花葉分佈各有主次,婉轉舒展,頗見柔美之姿。木質爐蓋鏤雕如意雲頭紋一周,立卷草紋鈕,與百花相呼應。口沿、肩頸和沖耳轉折處均飾以金彩,尊貴秀雅,
雍容華麗,口沿外側金彩邊框內以礬紅書寫“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橫款,篆法規整,結構嚴謹。

論其造型,本品以瓷為介,取商周國之重器——“鼎”之樣式,整體造型規整古樸,體量巨大,端莊古穆,皆因乾隆皇帝篤信佛教,宮中盛行禮佛儀式,各種佛事用品製作頗多。

本品為佛前五供之首,應配一對花觚和燭臺同置於佛龕前以作供奉﹑祭祀所用,位列中央,品級不凡,尤顯尊貴。

觀其紋飾,整器所飾百花又稱“百花不露地”、“百花圖”、“萬花錦”、“萬花堆”、“萬花獻瑞圖”等,即將粉彩與金彩結合,各色花朵將整個畫面填滿,不露出瓷底,也不露出花朵的枝幹。百花如同天女散花,各盡其致,繁密之極,浮於空中,故稱“百花不落地”。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述:“瓷器滿畫花朵種種,

色色形狀不一者謂之萬花,以黑地者為最貴,即白地者亦可珍。花之形狀大小偏反,各盡其致。”此等紋樣必生於繁榮盛世,考其源流,可知雍正一朝為初創階段,多見碗杯之屬,花葉之間留有空隙,尚無緻密之象,實物可參見南京故宮博物院藏品,乾隆和嘉慶發展至極致,光緒尚見,但已趨沒落。據乾隆內務府記載,宮內依不同節令使用不同紋飾的瓷器,新年用“三陽啟泰”,上元節用“五穀豐登”,端陽節用“艾葉靈符”,七夕用“鵲橋仙渡”,萬壽節用“萬壽無疆”,中秋節用“丹桂飄香”……繪百花圖案者,則象徵“萬花獻瑞”,此器又有祭祀禮佛之用,便是當權者寄希以萬花來供奉佛祖,彰顯帝國之昌盛。其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絕非數人之力可成,當為彩瓷之翹首。

百花之成在於良工與巧匠,其程式與工藝相當繁複:先需內務府造辦處設計百花畫樣,交由禦窯廠為粉本,乾隆時期的百花粉本比嘉慶時期層次更加鮮明,花朵更加疏密有致。再次由瓷工藝匠甚至直接由畫師本人將畫稿臨摹勾勒於素胎上,期間要照顧器表不同於紙面的特殊之處。百花不露地者花飾遍身皆是,故臨摹工作最難,而臨摹畫稿為施彩繪畫之基礎,一旦有誤,全域皆變,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畫手如何高超,亦無法彌補畫稿原有之神韻。其三,彩料配製之多堪稱眾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見顏色不下於三十餘種,故繪畫之前,彩瓷的所有顏料必須配備,種類繁多幾近百種,均需一一調試。最後的填繪洗染,必經數人之手,方可入窯。故一器告成,歷時數月之久,耗資甚巨,絕非其它禦瓷可比。如此繁複之至必將註定百花不露地者燒造不多,如此大器則更為罕見。

相較花紋更為瑣碎的嘉慶百花器,乾隆百花不露地者寥寥無幾,檢閱公私典藏,未見與本品全然相同者,紋飾較為相近的一例則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之乾隆粉彩百花圖葫蘆瓶,另外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之清乾隆鬥彩勾連紋大香爐與本品造型相同,可資比較。藝匠用不同濃淡、深淺的顏色表現本器之花,並運用陰陽向背法使其花葉更為鮮活,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真可謂“百花”雖繁,卻有主次之分,密而不亂,極富層次感,洋溢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給人以一種迎面而來密不透風之美感。本品尊貴典雅,釉彩妍美多姿,畫工精細繁密,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其珍罕程度恐非言語可表,處處彰顯出乾隆彩瓷無與倫比的華麗與尊貴。

參閱:《中國陶瓷全集:14·清(下)》,李輝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67頁,圖37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呂章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59頁,圖104

《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32、357、374-375頁

《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42、286頁

La Chine des procelaines,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2008年,第138頁,圖55

中國嘉德2013年春季拍賣會第3095號

上元節用“五穀豐登”,端陽節用“艾葉靈符”,七夕用“鵲橋仙渡”,萬壽節用“萬壽無疆”,中秋節用“丹桂飄香”……繪百花圖案者,則象徵“萬花獻瑞”,此器又有祭祀禮佛之用,便是當權者寄希以萬花來供奉佛祖,彰顯帝國之昌盛。其工序之繁縟,設色之豐富,繪畫之多彩,絕非數人之力可成,當為彩瓷之翹首。

百花之成在於良工與巧匠,其程式與工藝相當繁複:先需內務府造辦處設計百花畫樣,交由禦窯廠為粉本,乾隆時期的百花粉本比嘉慶時期層次更加鮮明,花朵更加疏密有致。再次由瓷工藝匠甚至直接由畫師本人將畫稿臨摹勾勒於素胎上,期間要照顧器表不同於紙面的特殊之處。百花不露地者花飾遍身皆是,故臨摹工作最難,而臨摹畫稿為施彩繪畫之基礎,一旦有誤,全域皆變,任其彩料何等妍美,畫手如何高超,亦無法彌補畫稿原有之神韻。其三,彩料配製之多堪稱眾瓷之首,百花不露地者一器之上所見顏色不下於三十餘種,故繪畫之前,彩瓷的所有顏料必須配備,種類繁多幾近百種,均需一一調試。最後的填繪洗染,必經數人之手,方可入窯。故一器告成,歷時數月之久,耗資甚巨,絕非其它禦瓷可比。如此繁複之至必將註定百花不露地者燒造不多,如此大器則更為罕見。

相較花紋更為瑣碎的嘉慶百花器,乾隆百花不露地者寥寥無幾,檢閱公私典藏,未見與本品全然相同者,紋飾較為相近的一例則是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之乾隆粉彩百花圖葫蘆瓶,另外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之清乾隆鬥彩勾連紋大香爐與本品造型相同,可資比較。藝匠用不同濃淡、深淺的顏色表現本器之花,並運用陰陽向背法使其花葉更為鮮活,形神兼備,各具不同的風采。真可謂“百花”雖繁,卻有主次之分,密而不亂,極富層次感,洋溢出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給人以一種迎面而來密不透風之美感。本品尊貴典雅,釉彩妍美多姿,畫工精細繁密,全器上下皆工致非凡,其珍罕程度恐非言語可表,處處彰顯出乾隆彩瓷無與倫比的華麗與尊貴。

參閱:《中國陶瓷全集:14·清(下)》,李輝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第67頁,圖37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清代》,呂章申,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59頁,圖104

《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年,第132、357、374-375頁

《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資料選萃》卷二,北京故宮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第242、286頁

La Chine des procelaines,Musée national des arts asiatiques-Guimet,2008年,第138頁,圖55

中國嘉德2013年春季拍賣會第309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