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女教師備課本走紅 看古今老師對學生的傾心付出

大家有沒有被舒小珍老師的高顏值備課本刷屏呢?舒小珍是一名鄉村教師,備課本的字跡端莊秀麗,無一塗改。俗話說,“人如其名,字如其人”,想必舒老師在教學工作中也是一位非常認真負責、有愛心的老師。

下麵上圖:

怎麼樣?舒老師的備案字裡行間都是對學生的關愛,有這樣的老師,同學們都要珍惜啊,小編現在都有些懷念兒時的學習時光了,可惜時間一去不復返啊。那麼問題來了,你知道我國古代老師是怎麼教育學生的嗎?以小可以觀大,

我們以魯迅先生的人生經歷為視角看看中國古代的私塾。

在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有一段關於清朝私塾的描寫: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扁道:三味書屋;扁下麵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

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扁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這可以說是小編關於私塾最早的瞭解了。

縱觀歷史,私塾最早產生於春秋時期,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除秦朝曾短暫停廢外,2000餘年延綿不衰,

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它為傳遞中華傳統文化,培養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奮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們再看看古代教書先生。魯迅的塾師壽鏡吾老先生是一位“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淵博的宿儒”,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教書認真,一生厭惡功名,自考中秀才後便不再應試,終身以坐館授徒為業。他曾對魯迅說過:“周樹人,希望你繼續努力。”

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魯迅能夠成為一名中國現代思想解放先驅者,與其早期私塾經歷是分不開的。壽鏡吾之孫壽宇先生提到:“祖父對‘三味書屋’含義的解釋是‘布衣暖,菜根香,詩書滋味長’。”,“布衣”就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當老百姓,不去當官做老爺;“菜根香”就是滿足於粗茶淡飯,

不羡慕、不嚮往於山珍海味的享受;“詩書滋味長”就是認真體會詩書的深奧內容,從而獲得深長的滋味。

壽宇說,壽鏡吾生前曾對他說:“這三味的含義不能對外人說,也不能見諸文字,這是祖先韻樵公定的一個家規,因為‘三味’精神有明顯的反清傾向,一旦傳出去可能要招來殺身之禍。”正是壽鏡吾老先生這樣偉大的思想導師,才引領魯迅先生成為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行者。

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古代的私塾,還是現代的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品德修養、思想作風和工作態度等,無不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起到塑造學生品格、啟迪學生心智的作用。

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一一細說,最後,借用郭沫若的題詩以緬懷周公:

我亦甘為孺子牛,橫眉敢對千夫怒。三味書屋尚依然,拈花欲上臘梅樹。

我們可以看出,不論是古代的私塾,還是現代的學校,教師的教育觀念、品德修養、思想作風和工作態度等,無不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對學生起到表率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起到塑造學生品格、啟迪學生心智的作用。

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一一細說,最後,借用郭沫若的題詩以緬懷周公:

我亦甘為孺子牛,橫眉敢對千夫怒。三味書屋尚依然,拈花欲上臘梅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