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年送外賣17136單!杭州跑單王是怎麼煉成的?

2018-02-02 01:35

今年的杭州,雪下得比往年大些,也冷很多。

48歲的馮本軍特意買了個手機防水袋,他每天運動在電瓶車上,隨時隨地要用到手機,有了防水袋,用起來放心多了。

他是“餓了麼"的外賣小哥。

一個月前,馮本軍拿下公司2017年度杭州“跑單王"稱號,全年累計送外賣17136單。他說,真正算下來,這個數字還不太準確,去年如果不是為了丈母娘,請了12天的假,跑單很有可能破20000單。

馮每天要送近50單,騎車120公里。

他送外賣的區域在文一西路駱家莊附近,覆蓋範圍約3公里,去年他電瓶車的總里程達到40000公里左右,他開玩笑說,別人在手機裡玩“貪吃蛇",他是在玩現實版的“貪吃蛇"。

約他那天,

他提出來說:“我基本空不下來,你要不找輛電瓶車,不然攆不上我。"

見面是大雪天,文一西路高教新村對面的米線店。這裡是外賣小哥聚集的地方,每天他們在這裡吃完早飯後,各自接單、各奔東西。

當天早上9點多,零下1℃,冷颼颼的。

負責人小周買了13個肉包,放在塑膠保溫箱裡,結果當天來了20個人,根本不夠吃!只好先來的先吃,後來的再去買。有個小哥吃了一個不夠,自己花錢又買了3個。

他說,早飯要簡單吃,中飯沒時間吃,晚飯要撐起肚子吃。

早上9點多,外賣小哥們聚集在文一西路一家米線店門口,區域負責人給大家買了包子當早飯。右一就是跑單王馮本軍。

馮趕在吃早飯之前,就去送外賣了。

我從米線店老闆那裡借了輛電瓶車,

一路跟在馮的車後,發現根本跟不牢。冬天的雪一過夜,馬路就像溜冰場。

第一單是給文二西路一家音像店送水果,單上顯示,水果店離他1公里距離,但要經過很多小巷子,馮騎上車就出發,根本不用地圖導航,熟門熟路。

“不知道路,幹不了這行!"馮清楚地記得,兩年前入行,第一天才跑了12單,第二天28單,第三天37單,第四天后,基本每天保持在40單以上。

水果店老闆一見到馮,笑嘻嘻地說,

水果快好了,等下。馮眼疾手快,直接上手幫老闆切水果,做成水果拼盤,水果店的沙拉醬、水果要如何切,馮說,他見多了,套路都懂。

跑單王馮本軍當天接的第一單是送水果。

送水果的路上,馮已經規劃好了順路的商家,先要到哪個商家接單,然後再走哪條路順道,

全在他腦子裡,“你只管跟牢我好了,時間算不好,超時就可能被投訴。"

馮每年也會接到十來個投訴,這讓他有些無奈。

“有些投訴真讓我們不知道怎麼辦,例如說有次送到人家樓下,結果人家出去喝酒了,讓我等20分鐘,可是我要是等他,後面的外賣也要超時了,結果被他投訴,扣了200塊。"

扣的錢相當於馮一天的外賣提成,像馮這樣的級別在公司屬於“王者榮耀",級別低的還有“青銅"“白銀"等,只要客戶一投訴,不僅級別積分會下降,公司一周的外賣提成補貼以及每個月的活動補貼全部“砍掉"。

當天沒下雪,但風勁很足,騎車速度一快,風打過來,就像從臉上刮皮似的,天熱的時候,馮臉上曬得能冒油,一到冬天,臉上又像是一層層的老樹皮,被風雪刮得都裂開了。

第二單送的是德加公寓,外賣送到6樓。社區路窄彎道多,馮像進了自己社區一樣,騎了沒多久,我跟不上了,他一路等了兩次,到了單元樓,馮趕時間,直接一路小跑。一旁遛狗的大伯忍不住回頭看,還以為出了事,狗都嚇到了,汪汪朝著馮叫,他穿的靴子踩在冰凍的雪上,幾次差點摔倒。

到了樓下,馮按了門鈴,上樓梯也是跑,有時連跨兩個臺階,即便如此,外賣還得雙手捧著,儘量穩些。“裡面有湯汁,灑到袋子上,有時也會被投訴。"

我好不容易爬到5樓,馮已經到了6樓,順著門的“咯吱"聲,我趕緊探頭往上看,從半開的門縫裡伸出來一隻纖細的手,還沒來得及細看,外賣已經拿到了,當我回過神時,馮已經轉身下樓了。

“我一沒文化,二沒學歷,憑啥能在杭州呆,只能靠苦力,蠻幹。"馮說。

馮在這一行年紀算大的,48歲,接近半百了,他的同事大部分來自農村,江蘇、重慶、安徽、湖北、雲南都有,年紀大的56歲,年紀小的19歲。

像馮一樣的外賣小哥很多,多半都是半路轉行。

一個來自山東的同事,之前做過快遞,時間比較固定,改做這行的原因很簡單,時間自己能掌握。有一次送外賣,對方是個小姑娘,聲音呢喃細語,催他趕緊送過來。“師傅,你還不來啊,你說我要不要給你一個差評呢?"姑娘一連打了三個電話,他經不起姑娘這麼“溫柔"的催單,趕緊先把姑娘的外賣送了,結果其他的外賣超時。

馮服務的這個片區負責人小韓說,顧客點單多半都以預計送達時間為准,但其實並不是規定這個時間一定要送達,但服務行業就是這樣,只要對方認為你態度不好,你只能認栽。

辛苦歸辛苦,外賣行業的待遇相對也不算差。

春節臨近,馮的兩個同事各買了轎車,一輛比亞迪宋、一輛本田思域,打算開車回家過年。“在杭州都是騎電瓶車,買輛車開老家,也算是有點面子。"小韓說。

幹這行之前,馮在老家務農,玉米、水稻、小麥,樣樣都會,後來老鄉介紹他來杭州,先在工地搬磚,起初只有1000塊一個月,後來一直跟著這個老闆幹,時間久了,感情出來了,辭職之前,馮工資在5000塊左右。

2015年,老鄉介紹他幹起了送外賣的工作。“只要錢多,我都肯幹。"

這些年的努力沒有讓馮白費,去年馮的大兒子結婚,他把攢下的錢給大兒子在老家買了一套房,花了50多萬元。

馮來杭州已經15個年頭,當年他來杭州時,小兒子才1個月,轉眼現在上初中了。他說,下半輩子的目標就是給小兒子攢一套房子的首付。

“大兒子有了,總要給小兒子也備著點,家裡兩老也都80多歲,這就逼著我每天送外賣送外賣,有壓力才有動力……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我成了所謂的跑單王。"

只要客戶一投訴,不僅級別積分會下降,公司一周的外賣提成補貼以及每個月的活動補貼全部“砍掉"。

當天沒下雪,但風勁很足,騎車速度一快,風打過來,就像從臉上刮皮似的,天熱的時候,馮臉上曬得能冒油,一到冬天,臉上又像是一層層的老樹皮,被風雪刮得都裂開了。

第二單送的是德加公寓,外賣送到6樓。社區路窄彎道多,馮像進了自己社區一樣,騎了沒多久,我跟不上了,他一路等了兩次,到了單元樓,馮趕時間,直接一路小跑。一旁遛狗的大伯忍不住回頭看,還以為出了事,狗都嚇到了,汪汪朝著馮叫,他穿的靴子踩在冰凍的雪上,幾次差點摔倒。

到了樓下,馮按了門鈴,上樓梯也是跑,有時連跨兩個臺階,即便如此,外賣還得雙手捧著,儘量穩些。“裡面有湯汁,灑到袋子上,有時也會被投訴。"

我好不容易爬到5樓,馮已經到了6樓,順著門的“咯吱"聲,我趕緊探頭往上看,從半開的門縫裡伸出來一隻纖細的手,還沒來得及細看,外賣已經拿到了,當我回過神時,馮已經轉身下樓了。

“我一沒文化,二沒學歷,憑啥能在杭州呆,只能靠苦力,蠻幹。"馮說。

馮在這一行年紀算大的,48歲,接近半百了,他的同事大部分來自農村,江蘇、重慶、安徽、湖北、雲南都有,年紀大的56歲,年紀小的19歲。

像馮一樣的外賣小哥很多,多半都是半路轉行。

一個來自山東的同事,之前做過快遞,時間比較固定,改做這行的原因很簡單,時間自己能掌握。有一次送外賣,對方是個小姑娘,聲音呢喃細語,催他趕緊送過來。“師傅,你還不來啊,你說我要不要給你一個差評呢?"姑娘一連打了三個電話,他經不起姑娘這麼“溫柔"的催單,趕緊先把姑娘的外賣送了,結果其他的外賣超時。

馮服務的這個片區負責人小韓說,顧客點單多半都以預計送達時間為准,但其實並不是規定這個時間一定要送達,但服務行業就是這樣,只要對方認為你態度不好,你只能認栽。

辛苦歸辛苦,外賣行業的待遇相對也不算差。

春節臨近,馮的兩個同事各買了轎車,一輛比亞迪宋、一輛本田思域,打算開車回家過年。“在杭州都是騎電瓶車,買輛車開老家,也算是有點面子。"小韓說。

幹這行之前,馮在老家務農,玉米、水稻、小麥,樣樣都會,後來老鄉介紹他來杭州,先在工地搬磚,起初只有1000塊一個月,後來一直跟著這個老闆幹,時間久了,感情出來了,辭職之前,馮工資在5000塊左右。

2015年,老鄉介紹他幹起了送外賣的工作。“只要錢多,我都肯幹。"

這些年的努力沒有讓馮白費,去年馮的大兒子結婚,他把攢下的錢給大兒子在老家買了一套房,花了50多萬元。

馮來杭州已經15個年頭,當年他來杭州時,小兒子才1個月,轉眼現在上初中了。他說,下半輩子的目標就是給小兒子攢一套房子的首付。

“大兒子有了,總要給小兒子也備著點,家裡兩老也都80多歲,這就逼著我每天送外賣送外賣,有壓力才有動力……可能就是因為這個,我成了所謂的跑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