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福建文化部門大力加強文物保護 全力推進申遺

廈門鼓浪嶼正全力申遺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習近平

海峽網3月15日訊依山面海的地理環境、燦爛多元的八閩文化,造就了我省文物“金色名片”,燦若星辰。

“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對文物保護極為重視,給福建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省文化部門沿襲傳統惜之、愛之,從普查、挖掘,到館藏、申遺,不斷開創文物工作新局面,為推進文化強省,為“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聚集強大的文化力量。

全力推進申遺工作

2月23日,我省召開全省文物工作會議。走出會議室,履新不久的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感到任重道遠,同時也難掩激動的心情——“文物工作的春天來了!”

這是我省有史以來最高規格的文物工作會議,尤權書記、于偉國省長做出批示。省委常委、宣傳部長高翔在會上對文物保護利用提出新要求。與文物打了20多年交道後改做宣傳工作,新近重返文物隊伍的傅柒生,盤算著如何將這張“金色名片”擦得更亮。

全力推進申遺,是當前我省文化部門工作的重中之重。2016年2月1日,“福建鼓浪嶼”申遺文本送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遺中心。

時隔一年,“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文本也成功送交。“這是我省兩大文化品牌,若申遺成功,代表著國際對於福建文化的認同。”傅柒生說。

除送交申遺文本,遺產地歷史環境整治、建立遺產地監測中心、拍制申遺專題片、培訓英文講解員……一項項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同時也彙集起各方力量。

讓文物“活”起來

“申遺,不是目的,而是為文物拿下一張‘保護符’。

”這句話,在我省文化系統常有聽到。保護文物,先得摸清“家底”,才能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被稱作“國寶大調查”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歷時四年,終於在去年交上答卷。福建博物院作為先進集體完成18.1萬件文物藏品普查,登錄藏品資料15.6萬條、文物藏品照片138萬張。

福建博物院院長吳志躍透露,今年“5·18”世界博物館日,公眾可在“八閩萃止——福建省第一次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展”,看到這些考古成果。

“讓文物‘活’起來,才能讓更多人懂得它的價值!”吳志躍說,如何點燃文物利用的創意,講好文物故事,也是省博工作的重點之一。

二等獎名單揭曉 10位幸運者各獲千元

日前,“首屆福建思想文化十大亮點評選”活動組委會,在海都大廈抽取

了第二輪現金大獎,一共10名投票者獲得了二等獎,每人獲得1000元現金紅包。

中獎名單如下:

152××××0852139××××7850170××××7859151××××7807180××××3106

137××××7039186××××9299177××××1417186××××9172130××××4798

本次現金大獎,各獎項均須扣20%的稅費,如獲得1000

元,扣稅後只能領取800元。請中獎者在三個工作日內,前往

海都大廈,憑身份證影本到現場領取獎金。

州APP,或登錄中國新聞網(福建)專題網頁,點亮您心中的思

想文化亮點,同時也有機會點亮這份幸運大獎。

如獲得1000

元,扣稅後只能領取800元。請中獎者在三個工作日內,前往

海都大廈,憑身份證影本到現場領取獎金。

州APP,或登錄中國新聞網(福建)專題網頁,點亮您心中的思

想文化亮點,同時也有機會點亮這份幸運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