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早上血糖高是怎麼回事?胰島素該增加還是減少?

今天想說說「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好多糖友搞不懂兩者的區別,然而這是糖友必須所瞭解的。

它們所表現的現象同樣是早上血糖高,但卻是不同原因造成的,不懂得區分的話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改善症狀。

那麼,早上空腹血糖升高時,怎麼區分是「黎明現象」還是「蘇木傑反應」?又該如何處理呢?一起來看看下面介紹的方法。

認識「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

1、黎明現象

「黎明現象」是指每日黎明後 5 ~ 8 點出現的一種血糖升高的現象,

是一種生理反應。

任何人都存在這個現象,只不過正常人由於胰島素的及時分泌增多,而阻止了血糖的過度升高,但糖尿病人則表現為血糖明顯升高。

由於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如生長激素、腎上腺糖皮質激素、胰高糖素等分泌增多,加之肝臟糖原分解,釋放葡萄糖以維持空腹血糖的正常,由於糖尿病病人胰島素的分泌不足或完全缺乏,不能使升高的血糖下降,

因而清晨空腹血糖升高稱「黎明現象」。

2、蘇木傑反應

「蘇木傑反應」(Somogyi)反應又叫「低血糖後高血糖反應」,表現為夜間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

主要是由於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使用過量,血糖控制太低,午夜後淩晨 2 ~ 4 時因為升血糖激素不足,導致夜間發生低血糖;機體為了自身保護,

通過負反饋調節機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長激素、皮質醇等分泌增加,又導致清晨血糖反跳性升高。

蘇木傑多見於老年人,而且這類人群常伴有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對低血糖反應不敏感,沒有如心慌、出汗、饑餓等感覺。

所以,很多老年病友往往沒有明顯的低血糖反應,有時可出現嚴重低血糖症,甚至出現低血糖昏迷。

怎麼區分「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

糖尿病人都必須認識這兩種現象,

因為這關係到調整治療方案的問題。鑒別時應找准低血糖,儘管「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在臨床上都表現為早晨空腹血糖升高,但兩者病因不同,故需仔細鑒別。

具體做法:

檢查夜間 0 ~ 3 點的血糖值,如果血糖正常或 < 3.3mmol/L則診斷為「蘇木傑反應」;如果血糖大於正常值或明顯升高,則診斷為「黎明現象」。

如何處理「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

1、「黎明現象」的處理措施

① 餐前短效胰島素加長效胰島素混合注射;可將早餐前使用的胰島素提前在早晨6時注射,以縮短高血糖持續時間;

② 晚餐前或睡前加用中效胰島素,其中,在睡前加用中效胰島素效果最好,因為它作用高峰時間恰好可位於黎明前後,也就能充分補充黎明時機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

③ 如果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黎明現象明顯,應及時加用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補充治療,必要時改用胰島素強化方案治療。

應用胰島素閉環泵治療,可依據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動調節胰島素輸入量。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缺點是費用昂貴,無法普及。

2、「蘇木傑反應」的處理措施

① 減少晚餐前的中效胰島或睡前長效胰島素的劑量;

② 睡前尿糖陰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準者,可適當進食少量糖類。

1型糖尿病和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不足,對胰島素敏感性高,更容易發生蘇木傑反應,此時可用三次速效胰島素加長效胰島素(三短一長)方案防止蘇木傑反應,必要時使用胰島素泵持續胰島素注射解決蘇木傑反應。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處理措施都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總之,適時有效的血糖檢測和醫患之間的互相溝通是發現「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的關鍵,糖尿病患者如果清楚自己血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做到明白就醫,放心服藥。為及時採取治療措施,糾正高血糖,減低糖毒性對機體的損傷。

也就能充分補充黎明時機體對胰島素的需要量;

③ 如果用口服降血糖藥物治療,黎明現象明顯,應及時加用中效胰島素或長效胰島素補充治療,必要時改用胰島素強化方案治療。

應用胰島素閉環泵治療,可依據患者的血糖高低自動調節胰島素輸入量。這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缺點是費用昂貴,無法普及。

2、「蘇木傑反應」的處理措施

① 減少晚餐前的中效胰島或睡前長效胰島素的劑量;

② 睡前尿糖陰性或血糖接近正常水準者,可適當進食少量糖類。

1型糖尿病和成人遲發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因自身分泌的胰島素不足,對胰島素敏感性高,更容易發生蘇木傑反應,此時可用三次速效胰島素加長效胰島素(三短一長)方案防止蘇木傑反應,必要時使用胰島素泵持續胰島素注射解決蘇木傑反應。

需要提醒的是,上述處理措施都需要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總之,適時有效的血糖檢測和醫患之間的互相溝通是發現「黎明現象」和「蘇木傑反應」的關鍵,糖尿病患者如果清楚自己血糖與別人的不同之處,做到明白就醫,放心服藥。為及時採取治療措施,糾正高血糖,減低糖毒性對機體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