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驚!客家人常吃的苦筍竟然這麼好

在客家人聚居的粵北、福建深山裡有一種既苦又美味的筍,它叫苦筍。清明節前後,在大片苦竹生長的地方便會長出苦筍。人們在掃墓完成後便會鑽進竹林內採摘苦筍,過足“苦”癮。

客家人將採摘苦筍形象地稱為“拗”苦筍。

珍饈美饌,山珍之味

苦筍又名甘筍、涼筍,野生于重山峻嶺之中,其呈苦味的糖甙有刺激巨噬細胞生成的作用,該細胞有防癌解毒的功效;筍含豐富的纖維素,能促進腸蠕動,從而縮短膽固醇、脂肪等物質在體內的停留時間,

故苦筍有減肥和預防便秘、結腸癌等功效。苦筍質地脆嫩、色白,清香微苦,回甜滑口;以春末出土的筍苞為佳。

苦筍不但有佳餚原料,而且還可入藥。宋代文學家、詩人蘇東坡稱讚苦筍“待得余甘回齒頰,已輸岩蜜十發甜”;宋代另一大詩人陸游還親自烹製苦筍,

有詩曰:“薏實炊明珠,苦筍饌白玉……山深少鹽酪,淡薄至味足。”中醫認為苦筍味甘、淡、微苦,寒,有清熱利尿、活血祛風功用,可治風濕、食積、咳嗽、瘡瘍等症。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苦筍味苦甘寒,主治不睡、去面目及舌上熱黃,消渴明目,解酒毒、除熱氣、益氣力、利尿、下氣化氮,

理風熱腳氣,治出汗後傷風失音”可見苦筍是醫食俱佳的珍稀竹筍。

自討"苦"吃的客家人

苦筍甘中帶苦,苦中帶甜的味道,客家人最懂得欣賞利用。把苦筍搭配豬腳腕肉或三層肉、客家酸研菜、淡菜等一起燜煲至研菜轉為淡青色即可。

具有消炎、清腸胃積熱等保健作用。這道特色菜的名字叫“客家苦筍煲”,幾乎家家都喜歡吃這道菜,而且總能做出點新意來。

【注:剝好後的苦筍要先經鍋裡煮過後再用來炒菜或是煲湯,可不是直接切了就可以烹飪的。】

▲剝去一層層筍殼露出了青嫩的筍肉

▲煮過的苦筍

罐子裡的鄉愁

客家人無論走到哪裡,都要努力帶一點家鄉特產。因為苦筍在其他地方的菜市場偶爾碰到有老鄉擺攤才有得賣。於是許多人在離鄉前,會將一條條煮好的苦筍塞進罐子方便攜帶,用淡鹽水浸泡著密封能保存一年,食用前再用工具將苦筍勾出來,在異國他鄉延續家鄉的味道!

苦筍之味如人生

古語有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風雨過後便見彩虹。苦之滋味,最根本的要義在於,它是成功之前必經的體驗。就如吃帶苦味之菜,初入口時也許會感覺苦澀,難以下嚥;待到回味時,卻會讓人體會到它的甘甜。不過,正如人生的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食物中的苦味菜,卻是性寒,脾胃虛寒的朋友、孕婦不宜食用的。

於是許多人在離鄉前,會將一條條煮好的苦筍塞進罐子方便攜帶,用淡鹽水浸泡著密封能保存一年,食用前再用工具將苦筍勾出來,在異國他鄉延續家鄉的味道!

苦筍之味如人生

古語有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風雨過後便見彩虹。苦之滋味,最根本的要義在於,它是成功之前必經的體驗。就如吃帶苦味之菜,初入口時也許會感覺苦澀,難以下嚥;待到回味時,卻會讓人體會到它的甘甜。不過,正如人生的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了,食物中的苦味菜,卻是性寒,脾胃虛寒的朋友、孕婦不宜食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