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絕經老太太為何肚子大如球?醫生用這個方法,順利“揪出”元兇!

2017年12月31日,周婆婆摸著不再脹鼓鼓的大肚子,欣慰地說道:“現在肚子不脹,呼吸順暢。趕上2017年最後一天出院,希望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故事還要從2017年7月份開始說起,周婆婆發現自己腹部飽脹,

而且胃口變差,同時伴隨噁心等症狀。她自然不敢怠慢,趕忙到廣州某三甲醫院就診,腹部X光檢查檢查提示腸梗阻。因周婆婆再40餘年前因胃穿孔做過手術,醫生給照了腹部片後,判斷其腹部飽脹是胃部術後導致腸粘連,腸不通引起的,當時她自覺症狀不重,拒絕了住院治療。

圖文無關 僅供配圖

不料,周婆婆返回家裡不到1周,她的肚子越發腫大,並出現嘔吐症狀,這次才趕來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求診。胃腸外科席亞鳴主任醫師對其仔細查看,發現周婆婆短期內出現大量腹水,並於下腹部觸及一腫物,考慮為盆腹腔記憶體在腫瘤可能。

入院後,醫生檢查發現周婆婆的腹圍達94cm。席亞鳴主任醫師給予行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化驗,

報告只見大量異型細胞,未見明確癌細胞。CT等檢查考慮盆腔內腫物,直徑約10cm,腫物與子宮附件及直腸分界不清。不得已,採取B超定位下穿刺取腫物組織活檢,但遺憾的是病理結果只能懷疑橫紋肌肉瘤,並不能給出一個明確的診斷。大量的腹水嚴重影響到周婆婆的活動,醫生對症給予腹腔內注射藥物治療。很快,周婆婆感覺腹部輕鬆了不少,一周後腹圍降至84cm。

遠在上海工作的兒子得知周婆婆情況後,執意將其接到上海,以尋求得更好的治療。輾轉多家大醫院,所有專家查閱周婆婆的病案資料之後都搖頭,表示腫物性質是橫紋肌肉瘤,而且腫物巨大,侵犯多個臟器,無法手術治療。無奈之下,周婆婆返回廣州,自行使用偏方,用中草藥物敷於腹部,以期待奇跡出現。期間周婆婆並無明顯腹部不適,直至11月下旬,周婆婆再次出現腹脹、噁心,

腫物增大至肚臍水準,並且逐漸加重,影響呼吸和行走。

抱著最後一絲希望的一家人帶著周婆婆再次來到席亞鳴的診室。收住院後,檢查發現周婆婆腹圍再次達到94cm,腹腔內大量腹水,肚臍水準可觸及一大小約16cmX14cm腫物。

席亞鳴表示,經過全身PET-CT等檢查,

發現3個多月來,周婆婆的盆腔內腫瘤已經長到腹腔來,最大徑增大了近8cm,與直腸、乙狀結腸、子宮及雙側附件粘連加重,雙側輸尿管也可能受壓,而且PET-CT懷疑大網膜及腹腔淋巴結廣泛轉移,手術難度及風險較前徒然加大。

腫物給周婆婆的身心帶來巨大的壓力,她表示若不能將腫物切掉,她自己不能吃、不能喝,甚至最後都無法呼吸,別說生活品質連人生都沒有了。席亞鳴表示,腫瘤已經嚴重威脅周婆婆生命,術前評價也未必能將腫物切除,若能通過探查手術最終明確腫瘤的性質和來源,則可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幫助,減輕患者痛苦。經婦科、泌尿外科專家會診後,擬給周婆婆行一次剖腹探查手術,把“元兇”徹底揪出來。

圖文無關 僅供配圖

12月17日,醫生經過近8個小時的努力,終於將腹盆腔腫物聯合雙側附件、子宮、乙狀結腸、部分直腸一併切除。席亞鳴介紹,術中見腫物侵犯雙側子宮附件、部分直腸及乙狀結腸,並沒有發現大網膜及腹膜後廣泛轉移。術後經過醫護的悉心照料,周婆婆恢復情況良好,腹水完全消失,並於12月31日出院。

患者的病理結果顯示,周婆婆患上的是左側卵巢來源的惡性苗勒管混合瘤,該腫瘤極為罕見,為中胚層來源惡性腫瘤,國內首次報告該病時間為1957年,其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平均發病年齡約66歲。

該病發病隱蔽,常以發現腹部包塊為首發症狀,以腹部包塊、腹脹、腹痛為主要症狀,可有陰☆禁☆道不規則出血,排便異常及消瘦等症狀,其術前一般難以診,常需術中冰凍或者術後病例結果診斷。

席亞鳴提醒大家,人體腹腔巨大,很多病變早期無明顯症狀,若出現不適,應及時就診,避免發生病情的拖延。

腫瘤已經嚴重威脅周婆婆生命,術前評價也未必能將腫物切除,若能通過探查手術最終明確腫瘤的性質和來源,則可為下一步治療提供幫助,減輕患者痛苦。經婦科、泌尿外科專家會診後,擬給周婆婆行一次剖腹探查手術,把“元兇”徹底揪出來。

圖文無關 僅供配圖

12月17日,醫生經過近8個小時的努力,終於將腹盆腔腫物聯合雙側附件、子宮、乙狀結腸、部分直腸一併切除。席亞鳴介紹,術中見腫物侵犯雙側子宮附件、部分直腸及乙狀結腸,並沒有發現大網膜及腹膜後廣泛轉移。術後經過醫護的悉心照料,周婆婆恢復情況良好,腹水完全消失,並於12月31日出院。

患者的病理結果顯示,周婆婆患上的是左側卵巢來源的惡性苗勒管混合瘤,該腫瘤極為罕見,為中胚層來源惡性腫瘤,國內首次報告該病時間為1957年,其常見於絕經後婦女,平均發病年齡約66歲。

該病發病隱蔽,常以發現腹部包塊為首發症狀,以腹部包塊、腹脹、腹痛為主要症狀,可有陰☆禁☆道不規則出血,排便異常及消瘦等症狀,其術前一般難以診,常需術中冰凍或者術後病例結果診斷。

席亞鳴提醒大家,人體腹腔巨大,很多病變早期無明顯症狀,若出現不適,應及時就診,避免發生病情的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