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被稱為大清的海瑞,曾上疏歷數皇帝過失,遺憾的是所遇非明君

清代與明代官員區別最大的一處,便是脊樑不夠直,骨氣不夠硬。自大清入關後,能上疏直言時弊並指責皇帝的幾乎鳳毛麟角,數來數去也就兩個人,一個是雍正朝的孫嘉淦,

另一位則是嘉慶朝的洪亮吉。孫嘉淦其人在《雍正王朝》中為人所熟知,而洪亮吉相比前者有過之而無不及,算得上是大清朝第一硬氣之人。

洪亮吉,江蘇陽湖人。乾隆五十五年考中一甲第二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時年45歲。洪亮吉為人正派、剛毅,但他自負自傲且不能容人,

性格異常剛烈火暴,豪邁的近乎瘋狂,正是因為這個性格,使他在朝中得罪了不少人,當然要是沒有這個性格,他也就不能被歷史所銘記。

嘉慶親政後,朝廷的中心問題便是白蓮教起義。洪亮吉看到國家已衰敗到了如此地步而沒人敢於直陳其弊時,他便奮力馳筆寫成了《征邪教疏》,力陳內外弊政,痛斥了地方官吏的腐敗貪婪,甚至把從乾隆晚期到嘉慶朝給予了全盤否定。

這篇洋洋灑灑數千言的《征邪教疏》,和海瑞痛斥嘉靖帝的那份《治安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除了直陳時弊外,洪亮吉還在這篇上疏中直接指斥嘉慶帝,說皇上近三四個月以來視朝較晚,恐怕身邊又有奸臣在迷惑聖聽,大批皇上的過失。

看完《征邪教疏》後,嘉慶帝的直觀感覺是洪亮吉把滿朝描繪的一團漆黑,而且還對他大批特批了一番,這使得嘉慶帝大為惱火。因為自他親政以來,最關切的事情就是在臣民面前竭力打造一個“勤政愛民”的形象。

是可忍,孰不可忍。隨即,嘉慶帝一方面下旨革去洪亮吉所有差事,命軍機處會同刑部一起提押審訊,另一方面他專門為此事下了一道諭旨,對洪亮吉上疏中說提到之事進行辯解。

幾天之後,軍機處以洪亮吉違反奏呈之制,又公然指責皇上,故依律擬“大不敬”之罪斬首。

其實,嘉慶心裡很明白,洪亮吉所說句句是肺腑之言,一些看法,也頗有見地,只是他一時難於接受而已。對於那些彈劾官吏、用人行政、條陳政務的上疏嘉慶可以聽得進去,

但是有一條,皇帝至高無上,絕不能被批評非議,否則必受懲處。可見,嘉慶的度量和氣節註定了他的一世平庸。

後來,冷靜之後的嘉慶帝又降旨免去了洪亮吉的死罪,將其革職發往伊犁。洪亮吉一案的處理結果,恰似一盆冷水澆到眾諫臣的頭上,原來進言的熱情瞬間冷了下來。此後提批評建議者日見減少,言路為之一轉。

嘉慶帝沒想到處理洪亮吉後有著如此巨大的後果,他知道自己失策了,只得盡力挽回影響。洪亮吉在伊犁呆了不到一年時間,時正值北方大旱,京師尤甚,嘉慶帝幾次幾天求雨,而不可得。

於是,嘉慶帝想通過清理冤獄、釋放流放邊疆的囚犯來感動上蒼。這時,嘉慶帝的諭旨傳到了洪亮吉的面前,委婉地表示了自己在處理此案中的一些不當,並暗示洪亮吉所言是一片愛君之誠,只是言語過激而已。接著,嘉慶正式傳旨給洪亮吉為他平了反,讓他從伊犁回到京城,以此向大臣們表示,他絕不是那種拒諫飾非之主,而是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明君。

然而,洪亮吉回京後並沒有得到嘉慶帝的重用,誠然這與洪亮吉本人與官場格格不入的性格有關,但嘉慶帝顯然心中還有芥蒂,一心相當明君卻又如此遊移不定的性格,註定了嘉慶是一位成不了大器的君王。

嘉慶帝沒想到處理洪亮吉後有著如此巨大的後果,他知道自己失策了,只得盡力挽回影響。洪亮吉在伊犁呆了不到一年時間,時正值北方大旱,京師尤甚,嘉慶帝幾次幾天求雨,而不可得。

於是,嘉慶帝想通過清理冤獄、釋放流放邊疆的囚犯來感動上蒼。這時,嘉慶帝的諭旨傳到了洪亮吉的面前,委婉地表示了自己在處理此案中的一些不當,並暗示洪亮吉所言是一片愛君之誠,只是言語過激而已。接著,嘉慶正式傳旨給洪亮吉為他平了反,讓他從伊犁回到京城,以此向大臣們表示,他絕不是那種拒諫飾非之主,而是可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明君。

然而,洪亮吉回京後並沒有得到嘉慶帝的重用,誠然這與洪亮吉本人與官場格格不入的性格有關,但嘉慶帝顯然心中還有芥蒂,一心相當明君卻又如此遊移不定的性格,註定了嘉慶是一位成不了大器的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