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聯航母訓練中心只是幾塊水泥地?僅鋼鐵就用了一萬多噸

就艦載機飛行員而言,要順利地在“微縮的機場”航母飛行甲板上起降,必須有高超的技術水準,否則就是拿生命開玩笑。美國海軍對此最有切身的體會,一部噴氣式飛機的上艦歷史,

就是一部艦載機飛行員的血流成河史。尤其是在早期艦載機層出不窮時,這種情況尤為突出。而在FJ-1“狂怒”戰鬥機上艦後的11年之後,為了提高艦載機飛行員上艦的適應能力,美國海軍就建立了航母地面訓練中心。

那麼航母地面訓練中心是用來幹什麼的呢?通常,

飛行員在地面上經過陸基飛機的常規訓練之後,在上艦之前還需進行一些適應的過渡訓練。而過渡訓練中使用的重要設施,就是模擬艦上環境的地面訓練中心。比如,蘇聯有大名鼎鼎的尼特卡,美國有歷史悠久的萊克斯赫特海軍航空兵試驗中心。

美國和蘇聯開始建立地面訓練中心的設想大致在相同的時期。1956年,萊克斯赫特海軍航空兵試驗中心建成並投入使用,

讓美軍的艦載機飛行員獲得了良好的適應性訓練機會。此前,庫茲涅佐夫夫在1955年提交的輕型航母設計草案中,指出需要修建一個航母試驗訓練基地。但由於“新羅西斯克”號戰列艦沉沒,蘇聯決定停止建造大型作戰艦艇,而航母地面訓練中心也隨著輕型航母方案一起被束之高閣。

蘇聯海軍1975年才又提出修建航母地面訓練中心,而這居然是受美國人的啟發。當年,海軍司令戈爾什科夫和海軍航空兵司令造訪了美國的“列克星敦”號訓練航母與萊克斯赫特海軍航空兵試驗中心,發現航母地面訓練設施非常有用,讓艦載機飛行員有個很好的過渡。於是蘇聯海軍再次萌生修建這樣一座訓練中心的想法,

由此就誕生了後來的尼特卡基地。直到1984年,尼特卡基地才完全竣工,這離庫茲涅佐夫當初提出修建航母地面中心已相隔有近30年之久。

在蘇聯的整個歷史上,就建造了尼特卡這麼一座地面訓練中心。尼特卡訓練中心所耗費的資源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服務於艦載機飛行員的適應性訓練,所以被蘇聯官兵稱為“陸地上的航母”。而又因為需要儘量逼真地類比艦載機的起降,

故而很多系統都是和船上是一樣的,涉及到船的結構件均由在尼古拉耶夫的黑海造船廠建造。根據“尼特卡”的設計負責人瓦西裡·巴比奇回憶,黑海造船廠為這個基地生產的結構件,就有高達1.2萬噸鋼鐵。

耗費1.2萬噸金屬是個什麼樣的概念呢?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黑海造船廠曾經為希臘船東建造過一艘巴拿馬型油輪,用鋼的總重量為9500噸,比尼特卡使用的鋼鐵品質還少了2500噸。通常情況下,尺寸符合巴拿馬運河要求、載重在6~8萬噸級別的油輪被稱為巴拿馬油輪。這意味著,如果將尼特卡設施埋在地底下的鋼鐵全部起出來,足以建造一艘體積非常龐大的油輪。看到這組資料後,還會認為尼特卡只不過是簡單的幾塊水泥地嗎?

在這1.2萬噸的結構件之中,既有大功率蒸汽機的機艙,也有供電系統和鍋爐,以及海水淡化設施等等。這些結構件都採用和造軍艦一樣的分段建造法,在尼古拉耶夫完工之後裝船,然後經海路運送到尼特卡所在的薩基。先不用說尼特卡的生產成本,就是要將這一萬多噸的結構件運送到薩基,就得花費一筆不小的開支。

尼特卡的佈局參考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飛行甲板,其全長為290米。由於並非像普通陸地機場那樣修建跑道,而是要將建造的分段埋入土中,又帶來了很多土石方作業。尼特卡的飛機起降區域同地面齊平,有三層甲板都是在地底下的。而且薩基這個城市又在瀕海區域,極低的地勢造成有大量的積水淤積在基坑中,就還得要鋪設長2千米、直徑為1.5米的管路來進行海水的排泄和引入。而這些工作,則由黑海艦隊的施工單位來完成。

尼特卡基地在投入使用後就一直滿負荷地運轉,為蘇聯培養了大量的艦載機飛行員。蘇聯解體之後,這座設施劃歸到烏克蘭,俄羅斯曾長期租用,也有印度的飛行員在此受訓。而今,俄羅斯現在又再次獲得了尼特卡訓練基地。不僅如此,中國和印度的航母地面試驗與訓練中心,也大量參考了尼特卡佈局與規格。它所產生的影響,很有可能還會延續數十年。

全文完,謝謝閱讀。

黑海造船廠曾經為希臘船東建造過一艘巴拿馬型油輪,用鋼的總重量為9500噸,比尼特卡使用的鋼鐵品質還少了2500噸。通常情況下,尺寸符合巴拿馬運河要求、載重在6~8萬噸級別的油輪被稱為巴拿馬油輪。這意味著,如果將尼特卡設施埋在地底下的鋼鐵全部起出來,足以建造一艘體積非常龐大的油輪。看到這組資料後,還會認為尼特卡只不過是簡單的幾塊水泥地嗎?

在這1.2萬噸的結構件之中,既有大功率蒸汽機的機艙,也有供電系統和鍋爐,以及海水淡化設施等等。這些結構件都採用和造軍艦一樣的分段建造法,在尼古拉耶夫完工之後裝船,然後經海路運送到尼特卡所在的薩基。先不用說尼特卡的生產成本,就是要將這一萬多噸的結構件運送到薩基,就得花費一筆不小的開支。

尼特卡的佈局參考了“庫茲涅佐夫”級航母的飛行甲板,其全長為290米。由於並非像普通陸地機場那樣修建跑道,而是要將建造的分段埋入土中,又帶來了很多土石方作業。尼特卡的飛機起降區域同地面齊平,有三層甲板都是在地底下的。而且薩基這個城市又在瀕海區域,極低的地勢造成有大量的積水淤積在基坑中,就還得要鋪設長2千米、直徑為1.5米的管路來進行海水的排泄和引入。而這些工作,則由黑海艦隊的施工單位來完成。

尼特卡基地在投入使用後就一直滿負荷地運轉,為蘇聯培養了大量的艦載機飛行員。蘇聯解體之後,這座設施劃歸到烏克蘭,俄羅斯曾長期租用,也有印度的飛行員在此受訓。而今,俄羅斯現在又再次獲得了尼特卡訓練基地。不僅如此,中國和印度的航母地面試驗與訓練中心,也大量參考了尼特卡佈局與規格。它所產生的影響,很有可能還會延續數十年。

全文完,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