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玩具公司收購核電,四年重組三次,潮商群興如何成A股重組釘子戶

總資產9億元,上市7年,主業都守不住,搞起了手遊、核電、新能源動力電池“偏門”,

四年三次重組失敗,號稱A股重組“釘子戶”,455名員工幹了三個月,營收一欄卻是掛個“0”,這就是史上最囧上市家族企業——群興玩具。

“玩具車大王”與A股重組“釘子戶”

無家族不企業,說起家族企業群興玩具,還得先從創始人林偉章家族談起。

(群興玩具創始人之一林偉章)

林偉章,生於1974年,祖籍廣東潮州市潮安縣金石鎮,高中是在潮安寶山中學念的,2013年,他還捐資20萬元,在母校設立獎教獎學金。

林偉章的父親林錫興,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潮州經商十多年,以抽紗、陶瓷、農副產品等業務為主,有一定積累。林偉章做玩具白手起家的資金,有一部分就來自父親的資助。

上市公司群興玩具的前身,是成立於1996年的澄海市運達計量器具廠,

這是一家集體性質的企業,原隸屬於澄海市澄華街道城西工貿管理站,最初是生產計量器具。1999年,運達計量廠更名為“澄海市群興電子塑膠玩具廠”,並由林偉章出任法定 代表人,並轉入生產玩具,但企業性質依舊為集體所有制,實則林偉章、黃仕群實際投資的企業,也就是常說的“掛靠”。

林偉章曾任中國玩具協會常務理事、廣東省玩具協會常務理事、澄海玩具協會副會長等職,

履歷介紹上有一條“具備20多年的玩具行業從業經驗”,即由此來。

要說群興玩具,有必要提一下汕頭的澄海區。自2003年1月撤銷縣級市,設立澄海區後,素有“粵東門戶”之稱的澄海迎來“黃金十年”,雲集了眾多上市公司,比如宜華健康、奧飛娛樂等,更令人稱奇的是,一個小小區縣,竟誕生了多家與玩具業相關的上市公司,如群興玩具、驊威文化、星輝娛樂等。

澄海有兩大支柱產業,

一是毛衣、二是玩具,而玩具業的表現,可稱為“世界級”,全產業覆蓋,且垂直細分很強。比如林偉章的群興玩具,以生產各式玩具童車見長,一度是澄海玩具業的領頭羊之一。

(林偉章(右)參加群興玩具上市儀式)

群興玩具是2011年4月22日在深交所主機板上市,

每股發行價20元,平安證券為保薦機構。

群興玩具最初是合夥制家族企業,由林偉章和他的表姐夫黃仕群100%控股,各自持有50%比例的股份,即同為群興玩具創始人。上市前幾年,群興玩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股權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其中,持有群興玩具80%股份的控股股東“廣東群興投資有限公司”,變為4人共同持股;林偉章為大股東,持股40%;表姐夫黃仕群股權比例為30%,其妻子林少潔,也就是林偉章的表姐,持股20%;第四大股東是林偉亮,也就是林偉章的哥哥林偉亮,有10%的股權。也就是說,林、黃兩大家族,實際上依舊是各持對半股權。

(群興玩具2011年上市後的股權關係圖)

群興IPO之前,進行了一次增資控股,引進了5個自然人股東,多為潮汕商人,共持有20%比例的股權。

企業上市後,除2012年營收達到5.05億元的頂峰外,業績開始大變臉,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到2016年,營業收入僅2.51億元,淨利潤也變為1300萬元,到2017年又陷入虧損,預計全年虧損0.14億元~0.21億元。更奇葩的是,2017年三季報顯示,群興玩具營業收入為“0”,存貨為“0”。(呵呵!勿要嫌平常收入低,其實,您的收入比不少“上市公司”的營收還要多。)

2011年4月30日,上市答謝宴會上,創始人林偉章、黃仕群兩人喜悅的心情堆滿臉上,頻頻祝酒,現場飆歌。一曲《好日子》後,又是《明天會更好》,可上市7年的現實,真是歌好聽,事難做呀!

(成功上市後,董事長林偉章(右)與總經理黃仕群(左)祝酒)

出口量逐年下跌,調頭攻內銷,可內銷又需要強大的品牌,還必須有完善的管道,另外,一邊又是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提升以及幣值調整的壓力;2011年上市的群興玩具,其實已進入行業內外交困的十字路口,從2008年金融危機算起,玩具市場已逐年變寒。

與林偉章同處於澄海,又是同行的奧飛,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玩具企業,面對行業“寒冬”, 自己投錢拍動漫片,如今又改名“奧飛動漫”為“奧飛娛樂”了,玩起泛文化生態、泛娛樂生態模式了。

可奧飛轉型之路並不容易複製,不是哪個都可以撲進去玩動漫的,而且他們也沒離開本業,與動漫片相關的主題玩具“悠悠球”,一年帶來的銷售額就1億多元。

主業萎靡不振,業績一直往下掉,看著一家家玩具廠出賣、關門,群興玩具的掌門人也是相當焦急。與奧飛不同的是,林偉章他們夢想“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實現企業的“鳳凰涅槃”,故而把轉型的動力外掛在別人身上。

2014年7月22日,在史上最嚴厲的“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重壓下,坐不住的群興玩具公告稱,宣佈收購藝動娛樂母公司星創互聯。當時,星創互聯以開發一款《全民族英雄》手游產品出名,之前一直外傳是“掌趣科技”的收購對象。顯然,林偉章在COPY蔡東青的奧飛模式,人家玩“動漫+玩具”,他來一個“手遊+玩具”,也想達到轉型的協同效應。

(《全民族英雄》手游)

同年11月,因“參與本次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 群興的重組方案被監管層否結。

若說群興第一次並購重組還算有點譜,16億收購核電資產“三洲核能”的第二次重組,則玩出“境界”了,離譜的要命!“三洲核能”是一家“核電+軍工”概念企業,重組標的公司的股東有三家,一是四川“三洲特管”,一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還有一家是“華夏人壽”。按相關規定,中國核動力院要完成股權交易,不僅需要財政部審批,還得拿到國防科工局的批件。2016年6月,群興才拋出重組方案,僅2個月後就宣告重組失敗。

手遊打不好,核電也玩不成,借道重組轉型屢屢失敗的群興玩具,來了個“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2016年9月2日,群興玩具收到深交所一份監管函,怎麼回事啊?

(林偉章(左)資料圖)

雖說時間是最偉大的治癒師,可時間卻無法抹平一切。以唐萬新、唐萬里兄弟為首的“德隆系”神話破滅後,可“德隆系”的魅影卻一直出現於江湖。

炒作完“深圳惠程”後,紀曉文、楊富年等一干德隆系舊部人馬又找到了新下家,就是群興玩具。2016年8月,群興玩具董事會改選,原班人馬齊刷刷地拿下,“城頭變幻大王旗”, 那一群在深圳惠程“混”了一圈、有著濃厚德隆系色彩的資本玩家被拱上“董高監”大位。其中,紀曉文替代林偉章出任董事長,安鵬嘯、朱小豔、邢偉等進入董事會,並同時聘任朱小豔為總裁兼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

紀曉文等人推動之下,套路還是此前玩“深圳惠程”那一套,一邊拋售資產,一邊找熱門炒作故事。這一次,他們幫林偉章玩的是“新能源電動車”概念,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以29億元交易金額收購時空能源100%的股權,並切入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領域。僅一個月後的9月,計畫被宣告終止。

群興玩具玩“並購重組”,真是“釘子戶”,打不死的小強!直到2017年半年報,還祭出所謂“智慧交通”、“互聯網+”等第二主業概念。

2018年1月29日晚,群興玩具發佈《關於公司控股股東籌畫股權轉讓的停牌進展公告》,並稱“公司控股股東廣東群興投資有限公司正在籌畫公司股權轉讓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看來,這一次是要“賣身”了!

一個企業的成功,更多的需要專注、堅持

(群興玩具產品展示)

2017年9月18日,有著69年歷史、全球最大的玩具零售商“玩具反鬥城” 在美國和加拿大申請破產保護,而同期,另一家玩具巨頭“美泰”表現也差強人意,其拳頭產品“芭比娃娃” 玩偶和“風火輪”玩具車的全球銷售額也在下降。

事實上,包括澄海、東莞在內的各地玩具企業,經營壓力愈發凸顯,不少企業紛紛朝智慧化、教育等領域轉型,一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是死路一條。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光群興玩具所在的澄海一地,從事玩具禮品生產和配套企業就約有13000家,但當今玩具業的競爭優勢,遠非產業集群可以達到的,而是更多地追求智慧、服務、體驗等方面的轉型創新。

一個做得好的企業,商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共通點。表面上,群興玩具上市7年,大半多的時間在做轉型的並購重組,也就是在尋覓時機,可為何一次次失敗呢?

做企業有個大忌,那就是什麼都想做,又“朝三暮四”,從不考慮與自己主業是否有相容性,自身關鍵資源及能力是否抵得住。像群興創始人家族,連自己企業戰略定位都沒有固定下來,別遑論什麼清晰的盈利模式了。一次次不死心的“忽悠式重組”,忽悠了別人,也忽悠了自己,做人云亦云的東西,失敗率能不高嗎?

記住!一個企業的成功,更多的需要專注、堅持。

一波說 • 2017“趴下”的中國家族企業(9)

也就是林偉章的表姐,持股20%;第四大股東是林偉亮,也就是林偉章的哥哥林偉亮,有10%的股權。也就是說,林、黃兩大家族,實際上依舊是各持對半股權。

(群興玩具2011年上市後的股權關係圖)

群興IPO之前,進行了一次增資控股,引進了5個自然人股東,多為潮汕商人,共持有20%比例的股權。

企業上市後,除2012年營收達到5.05億元的頂峰外,業績開始大變臉,真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 到2016年,營業收入僅2.51億元,淨利潤也變為1300萬元,到2017年又陷入虧損,預計全年虧損0.14億元~0.21億元。更奇葩的是,2017年三季報顯示,群興玩具營業收入為“0”,存貨為“0”。(呵呵!勿要嫌平常收入低,其實,您的收入比不少“上市公司”的營收還要多。)

2011年4月30日,上市答謝宴會上,創始人林偉章、黃仕群兩人喜悅的心情堆滿臉上,頻頻祝酒,現場飆歌。一曲《好日子》後,又是《明天會更好》,可上市7年的現實,真是歌好聽,事難做呀!

(成功上市後,董事長林偉章(右)與總經理黃仕群(左)祝酒)

出口量逐年下跌,調頭攻內銷,可內銷又需要強大的品牌,還必須有完善的管道,另外,一邊又是勞動力成本、原材料價格提升以及幣值調整的壓力;2011年上市的群興玩具,其實已進入行業內外交困的十字路口,從2008年金融危機算起,玩具市場已逐年變寒。

與林偉章同處於澄海,又是同行的奧飛,是國內第一家上市的玩具企業,面對行業“寒冬”, 自己投錢拍動漫片,如今又改名“奧飛動漫”為“奧飛娛樂”了,玩起泛文化生態、泛娛樂生態模式了。

可奧飛轉型之路並不容易複製,不是哪個都可以撲進去玩動漫的,而且他們也沒離開本業,與動漫片相關的主題玩具“悠悠球”,一年帶來的銷售額就1億多元。

主業萎靡不振,業績一直往下掉,看著一家家玩具廠出賣、關門,群興玩具的掌門人也是相當焦急。與奧飛不同的是,林偉章他們夢想“栽好梧桐樹,引來鳳凰棲”,實現企業的“鳳凰涅槃”,故而把轉型的動力外掛在別人身上。

2014年7月22日,在史上最嚴厲的“歐盟玩具安全新指令”重壓下,坐不住的群興玩具公告稱,宣佈收購藝動娛樂母公司星創互聯。當時,星創互聯以開發一款《全民族英雄》手游產品出名,之前一直外傳是“掌趣科技”的收購對象。顯然,林偉章在COPY蔡東青的奧飛模式,人家玩“動漫+玩具”,他來一個“手遊+玩具”,也想達到轉型的協同效應。

(《全民族英雄》手游)

同年11月,因“參與本次重組的有關方面涉嫌違法被稽查立案”, 群興的重組方案被監管層否結。

若說群興第一次並購重組還算有點譜,16億收購核電資產“三洲核能”的第二次重組,則玩出“境界”了,離譜的要命!“三洲核能”是一家“核電+軍工”概念企業,重組標的公司的股東有三家,一是四川“三洲特管”,一是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還有一家是“華夏人壽”。按相關規定,中國核動力院要完成股權交易,不僅需要財政部審批,還得拿到國防科工局的批件。2016年6月,群興才拋出重組方案,僅2個月後就宣告重組失敗。

手遊打不好,核電也玩不成,借道重組轉型屢屢失敗的群興玩具,來了個“欲練神功,必先自宮”!

2016年9月2日,群興玩具收到深交所一份監管函,怎麼回事啊?

(林偉章(左)資料圖)

雖說時間是最偉大的治癒師,可時間卻無法抹平一切。以唐萬新、唐萬里兄弟為首的“德隆系”神話破滅後,可“德隆系”的魅影卻一直出現於江湖。

炒作完“深圳惠程”後,紀曉文、楊富年等一干德隆系舊部人馬又找到了新下家,就是群興玩具。2016年8月,群興玩具董事會改選,原班人馬齊刷刷地拿下,“城頭變幻大王旗”, 那一群在深圳惠程“混”了一圈、有著濃厚德隆系色彩的資本玩家被拱上“董高監”大位。其中,紀曉文替代林偉章出任董事長,安鵬嘯、朱小豔、邢偉等進入董事會,並同時聘任朱小豔為總裁兼財務負責人、董事會秘書。

紀曉文等人推動之下,套路還是此前玩“深圳惠程”那一套,一邊拋售資產,一邊找熱門炒作故事。這一次,他們幫林偉章玩的是“新能源電動車”概念,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以29億元交易金額收購時空能源100%的股權,並切入新能源汽車鋰離子動力電池系統領域。僅一個月後的9月,計畫被宣告終止。

群興玩具玩“並購重組”,真是“釘子戶”,打不死的小強!直到2017年半年報,還祭出所謂“智慧交通”、“互聯網+”等第二主業概念。

2018年1月29日晚,群興玩具發佈《關於公司控股股東籌畫股權轉讓的停牌進展公告》,並稱“公司控股股東廣東群興投資有限公司正在籌畫公司股權轉讓事項,該事項可能導致公司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看來,這一次是要“賣身”了!

一個企業的成功,更多的需要專注、堅持

(群興玩具產品展示)

2017年9月18日,有著69年歷史、全球最大的玩具零售商“玩具反鬥城” 在美國和加拿大申請破產保護,而同期,另一家玩具巨頭“美泰”表現也差強人意,其拳頭產品“芭比娃娃” 玩偶和“風火輪”玩具車的全球銷售額也在下降。

事實上,包括澄海、東莞在內的各地玩具企業,經營壓力愈發凸顯,不少企業紛紛朝智慧化、教育等領域轉型,一旦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也是死路一條。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光群興玩具所在的澄海一地,從事玩具禮品生產和配套企業就約有13000家,但當今玩具業的競爭優勢,遠非產業集群可以達到的,而是更多地追求智慧、服務、體驗等方面的轉型創新。

一個做得好的企業,商機的把握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共通點。表面上,群興玩具上市7年,大半多的時間在做轉型的並購重組,也就是在尋覓時機,可為何一次次失敗呢?

做企業有個大忌,那就是什麼都想做,又“朝三暮四”,從不考慮與自己主業是否有相容性,自身關鍵資源及能力是否抵得住。像群興創始人家族,連自己企業戰略定位都沒有固定下來,別遑論什麼清晰的盈利模式了。一次次不死心的“忽悠式重組”,忽悠了別人,也忽悠了自己,做人云亦云的東西,失敗率能不高嗎?

記住!一個企業的成功,更多的需要專注、堅持。

一波說 • 2017“趴下”的中國家族企業(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