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科普|萬萬沒想到,食用油還有這麼多竅門

向上滑動瞭解食用油小百科

食用油

食用油的詳細說明書

【名稱】食用油

【性狀】本產品為淡黃色或深黃色油狀液體,氣味芬芳。

【營養成分】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維生素E、胡蘿蔔素、卵磷脂

【產品原料】橄欖、茶籽、花生、玉米、大豆、芝麻等植物種子

【食用方法】炒菜、燉菜、涼拌菜、煎、炸食物。

【不良反應】使用過量可引起體重超標、心血管疾病。

【注意事項】忌高溫加熱,炒菜請勿加熱至冒油煙。炸食物的剩油,再次高溫烹飪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請謹慎食用。

“開門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食用油對於中國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食用油的選擇不合理、烹飪油溫不合適、食用油使用過量、食用油的儲存等問題,

給大家埋下許多健康隱患。如何正確用油?

人均每天三勺油

你超量了嗎?

中國人目前普遍存在“吃油過量”的問題。調查顯示,中國城市居民每天人均吃油量為49.1克,即大部分人每天吃油的量幾乎超了一倍。這也是肥胖率,

以及與肥胖相關的慢性病發病率日益增長的原因之一。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人均每天的用油量為25-30克,大約為兩三勺白瓷勺的量。

根據飲食習慣選油更合理

食用油的選擇目標是促進脂肪酸平衡,不能僅考慮油的成分,還要考慮到自己的飲食結構,

進行綜合協調。

1

吃肉較多選豆油

常吃豬牛羊肉的人,已經從膳食中得到了大量的動物脂肪,可以適當吃些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

2

吃肉少選動物油

肉吃得少的人,偶爾可以用動物油烹調,比如把燉排骨的浮油,

放涼後撈出來煮冬瓜等。

3

素食者選橄欖油

素食主義者飽和脂肪攝入太少,可以選擇單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茶籽油、橄欖油等,以及含有一定量飽和脂肪的花生油、米糠油等,加上少量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的亞麻籽油。

4

常吃豆製品選花生油

常吃豆製品的人,

可以多吃橄欖油、茶籽油、花生油、米糠油等含更多單不飽和脂肪酸的油。

吃油躲開四個誤區

雖然食用油在廚房中的地位不可撼動,但是很多人對食用油瞭解不夠,看下面幾個誤區,你中了幾個?

1

無論什麼烹調方法都用一種油

不少人家裡無論炒菜、涼拌還是油炸,都只用一種油。但不同油的耐熱性不一樣,過高溫度的烹調會加速致癌物產生,帶來健康風險。

2

標有“不含膽固醇”的才是好油

對於有些人來說,“膽固醇”是一個可怕的字眼。事實上,膽固醇只在動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都不含膽固醇。所以說,“不含膽固醇”只是一個噱頭,並不能作為選擇食用油的標準。

3

顏色越淺(或者深)油的品質更好

油脂的色澤,除了與油料籽粒的粒色有關外,還與精煉程度有關。越是精煉而成的油脂,顏色就越淺;精煉程度較低的油顏色越深,這種油雜質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胡蘿蔔素、葉綠素、維生素E等。

4

動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動物油和植物油搭配著吃更健康,其最佳比例是1:2.這種說法其實是對膳食中合理脂肪酸比例的誤解。實際上,除了平日極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動物油弊大於利。

四種家庭常用食用油

各類植物油營養成分不同,要想獲得全面的營養,首先要瞭解不同的油有什麼營養成分。

橄欖油

橄欖油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

優點: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於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橄欖油還含抗氧化橄欖多酚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茶籽油和橄欖油十分類似,營養價值不分伯仲,但國產茶籽油性價比更高。

缺點:相對大豆油來說,橄欖油和茶籽油的維生素E含量不高。

花生油

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類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此類食用油還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

優點:花生油香氣濃郁,其中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芝麻油則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病。

缺點:這類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欖油和茶籽油。

大豆油

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51.7%、油酸22.4%、亞麻酸6.7%和棕櫚酸11.1%,由於亞油酸含量豐富,屬於高亞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也屬於此類。

優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壓榨型葵花籽油含豐富的抗氧化成分。

缺點:由於亞油酸和亞麻酸都不耐熱,所以這類油脂在煎炸或反復受熱後,容易氧化聚合,對健康有害。

豬油

豬油中含飽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亞油酸8.9%,由於飽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稱為飽和型食用油,和他類似的還有黃油、牛油等動物油,以及棕櫚油、椰子油等食物油。

優點:由於飽和程度較高,這類油脂的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後氧化聚合較少,這是最為突出的優點。因此,這類油脂常被用來加工麵點、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點:大多數動物油脂含較多膽固醇,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食用油壞了有啥危害?

超市大採購,正趕上大桶食用油促銷,這一買又得吃一年,但油又不容易壞,買買買!

油真的不容易壞麼?抱歉,讓您失望了,事實是食用油很“矯情”,極容易變質,而且變質以後,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

1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食用油發生氧化酸敗,作為必須脂肪酸的不飽和脂肪酸,就會遭到破壞。

長期食用氧化的植物油脂,會使人體缺乏必須脂肪酸,必須脂肪酸不足時,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膽固醇增加,容易產生動脈硬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2

導致老年癡呆

油脂發生氧化酸敗,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遭到破壞,其是大腦和腦神經的重要營養成分,攝入將不足,會影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對於老年人來說,將更容易發生老年癡呆。

3

加速形成老年斑

食物油酸敗的中間產物氫過氧化物,在人體內多種金屬離子的作用下,可以部分轉化為過氧化自由基,直接催化酪氨酸產生黑色素,黑色素積累於皮膚表面,會加速老年斑的形成。

4

導致脂肪肝、致癌的風險

雖然人體對氧化酸敗油脂的吸收率較低,但因為我們每天都會攝入,造成其在體內積蓄,而產生嚴重的後果——使肝中線粒體酶失活,蛋白質變性而最後導致脂肪肝。

另外,油脂過氧化產物亦可誘發機體中 DNA 被破壞,導致腫瘤甚至致癌的結果。

如何避免食用油變壞?

食用油看似穩定,實際含有許多“不安分子”,該如何儲存食用油,才能保證食用油的安全呢?

1

避光儲存

光會促進食用油產生游離基,使得油脂氧化速度加快,所以食用油要放到櫃子裡,避光儲存。

2

遠離灶台

我們習慣於把食用油直接放到灶台旁邊,方便使用,但溫度會加速油脂氧化,一般來說,溫度每升高10 ℃,氧化反應速度約增加1倍,所以做飯時食用油宜遠離灶台。

3

避免金屬容器盛裝

很多家庭喜歡把大桶油分裝到金屬罐子裡,但金屬離子是植物油脂發生氧化酸敗的催化劑。

金屬離子可以加速氫過氧化物的分解,促進氧活化成單重態氧和自由基。所以如果分裝宜選擇玻璃材質的分裝瓶,最好是棕色瓶(可避光)。

4

密封儲藏

油脂會與氧氣發生自動氧化,所以食用油宜密封保存,擰緊蓋,越少接觸空氣越好。

5

買小桶,勤更換

打開蓋子的食用油放置時間越長,越容易壞,所以食用油儘量買小包裝的,勤更換食用油。

如已買大桶油,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將油倒入控油壺,再將大桶油用膠帶密封好,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開封後最好在3個月內吃完)

6

新舊油,莫混放

如果使用分裝瓶盛油,新舊油不要混放,用完舊油,再填新油,否則舊油當中的氧化中間產物會加速新油的氧化,另外裝油的瓶子也要定期清洗。

健康小貼士

酸敗的食用油,對我們的健康非常不利,如果食用植物油放置的時間長一些,在食用前,可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後,如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方可食用,如有異味建議不要食用。

編輯:項逸妮 校對:徐璐璐 何飄飄 施洋洋

都只用一種油。但不同油的耐熱性不一樣,過高溫度的烹調會加速致癌物產生,帶來健康風險。

2

標有“不含膽固醇”的才是好油

對於有些人來說,“膽固醇”是一個可怕的字眼。事實上,膽固醇只在動物性食品中存在,植物油中都不含膽固醇。所以說,“不含膽固醇”只是一個噱頭,並不能作為選擇食用油的標準。

3

顏色越淺(或者深)油的品質更好

油脂的色澤,除了與油料籽粒的粒色有關外,還與精煉程度有關。越是精煉而成的油脂,顏色就越淺;精煉程度較低的油顏色越深,這種油雜質含量較高,但同時也保留了部分胡蘿蔔素、葉綠素、維生素E等。

4

動物油和植物油混合吃

網上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動物油和植物油搭配著吃更健康,其最佳比例是1:2.這種說法其實是對膳食中合理脂肪酸比例的誤解。實際上,除了平日極少吃肉蛋奶的人之外,吃動物油弊大於利。

四種家庭常用食用油

各類植物油營養成分不同,要想獲得全面的營養,首先要瞭解不同的油有什麼營養成分。

橄欖油

橄欖油含80%以上不飽和脂肪酸,其中70%以上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

優點:食用富含油酸的油,利於降血脂、抗血凝、阻止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橄欖油還含抗氧化橄欖多酚等,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病。茶籽油和橄欖油十分類似,營養價值不分伯仲,但國產茶籽油性價比更高。

缺點:相對大豆油來說,橄欖油和茶籽油的維生素E含量不高。

花生油

花生油所含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大概是3:4:3,各類脂肪酸所占比重比較平衡,因此算是均衡型植物油。此類食用油還包括芝麻油、米糠油、低芥酸菜籽油等。

優點:花生油香氣濃郁,其中維生素E和胡蘿蔔素等營養成分保存較多。芝麻油則富含維生素E、芝麻素、芝麻酚、植物固醇等,有益於預防心血管病。

缺點:這類油所含油酸不及橄欖油和茶籽油。

大豆油

大豆油的脂肪酸組成為亞油酸51.7%、油酸22.4%、亞麻酸6.7%和棕櫚酸11.1%,由於亞油酸含量豐富,屬於高亞油酸型植物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小麥胚芽油等也屬於此類。

優點: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均富含維生素E,此外,大豆油含卵磷脂、玉米油含抗氧化物阿魏酸酯、葵花籽油含植物固醇和磷脂,各有保健作用,壓榨型葵花籽油含豐富的抗氧化成分。

缺點:由於亞油酸和亞麻酸都不耐熱,所以這類油脂在煎炸或反復受熱後,容易氧化聚合,對健康有害。

豬油

豬油中含飽和脂肪酸43.2%、油酸44.2%、亞油酸8.9%,由於飽和脂肪酸占比很高,因此稱為飽和型食用油,和他類似的還有黃油、牛油等動物油,以及棕櫚油、椰子油等食物油。

優點:由於飽和程度較高,這類油脂的耐熱性較好,長時間受熱後氧化聚合較少,這是最為突出的優點。因此,這類油脂常被用來加工麵點、煎炸食品,打造酥脆的口感。

缺點:大多數動物油脂含較多膽固醇,不適合心血管病患者食用。

食用油壞了有啥危害?

超市大採購,正趕上大桶食用油促銷,這一買又得吃一年,但油又不容易壞,買買買!

油真的不容易壞麼?抱歉,讓您失望了,事實是食用油很“矯情”,極容易變質,而且變質以後,會對人體產生很大的危害!

1

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食用油發生氧化酸敗,作為必須脂肪酸的不飽和脂肪酸,就會遭到破壞。

長期食用氧化的植物油脂,會使人體缺乏必須脂肪酸,必須脂肪酸不足時,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膽固醇增加,容易產生動脈硬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2

導致老年癡呆

油脂發生氧化酸敗,ω-3系列不飽和脂肪酸遭到破壞,其是大腦和腦神經的重要營養成分,攝入將不足,會影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對於老年人來說,將更容易發生老年癡呆。

3

加速形成老年斑

食物油酸敗的中間產物氫過氧化物,在人體內多種金屬離子的作用下,可以部分轉化為過氧化自由基,直接催化酪氨酸產生黑色素,黑色素積累於皮膚表面,會加速老年斑的形成。

4

導致脂肪肝、致癌的風險

雖然人體對氧化酸敗油脂的吸收率較低,但因為我們每天都會攝入,造成其在體內積蓄,而產生嚴重的後果——使肝中線粒體酶失活,蛋白質變性而最後導致脂肪肝。

另外,油脂過氧化產物亦可誘發機體中 DNA 被破壞,導致腫瘤甚至致癌的結果。

如何避免食用油變壞?

食用油看似穩定,實際含有許多“不安分子”,該如何儲存食用油,才能保證食用油的安全呢?

1

避光儲存

光會促進食用油產生游離基,使得油脂氧化速度加快,所以食用油要放到櫃子裡,避光儲存。

2

遠離灶台

我們習慣於把食用油直接放到灶台旁邊,方便使用,但溫度會加速油脂氧化,一般來說,溫度每升高10 ℃,氧化反應速度約增加1倍,所以做飯時食用油宜遠離灶台。

3

避免金屬容器盛裝

很多家庭喜歡把大桶油分裝到金屬罐子裡,但金屬離子是植物油脂發生氧化酸敗的催化劑。

金屬離子可以加速氫過氧化物的分解,促進氧活化成單重態氧和自由基。所以如果分裝宜選擇玻璃材質的分裝瓶,最好是棕色瓶(可避光)。

4

密封儲藏

油脂會與氧氣發生自動氧化,所以食用油宜密封保存,擰緊蓋,越少接觸空氣越好。

5

買小桶,勤更換

打開蓋子的食用油放置時間越長,越容易壞,所以食用油儘量買小包裝的,勤更換食用油。

如已買大桶油,可按一周的食用量將油倒入控油壺,再將大桶油用膠帶密封好,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開封後最好在3個月內吃完)

6

新舊油,莫混放

如果使用分裝瓶盛油,新舊油不要混放,用完舊油,再填新油,否則舊油當中的氧化中間產物會加速新油的氧化,另外裝油的瓶子也要定期清洗。

健康小貼士

酸敗的食用油,對我們的健康非常不利,如果食用植物油放置的時間長一些,在食用前,可取一、二滴油放在手心,雙手摩擦發熱後,如聞不出異味(哈喇味,或刺激味)方可食用,如有異味建議不要食用。

編輯:項逸妮 校對:徐璐璐 何飄飄 施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