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要麼拼0.3%概率,要麼花7萬塊買,想要這塊“鐵皮”到底有多難?

NBD汽車 梁薇

生活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很多年輕人對房價望塵莫及,甚至連塊“鐵皮”都買不起。所謂最貴“鐵皮”,自然就是小客車車牌。

日前,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平臺公開信息顯示,深圳2018年第1期以搖號方式配置的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共3334個。其中,個人指標2934個,但個人的有效申請編碼超過95萬個,中簽率只有0.3%,創下歷史新低。

同時公佈的競價車牌資訊顯示,競價車牌的平均成交價高達71143元/個,相比2017年第11期8.2萬元的價格高點有所回落,

但依然居高。

事實上,近兩年來深圳市車牌中簽率創新低、競價車牌價格創新高早已不是新聞。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的第1至第3期搖號,深圳市的搖號中簽率還維持在0.7%以上,但此後一直在下滑,至今年僅為0.3%。

為了控制城市小客車數量的增長,“北上廣深”採取了不同的方式。

例如,北京採取搖號的做法,但2018年普通小客車的配額由9萬個減少至4萬個,新能源車配額仍為6萬個。換言之,北京的車牌有錢都買不到,只能幸運大抽獎。

在北京,買車搖號難已經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梗”,去4S店買車時銷售員不是先問你看中哪一款,而是先問“有沒有指標”。甚至有北京網友表示,現在北京結婚的標準都是“男方出婚房,女方提供兩個北京小汽車號牌”。

北京方面的最新資料統計顯示,2017年最後一期搖號中簽率約為0.11%,相當於883人搶一個指標,這“中獎”概率實在不算高。

上海則一直採用競拍方案,雖然出價不允許超過“警示價”,但今年1月的警示價也高達8.63萬元,平均成交價8.79萬元,已經超過很多A0和A級車的售價。

相比北京和上海,“後起之秀”深圳雖然選擇搖號+競拍的組合方式,但是因為普通小汽車的總體配額也只有8萬個,所以也是“一牌難求”。

不過相比其他限牌城市,深圳還有一個優勢,即普通小汽車雖然每年限額8萬個指標,但是純電動小汽車和混合動力小汽車的增量目前還沒有限制,在許多車企先後推出這兩類車型的情況下,預計深圳市民的購車選擇也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