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無線網路的未來在哪裡?從網路創新方向解讀華為的思考

飛象網訊(計育青/文)4G網路正在逐步完善,5G網路已經遙遙在望,

如何實現平滑演進?資料業務增量難增收,創新業務又備受OTT擠壓,怎樣才能突出重圍?雲計算、大資料、物聯網,新的金礦不斷湧現,但傳統的基礎設施急需變革,數位化轉型路在哪裡?

作為全球頂尖的通信廠商,華為必須要為運營商面臨的諸多問題拿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來。在近日舉行的2017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華為全面闡述了華為對運營商未來幾年發展策略的思考。

歸根結底,就是通過網路創新,助力運營商持續增長。

技術創新:未來網路技術提前到4G網路應用

如今4G商用不久,5G成熟尚需時日,運營商面臨著如何實現平滑演進並取得商業化成功的難題。華為認為在技術演進策略方面,需要為5G商用做好準備、推動未來5G技術提前應用到4G網路、提升投資效率和進行天饋現代化改造。

應用先進技術讓5G更有生命力:

卓越的技術創新,是5G強大生命力的源泉。

華為呼籲全球5G產業把眼光放長遠,積極採用創新的空口技術、基於CloudRAN的無線接入網路雲架構,在帶給網路充分的彈性和開放性的同時,為萬物互聯鋪平道路。

5G技術提前到4G網路應用:

運營4G網路的運營商正在取得商業成功,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投資回報,4G技術也需要不斷進步。華為宣導“未來5G技術提前應用到4G網路”概念,即持續提升4G網路能力,同時匹配運營商的5G演進訴求。

將5G技術預先導入4G網路,同時試水新業務為5G孵化新商業模式,並提前改造雲化網路架構,以最大化4G網路的投資回報實現當前的商業成功,同時為未來提前構築競爭力。為此華為推出了4T4R、Massive MIMO、NB-IoT等一系列領先的產品解決方案,為運營商打造可以向5G演進的高性能網路。

最大化網路價值,提升投資效率:

用戶和流量的成倍增長,無法用成倍的投資來支撐,運營商需要迫切需要提升投資效率。

移動網路的成本主要來自網站租金或鐵塔建設,電力與傳輸費用,維護成本,和頻譜費用,為此華為開發了多種創新網站方案和頻譜策略,有效降低了網路費用。比如,在巴西華為提供的內置設備空間的管塔站,比同等容量巨集站的總成本降低了66%;在肯亞華為提供的街邊杆站,在肯亞的總成本比宏站減少了42%,而且建站週期從兩個月降低到兩周;華為RuralStar方案,

使得迦納偏遠農村地區一千人規模村莊覆蓋的投資回報率降低到了5年以內。

天饋現代化改造:

在網路技術演進進程中,天面正在成為一個極大的瓶頸。原有的天饋系統無法支援新頻段、更高的MIMO和更多的磁區,空間不足無法增加天線,站址獲取也越來越困難,管理效率也非常低下。華為為此推出了天饋現代化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多頻天線、TDD+FDD天線、AAU集成天線等,使天線系統具備面向5G演進的能力。

架構創新:加快雲化、智慧化步伐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運營商希望移動網路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智慧性,這就需要對網路架構進行變革,向全雲化和智慧型網路邁進。

移動網路全雲化:

目前來看,移動網路需要通過全雲化才能充分滿足未來業務多樣性、運維智慧化、商業敏捷性、資源高效利用等需求。華為利用雲化技術重塑RAN的架構和空口資源,推出了創新的CloudRAN和CloudAIR解決方案。

其中CloudRAN主要實現基帶資源的雲化,通過軟體分層解耦、功能模組化等實現按需部署、彈性擴容、業務快速發放等雲化價值。基於CloudRAN,移動網路可以支援更多的邊緣計算功能,包括精准廣告、視頻加速、車聯網等,讓運營商通過開放網路能力變現網路價值。華為正在與全球五家領先運營商開展CloudRAN POC測試,後續將推動CloudRAN標準在3GPP落地。

CloudAIR包括頻譜雲化、功率雲化和通道雲化三部分,主要用於解決新制式快速引入和老制式長尾問題,提升空口資源利用率。CloudAIR幫助奈及利亞ET在900MHz僅有5MHz的情況下部署了UMTS廣覆蓋,對比幫助沃達豐在印度節省了1.2MHz頻譜;CloudAIR上下行解耦,通過低頻輔助提升高頻的覆蓋和容量,以泰國場景為例評估,華為預計可以為1800MHz覆蓋提升50%、頻譜效率提升35%。CloudAIR還可以實現LTE和5G NR的頻譜共用,未來還可以在現有頻段上快速實現5G全面覆蓋。

華為預計CloudRAN和CloudAIR將在2018年投入正式商用。

敏捷運維構建智慧型網路:

智慧型網路需求緣於移動網路的複雜性,GSMA提供的資料顯示,部分地區運營商的運營成本甚至比收入還要多。過去幾年間,運營商也採用了一些自動化技術來提升網路效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要依賴專家的經驗。華為認為,只有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敏捷運維來構建智慧型網路,才能幫助運營商有效面對挑戰。未來智慧型網路發展有三大目標,分別是網路部署的自動化、網路管理的自治化、面向業務的運維管理。網路部署的自動化是指網路應有能力智慧分析複雜的部署場景,自動設計、生成最佳配置方案,並全自動部署硬體。網路管理的自治化是指主動進行故障預測和維護,智慧分析性能根因。面向業務的運維管理是指通過對無線業務關聯的網路參數進行智慧尋優,實現自動測試、快速部署和調優。2017年是華為無線引入人工智慧的元年,華為將加速人工智慧在無線領域的應用,助力敏捷運維持續提升網路效率和使用者體驗。

商業創新:抓住新機遇,探索新應用

即使經過多年的經營,移動通信領域依然存在大量潛在的增長點,包括家庭寬頻、行業數位化、室內接入以及發展中的創新應用等等。不過運營商要抓住這些機遇,首先需要有先進的技術方案和工具。

抓住無線家寬新機會

據華為統計,全球還有13億家庭沒有寬頻接入,3億家庭的寬頻需要提升速率。有線寬頻建設費時費力,相比之下,無線家用寬頻無需佈線、開通週期短、單位流量成本低,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華為通過技術演進,不斷提升無線家寬方案WTTx的能力,最新版本的WTTx 2.0速度更快、CPE安裝更容易、放號也更便捷,面向未來5G的演進方案更是全面刷新了運營商對建設、運營無線家寬的認知,將人們對無線家庭寬頻的多種顧慮一掃而光。

無線使能行業數位化:

企業數位化轉型會帶來新的無線商業機會。華為在NB-IoT的晶片、模組、網路和應用方面大力投資,催熟生態鏈。目前華為NB-IoT晶片已可成熟商用,每月可發貨100萬片以上。並且聯合40多家生態夥伴,完成了智慧水錶、電錶、氣表、智慧停車、路燈、跟蹤等10餘個NB-IoT的業務孵化。網路設備已達到商用標準,沃達豐、德電等5家運營商已經啟動商用部署,預計2017年華為將在20多個國家部署30余張NB-IoT商用網路。

使能室內數字經濟:

華為通過大量技術創新,首次突破關鍵射頻技術瓶頸,推出了可以向5G平滑演進的新一代LampSite 3.0。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室內移動寬頻的容量,有效降低單比特網路成本,還具備支撐多運營商共用能力。運營商還可以通過華為Service Anchor實現基礎網路能力的開放和邊緣移動計算業務創新,打造智慧商場、智慧體育館、智慧交通、智慧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收入。

探索未來新機遇:

隨著網路社會的快速發展,移動應用將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如何才能從中找到新的機會?華為的對策是X Labs(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計畫,與全球技術提供商、垂直行業、移動運營商等夥伴合力探索未來場景。X Labs主要研究未來的應用場景,分析不同場景下的差異與需求,以此驅動解決方案研發,使能運營商的網路潛能,迅速將移動寬頻能力轉化為商業能力,其2017年的研究主題是聯網無人機、雲化機器人、無線VR/AR、車聯網。目前X Labs的合作夥伴已增至105家。除了X Labs,華為無線還再利用TechCity專案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驗證,説明運營商縮減50%以上的新技術准入時間。

通信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變革,從運營商到通信廠商,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華為根據對行業前景的長期觀察,從技術創新、架構創新、商業創新三個層面提出了應對策略,這既是運營商持續增長的關鍵所在,也將是華為未來幾年的創新方向。

架構創新:加快雲化、智慧化步伐

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運營商希望移動網路具備高度的靈活性和智慧性,這就需要對網路架構進行變革,向全雲化和智慧型網路邁進。

移動網路全雲化:

目前來看,移動網路需要通過全雲化才能充分滿足未來業務多樣性、運維智慧化、商業敏捷性、資源高效利用等需求。華為利用雲化技術重塑RAN的架構和空口資源,推出了創新的CloudRAN和CloudAIR解決方案。

其中CloudRAN主要實現基帶資源的雲化,通過軟體分層解耦、功能模組化等實現按需部署、彈性擴容、業務快速發放等雲化價值。基於CloudRAN,移動網路可以支援更多的邊緣計算功能,包括精准廣告、視頻加速、車聯網等,讓運營商通過開放網路能力變現網路價值。華為正在與全球五家領先運營商開展CloudRAN POC測試,後續將推動CloudRAN標準在3GPP落地。

CloudAIR包括頻譜雲化、功率雲化和通道雲化三部分,主要用於解決新制式快速引入和老制式長尾問題,提升空口資源利用率。CloudAIR幫助奈及利亞ET在900MHz僅有5MHz的情況下部署了UMTS廣覆蓋,對比幫助沃達豐在印度節省了1.2MHz頻譜;CloudAIR上下行解耦,通過低頻輔助提升高頻的覆蓋和容量,以泰國場景為例評估,華為預計可以為1800MHz覆蓋提升50%、頻譜效率提升35%。CloudAIR還可以實現LTE和5G NR的頻譜共用,未來還可以在現有頻段上快速實現5G全面覆蓋。

華為預計CloudRAN和CloudAIR將在2018年投入正式商用。

敏捷運維構建智慧型網路:

智慧型網路需求緣於移動網路的複雜性,GSMA提供的資料顯示,部分地區運營商的運營成本甚至比收入還要多。過去幾年間,運營商也採用了一些自動化技術來提升網路效率,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仍然要依賴專家的經驗。華為認為,只有基於人工智慧技術的敏捷運維來構建智慧型網路,才能幫助運營商有效面對挑戰。未來智慧型網路發展有三大目標,分別是網路部署的自動化、網路管理的自治化、面向業務的運維管理。網路部署的自動化是指網路應有能力智慧分析複雜的部署場景,自動設計、生成最佳配置方案,並全自動部署硬體。網路管理的自治化是指主動進行故障預測和維護,智慧分析性能根因。面向業務的運維管理是指通過對無線業務關聯的網路參數進行智慧尋優,實現自動測試、快速部署和調優。2017年是華為無線引入人工智慧的元年,華為將加速人工智慧在無線領域的應用,助力敏捷運維持續提升網路效率和使用者體驗。

商業創新:抓住新機遇,探索新應用

即使經過多年的經營,移動通信領域依然存在大量潛在的增長點,包括家庭寬頻、行業數位化、室內接入以及發展中的創新應用等等。不過運營商要抓住這些機遇,首先需要有先進的技術方案和工具。

抓住無線家寬新機會

據華為統計,全球還有13億家庭沒有寬頻接入,3億家庭的寬頻需要提升速率。有線寬頻建設費時費力,相比之下,無線家用寬頻無需佈線、開通週期短、單位流量成本低,因此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華為通過技術演進,不斷提升無線家寬方案WTTx的能力,最新版本的WTTx 2.0速度更快、CPE安裝更容易、放號也更便捷,面向未來5G的演進方案更是全面刷新了運營商對建設、運營無線家寬的認知,將人們對無線家庭寬頻的多種顧慮一掃而光。

無線使能行業數位化:

企業數位化轉型會帶來新的無線商業機會。華為在NB-IoT的晶片、模組、網路和應用方面大力投資,催熟生態鏈。目前華為NB-IoT晶片已可成熟商用,每月可發貨100萬片以上。並且聯合40多家生態夥伴,完成了智慧水錶、電錶、氣表、智慧停車、路燈、跟蹤等10餘個NB-IoT的業務孵化。網路設備已達到商用標準,沃達豐、德電等5家運營商已經啟動商用部署,預計2017年華為將在20多個國家部署30余張NB-IoT商用網路。

使能室內數字經濟:

華為通過大量技術創新,首次突破關鍵射頻技術瓶頸,推出了可以向5G平滑演進的新一代LampSite 3.0。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室內移動寬頻的容量,有效降低單比特網路成本,還具備支撐多運營商共用能力。運營商還可以通過華為Service Anchor實現基礎網路能力的開放和邊緣移動計算業務創新,打造智慧商場、智慧體育館、智慧交通、智慧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和收入。

探索未來新機遇:

隨著網路社會的快速發展,移動應用將呈現爆發性的增長。如何才能從中找到新的機會?華為的對策是X Labs(無線應用場景實驗室)計畫,與全球技術提供商、垂直行業、移動運營商等夥伴合力探索未來場景。X Labs主要研究未來的應用場景,分析不同場景下的差異與需求,以此驅動解決方案研發,使能運營商的網路潛能,迅速將移動寬頻能力轉化為商業能力,其2017年的研究主題是聯網無人機、雲化機器人、無線VR/AR、車聯網。目前X Labs的合作夥伴已增至105家。除了X Labs,華為無線還再利用TechCity專案加快技術和商業模式驗證,説明運營商縮減50%以上的新技術准入時間。

通信行業正在經歷一場全新的變革,從運營商到通信廠商,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華為根據對行業前景的長期觀察,從技術創新、架構創新、商業創新三個層面提出了應對策略,這既是運營商持續增長的關鍵所在,也將是華為未來幾年的創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