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處理完兒子後事立即赴觀冰一線 “貴州好人”冰雪中守護萬家燈火

在處理完兒子後事的第二天,1 月 27 日,貴陽烏當供電局觀冰員、" 貴州好人 " 張芳林便趕赴觀冰一線,緊盯線塔,護衛萬家燈火。

1 月 24 日至 1 月 31 日,因為連續 8 天沒能正常休息,他的身體上了火,

嘴唇上方突出的紅色腫塊特別顯眼。張芳林說:" 凝凍天氣下,如果我因為兒子的事不來(上班),就會把困難留給同事。"

無人機起飛降落 最怕泥土砂石多

1 月 30 日下午 3 點,貴陽市烏當區新堡鄉新堡村 35 千伏三灘線觀冰現場,張芳林與同事羅邦盛操作無人機,

展開巡線觀冰作業。張芳林仔細觀望四周被冰凝覆蓋的土堆,選擇了一塊相對平整、土石顆粒較少的平面。

" 如果起飛與降落地面上泥土、砂石較多,一些細小的顆粒有可能會被無人機的螺旋槳捲進機內,埋下‘機毀人亡’的安全隱患。" 張芳林說。

直線距離相距 500 米、海拔落差 100 余米的兩基鐵塔之間,

張芳林熟練操控,僅用時 10 分鐘便觀冰完畢。若是以前人工登山巡線,這兩基鐵塔之間一個來回需要 2 小時。推廣無人機巡檢線路,已成為貴陽電網提高巡檢效率的 " 妙招 "。

線塔上的一些關節點,張芳林用無人機拍了照,準備回單位拼圖分析。這樣的觀冰點,在他所在的但巡檢路上,局輸電所一共有 3 個,他們班組 4 名隊員承擔著 7 條 35 千伏線路的觀冰巡視任務。

1 月 27 日以來,張芳林每天與同事都對 3 個處於大風口且海拔較高的觀冰點開展 2 次巡檢記錄。目前,這些線路均處於可靠運行狀態。

深山巡線觀冰 乾糧必不可少

一路濕滑泥濘,路邊的叢林被厚厚的冰凝覆蓋這。

雖然已有 24 年駕齡,但巡檢路上," 老司機 " 張芳林和同事們依然小心翼翼。

" 先撒鹽、後開路,備足乾糧心不慌。" 每天的外出工作前,他們都會這樣提醒自己。

張芳林所駕車輛的後備箱幾乎沒有多餘的空間——除了無人機、安全工器具,最搶眼的就是一大包餅乾和獨立包裝的小點心。

" 清早出來,鑽進深山幹起活來就是一整天,四處找飯吃是不可能的,乾糧是必備品。" 張芳林說。

貴州好人榜 留下他的名字

結束 35 千伏三灘線觀冰點巡視不到 5 分鐘,張芳林的電話響起。

" 芳林,醫院開銷不小吧?知道你手頭緊,你爸爸又給你擠了 5000 元出來,還有你姐姐姐夫也幫襯一些。

我孫兒的後事處理好了嗎?他的‘頭七’是多久?我要給他燒紙。"80 多歲的老母親打來電話。

" 媽,你和爸爸要保重身體,不要難過了。我都能想開,你們也要想開點 ……" 張芳林安慰著母親。

張芳林今年 27 歲的兒子不幸患晚期肝癌,張芳林在艱難支撐了 2 個月多後,兒子最終離世。其間,僅僅在醫院 ICU 重症監護室的不到 10 天裡,花費就達七八萬元。烏當供電局領導班子問他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地方,張芳林婉言謝絕了。

汶川地震救援,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尼泊爾地震救援,因為工作不能前往,他捐款捐物;四川茂縣山體垮塌救援現場,依然有他的身影。就在半個月前,他擠出時間參與黔南州惠水縣一所小學的公益活動,給 200 多位小學生送去裝有衣褲鞋帽以及文具用品的 " 暖心包 "。

今年 1 月,在貴州省文明辦舉辦的 " 貴州好人榜 " 評選活動中,張芳林與其他 19 人入選 1 月份 " 貴州好人榜 "。

1 月 29 日,張芳林被貴州電網公司記個人三等功。

楊志堅 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秦

張芳林婉言謝絕了。

汶川地震救援,他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尼泊爾地震救援,因為工作不能前往,他捐款捐物;四川茂縣山體垮塌救援現場,依然有他的身影。就在半個月前,他擠出時間參與黔南州惠水縣一所小學的公益活動,給 200 多位小學生送去裝有衣褲鞋帽以及文具用品的 " 暖心包 "。

今年 1 月,在貴州省文明辦舉辦的 " 貴州好人榜 " 評選活動中,張芳林與其他 19 人入選 1 月份 " 貴州好人榜 "。

1 月 29 日,張芳林被貴州電網公司記個人三等功。

楊志堅 貴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曾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