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北宋富弼如何逼遼興宗講和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宋朝和遼國經過連年戰爭都精疲力盡,終於打不動了。雙方坐下來商量商量就簽訂了和約,史稱‘澶淵之盟’。之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邊境貿易搞得如火如荼。

但到了宋仁宗慶曆二年,遼國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宋朝割讓土地給遼國。仁宗皇帝聞訊後火冒三丈,派大臣富弼出使遼國談判。

富弼到了遼國,見到遼興宗。在行禮之後,富弼問遼興宗:“遼國和宋國已經和好四十多年,陛下突然要宋朝割地,是怎麼回事?”遼興宗很不高興地說:“你們宋朝違約在先,

你們囤重兵在雁門關,深挖護城河,重修老城牆,招募民兵,我應該問你們是怎麼回事?我的大臣都要我立刻發兵攻打宋國,我想了想還是先派使者去索要土地,你們不答應,我們再出兵也不晚。”

富弼聽完,心中有數,

淡定地回答道:“遼國和宋朝和平友好,是陛下您得到全部好處而臣下沒有好處。要是雙方出兵打仗,就會對臣下有利而讓君主背黑鍋。所以臣子中那些動輒喊打喊殺的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打算,而非為了國家而謀劃。”遼興宗一臉驚愕:“這又是為什麼?”富弼解釋道:“後晉高祖石敬瑭當年欺上瞞下,求助於貴國出兵消滅後唐,當時的中原地區已經飽受戰亂,無力抵抗,所以貴國可以輕易獲勝。
雖然得到了很多財寶,連群臣家裡都堆滿了賞賜,但是犧牲了大半的士兵、戰馬和物質卻是遼國的。而如今中原地區,宋朝的精兵以萬計算。如果遼國出兵,能夠一定勝利嗎?”遼興宗回答:“不能。”富弼說:“是呀,勝敗其實未知,但群臣已在口頭上高呼勝利。如果戰事再開,所犧牲的士兵、戰馬和物質是群臣的,還是陛下您的?但若是雙方繼續保持和平,大宋每年給的歲幣都是陛下您的,
群臣沒有撈到任何好處。”遼興宗聽後,點頭表示肯定。

富弼能言善辯,精於辭令使得這次出使是非常成功的,他避免宋、遼爆發戰爭的可能性,避免了宋朝割地求和的恥辱,但作為讓步也適當地增加了每年的歲幣以寬慰遼國君臣。

宋朝又從雙方的榷場互市中賺取了大量的貿易順差,使得宋國越來越富,而遼國越來越窮,區區歲幣又何足掛齒?富弼一方面分析了宋朝的軍事實力已經今非昔比,另一方面抓住了遼國君主和大臣們的不同利益取捨。簡而言之,遼國君主可以盡享雙方和平共處的紅利,而群臣們大多是惟恐天下不亂的鷹派人物,沒事找事地刷存在感,製造各種機會來謀取個人利益。畢竟,不同的利益背後就一定會有不同的套路。

聲明:文字版權歸虎賁資產所有,謝絕轉載,侵權必究。

畢竟,不同的利益背後就一定會有不同的套路。

聲明:文字版權歸虎賁資產所有,謝絕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