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際古跡遺址日:遺產事業 繼往開來

198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2屆大會決定每年的4月18日為“國際古跡遺址日”。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ICOMOS)每年確定一個活動主題,並在世界範圍內號召會員國開展相關活動,向公眾宣傳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擴大社會影響。

“國際古跡遺址日”於4月18日,即今天,再次如期而至。為ICOMOS將今年的國際古跡遺址日的主題確定為“遺產事業 繼往開來”(Heritage for Generations),以推動遺產保護的代際傳承,激勵更多年輕人參與到遺產事業當中,實現保護理念、精神、經驗的代際共用。

而就在不久前,一場關於國際古跡遺址的會議也在清華園內成功舉辦。2018年4月14日,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歷史村鎮專委會、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舉辦的“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亞太分委會成立會議及國際學術研討會,

暨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歷史城市與村鎮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今天,弘博網將對本次會議進行系統全面的梳理與總結。

會議現場

14日上午9時,會議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一層王澤生報告廳準時開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CIVVIH 執行委員、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常務理事、歷史村鎮專委會主席張傑主持介紹了到場嘉賓。

張傑教授

ICOMOS/CIVVIH主席、原ICOMOS科學委員會成員索菲亞•寇洛妮教授首先帶來了開場致辭。寇洛妮教授認為,對於她個人,和CIVVIH來說,這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而她非常榮幸能夠參加本次會議。在致辭中,她向與會專家及學者介紹了會議的安排、主題和學術研討會的主要內容。

索菲亞•寇洛妮教授

隨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宋新潮,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張悅,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先後發言歡迎致辭。

宋新潮副局長

宋新潮表示,他非常高興亞太分委會的成立,希望更多的學者在科學委員會的平臺下,針對亞太地區的問題進行探索,分享優秀的案例;中國古跡遺址理事會十分支援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包括亞太分委會的一系列工作,願意以一個合作者的姿態參與委員會舉辦的各項活動,共同推進整個亞太地區,包括中國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的保護,特別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盡一份力。

致辭結束之後,CIVVIH秘書長克勞斯•彼得•埃希特宣佈了ICOMOS/CIVVIH亞太區域分委會成立。根據之前工作會議的討論結果,由來自中國的張傑教授擔任新成立的亞太分委會主席,並與來自韓國的李惠恩教授與來自澳大利亞的大衛•洛根先生共同組成分委會的執行機構。與會同仁對分委會的成立及新當選的執行機構成員表示祝賀,分委會代表張傑教授進行發言。

克勞斯•彼得•埃希特

ICOMOS/CIVVIH是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下屬,由各成員國家代表組成,由從事歷史文化村鎮保護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和管理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學術團體分支,開展古跡遺址理事會內的歷史村鎮保護研究國際交流工作,同時在該領域為ICOMOS及UNESCO世界遺產中心提供科學建議,在該領域具有國際權威性。CIVVIH區域分委會是在CIVVIH組織下由小區域國家委員代表組成的更為密切的學術交往平臺,通過小區域的委員聯繫,重點研討鄰近區域學術領域的共同關注問題,加強地區學術交流與提高。

在拍照留念後,會議進入國際學術研討會階段。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亞太地區城鎮村的可持續保護與管理”。張傑教授、李惠恩教授和大衛•洛根先生共同主持了本次研討會。

中國代表為中國古村落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

會議上,來自中國的各位專家學者,結合具體實例,向與會代表分享了中國在歷史城鎮、歷史村落保護中的實踐與思考。

作為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的代表,宋新潮局長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歷史城鎮村的概況及整體的保護情況。村落反映了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然而這些年,中國古村落的保護卻遇上了許多問題,諸如古村落保護與城鎮化進程、與相關法規、與農村農民生活現代化和旅遊開發的等等矛盾與衝突。但也應當承認,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政府各部門扶持三農的政策舉措的出臺、社會力量更積極多樣地參與農村建設等等方面都昭示著中國古村落保護迎來新時代、新機遇。宋局長對此提出了五點建議:

1.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古村落保護工作中的主導性作用

2.科學、合理的編制古村落保護發展規劃

3.抓重點、抓示範,指導各地做好古村落保護

4.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古村落保護活化利用工作

5.將保護古村落與改善居民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兼世界遺產研究會會長郭旃發表了題為《歷史城鎮的歷史性演變——挑戰與真實性堅守》的主旨演講,郭旃提出了文化多樣性給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持續帶來更嚴酷的考驗和挑戰,他肯定了數位技術和體系的應用對延續遺產的重要作用,表達了對於有形遺產無形化和傳統生活表演化的隱憂,更借由海內外眾多案例指出“要珍惜有形文化遺產的身份、體態、特徵、資訊載體”,同時也要“關注無形文化遺產對傳統的有形文化遺產的依賴、珍惜和堅守”,而在保護過程中,真實性、最少干預的原則是始終不能放棄的原則。

郭旃會長

張傑教授在發言中以實際案例生動地探討了中國歷史城市遺產的可持續保護與長效管理。以曲阜和濟南為例,他提出要制定可持續保護的規劃,建立相應的機制來管理遺產,才能夠更為有效。以一個更高層次的政府機構來進行統籌管理、領導相應的政府機構部門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夠有一致的或者更加具有綜合性的管理計畫。同時,應當建立規定,讓整個管理機構的職責更加分明,建立相應的界限。

現場觀眾

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周儉教授以貴州歷史村落保護現狀探討了對於古村落保護的一些思考;復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杜曉帆則以上海為例,討論了中國快速城鎮化過程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方向;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羅德胤和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如何以會議事件導向鄉村遺產的保護,以創造遺產需求,啟動遺產保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趙中樞則就中國大運河申報世遺的特點、大運河沿線歷史城鎮規劃的實踐拓展提出了重要見解。

外國代表共用國際古跡遺址保護的寶貴經驗

CIVVIH執行委員李惠恩教授發表了題為《世界遺產保護地的可持續發展:城鎮保護與生活環境衝突》的演講,在演講中,她結合韓國當地眾多文化遺址的保護案例,如石窟庵、昌德宮等,指出,目前,對世界遺產保護地周邊的當地社區開展可持續性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當地社區的預期與世界遺產保護地的保護和管理之間通常存在著落差。這種落差在活態遺產保護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

李惠恩教授

CIVVIH執行委員大衛·彼得·洛根則分享了悉尼市中心米勒斯角(Millers Point)和岩石區(the Rocks area)歷史區域管理實踐,講述了米勒斯角所面臨的威脅以及在為時未晚之前所採取的非同尋常的保護措施,分享了旅遊業對毗鄰的岩石區造成的影響,以及為降低這種影響所採取的措施。在不同的管理之下,兩地產生了不同的遺產結果:米勒斯角仍維持著原貌,保留了真實性,這是因為它直到最近依然是一個有著強烈社區意識的公有社會住宅區;而岩石區隨著不斷的開發,逐漸失去了其自身絕大部分的完整性與樸實。

大衛·彼得·洛根

來自千葉大學的福川裕一教授說道,在日本,有關歷史城區保護的新運動正處於展開之中,他在發言中對“日本歷史城鎮中心保護新趨勢”進行了說明。他提出,保護制度的基礎首先是要決定要保護的區域,並將該地區的法規和相關的知識結合起來。而只有在歷史建築當中形成市場價值,才能讓歷史保護真正紮根於社會,這一點應當注意。

城市環境基金會主席皮埃爾•拉孔從西方角度解讀了智化寺、景德鎮陶瓷廠和濟南湖泊景區三個遺產修復案例,並舉出三個相對應的、具有相似性的西方案例。在對比研究中,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並提出了一些合理而特別的建議,如:文化古遺跡的修復從業人員應當謹記在工作中盡力去幫助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等。

皮埃爾•拉孔

俄羅斯ICOMOS副主席謝爾蓋•戈爾巴堅科在發言中則對聖彼德堡歷史景觀的發展表達了擔憂,他指出,聖彼德堡市和列寧格勒州政府沒有重視聖彼德堡歷史景觀的價值,對商業建設投資的優先考慮,在為地區帶來“快錢”的同時,也給景觀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壞。與此同時,構成景觀的各項要素在沒有得到恰當保護的情況下也受到了毀壞。由此警醒各位代表,要注意城市化對景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現場觀眾向專家提問,場面十分熱烈

眾多亞太地區歷史城鎮村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本次會議,交流了很多亞太地區各國歷史城鎮村保護的經驗。會上所進行的學術研討及成立的亞太分委會將有助於推動亞太地區的歷史村鎮保護研究的經驗分享與合作,也將對擴大中國在傳統優勢領域歷史村鎮保護方面的國際影響起到積極作用。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本次活動得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支持,由北京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承辦。會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亞太分委會將秘書處設立于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

特別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盡一份力。

致辭結束之後,CIVVIH秘書長克勞斯•彼得•埃希特宣佈了ICOMOS/CIVVIH亞太區域分委會成立。根據之前工作會議的討論結果,由來自中國的張傑教授擔任新成立的亞太分委會主席,並與來自韓國的李惠恩教授與來自澳大利亞的大衛•洛根先生共同組成分委會的執行機構。與會同仁對分委會的成立及新當選的執行機構成員表示祝賀,分委會代表張傑教授進行發言。

克勞斯•彼得•埃希特

ICOMOS/CIVVIH是由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下屬,由各成員國家代表組成,由從事歷史文化村鎮保護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和管理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學術團體分支,開展古跡遺址理事會內的歷史村鎮保護研究國際交流工作,同時在該領域為ICOMOS及UNESCO世界遺產中心提供科學建議,在該領域具有國際權威性。CIVVIH區域分委會是在CIVVIH組織下由小區域國家委員代表組成的更為密切的學術交往平臺,通過小區域的委員聯繫,重點研討鄰近區域學術領域的共同關注問題,加強地區學術交流與提高。

在拍照留念後,會議進入國際學術研討會階段。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亞太地區城鎮村的可持續保護與管理”。張傑教授、李惠恩教授和大衛•洛根先生共同主持了本次研討會。

中國代表為中國古村落的保護與傳承建言獻策

會議上,來自中國的各位專家學者,結合具體實例,向與會代表分享了中國在歷史城鎮、歷史村落保護中的實踐與思考。

作為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的代表,宋新潮局長首先向大家介紹了中國歷史城鎮村的概況及整體的保護情況。村落反映了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然而這些年,中國古村落的保護卻遇上了許多問題,諸如古村落保護與城鎮化進程、與相關法規、與農村農民生活現代化和旅遊開發的等等矛盾與衝突。但也應當承認,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政府各部門扶持三農的政策舉措的出臺、社會力量更積極多樣地參與農村建設等等方面都昭示著中國古村落保護迎來新時代、新機遇。宋局長對此提出了五點建議:

1.充分發揮各級政府在古村落保護工作中的主導性作用

2.科學、合理的編制古村落保護發展規劃

3.抓重點、抓示範,指導各地做好古村落保護

4.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古村落保護活化利用工作

5.將保護古村落與改善居民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兼世界遺產研究會會長郭旃發表了題為《歷史城鎮的歷史性演變——挑戰與真實性堅守》的主旨演講,郭旃提出了文化多樣性給文化遺產的真實性持續帶來更嚴酷的考驗和挑戰,他肯定了數位技術和體系的應用對延續遺產的重要作用,表達了對於有形遺產無形化和傳統生活表演化的隱憂,更借由海內外眾多案例指出“要珍惜有形文化遺產的身份、體態、特徵、資訊載體”,同時也要“關注無形文化遺產對傳統的有形文化遺產的依賴、珍惜和堅守”,而在保護過程中,真實性、最少干預的原則是始終不能放棄的原則。

郭旃會長

張傑教授在發言中以實際案例生動地探討了中國歷史城市遺產的可持續保護與長效管理。以曲阜和濟南為例,他提出要制定可持續保護的規劃,建立相應的機制來管理遺產,才能夠更為有效。以一個更高層次的政府機構來進行統籌管理、領導相應的政府機構部門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夠有一致的或者更加具有綜合性的管理計畫。同時,應當建立規定,讓整個管理機構的職責更加分明,建立相應的界限。

現場觀眾

來自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周儉教授以貴州歷史村落保護現狀探討了對於古村落保護的一些思考;復旦大學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研究員杜曉帆則以上海為例,討論了中國快速城鎮化過程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名鎮保護方向;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羅德胤和與會專家、學者分享了如何以會議事件導向鄉村遺產的保護,以創造遺產需求,啟動遺產保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教授級高級規劃師趙中樞則就中國大運河申報世遺的特點、大運河沿線歷史城鎮規劃的實踐拓展提出了重要見解。

外國代表共用國際古跡遺址保護的寶貴經驗

CIVVIH執行委員李惠恩教授發表了題為《世界遺產保護地的可持續發展:城鎮保護與生活環境衝突》的演講,在演講中,她結合韓國當地眾多文化遺址的保護案例,如石窟庵、昌德宮等,指出,目前,對世界遺產保護地周邊的當地社區開展可持續性保護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當地社區的預期與世界遺產保護地的保護和管理之間通常存在著落差。這種落差在活態遺產保護方面表現的尤為明顯。

李惠恩教授

CIVVIH執行委員大衛·彼得·洛根則分享了悉尼市中心米勒斯角(Millers Point)和岩石區(the Rocks area)歷史區域管理實踐,講述了米勒斯角所面臨的威脅以及在為時未晚之前所採取的非同尋常的保護措施,分享了旅遊業對毗鄰的岩石區造成的影響,以及為降低這種影響所採取的措施。在不同的管理之下,兩地產生了不同的遺產結果:米勒斯角仍維持著原貌,保留了真實性,這是因為它直到最近依然是一個有著強烈社區意識的公有社會住宅區;而岩石區隨著不斷的開發,逐漸失去了其自身絕大部分的完整性與樸實。

大衛·彼得·洛根

來自千葉大學的福川裕一教授說道,在日本,有關歷史城區保護的新運動正處於展開之中,他在發言中對“日本歷史城鎮中心保護新趨勢”進行了說明。他提出,保護制度的基礎首先是要決定要保護的區域,並將該地區的法規和相關的知識結合起來。而只有在歷史建築當中形成市場價值,才能讓歷史保護真正紮根於社會,這一點應當注意。

城市環境基金會主席皮埃爾•拉孔從西方角度解讀了智化寺、景德鎮陶瓷廠和濟南湖泊景區三個遺產修復案例,並舉出三個相對應的、具有相似性的西方案例。在對比研究中,他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並提出了一些合理而特別的建議,如:文化古遺跡的修復從業人員應當謹記在工作中盡力去幫助減輕氣候變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等。

皮埃爾•拉孔

俄羅斯ICOMOS副主席謝爾蓋•戈爾巴堅科在發言中則對聖彼德堡歷史景觀的發展表達了擔憂,他指出,聖彼德堡市和列寧格勒州政府沒有重視聖彼德堡歷史景觀的價值,對商業建設投資的優先考慮,在為地區帶來“快錢”的同時,也給景觀造成了很大程度的破壞。與此同時,構成景觀的各項要素在沒有得到恰當保護的情況下也受到了毀壞。由此警醒各位代表,要注意城市化對景觀帶來的負面影響。

現場觀眾向專家提問,場面十分熱烈

眾多亞太地區歷史城鎮村保護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本次會議,交流了很多亞太地區各國歷史城鎮村保護的經驗。會上所進行的學術研討及成立的亞太分委會將有助於推動亞太地區的歷史村鎮保護研究的經驗分享與合作,也將對擴大中國在傳統優勢領域歷史村鎮保護方面的國際影響起到積極作用。

與會專家學者合影

本次活動得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的支持,由北京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承辦。會後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歷史村鎮科學委員會亞太分委會將秘書處設立于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與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