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無”的這個概念太重要了

作者:劉人夫(列子太學 列子說)

列子禪解(六):有無相生的潛顯協舉

故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有聲者,有聲聲者;有色者,有色色者;有味者,有味味者。生之所生者死矣,而生生者未嘗終;形之所形者實矣,而形形者未嘗有;聲之所聲者聞矣,而聲聲者未嘗發;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嘗顯;味之所味者嘗矣,

而味味者未嘗呈:皆無為之職也。

這一段講了中華文化中的兩個根本問題,一個是有與無的問題,一個是無為到底是什麼的問題。這兩個問題可以說是文化中最難的兩個問題,但是依據陰陽法則,越是難的問題越是要簡單著處理,越是要傻瓜式的理解,不一定正確,但是會有所啟迪。

。。。。。。。。。。。。。。。。。。

二,有無到底在說啥?

。。。。。。。。。。。。。。。。。。

從空間來講,從物質本身的屬性上來講,這個東西有形有質,則可稱之為有,無形無質,則可稱之為無。比如,人常說的神,哲學所說的精神意識,科學界所說的暗物質,暗能量。比如,科學解剖物質元素,

分解到人類科技所能把握的極限,到所謂的基本粒子,到上帝粒子,到完全把握不到,就認為是什麼都沒有,就認為是“空”,是“無”。

另外,從空間上說,事物的暫未發揮功能的狀態,比如一個杯子沒有裝水的時候,我們說這個杯子裡面什麼都沒有,但正是因為什麼都沒有,它可以放各種東西,一旦這個杯子裡裝了水之後,就差不多只能裝水了。

綜合而論,不論是從時間上來說,

還是從空間上來說,“有”是一種事物的顯態存在狀態,“無”是一種事物的潛態存在狀態,“無”絕對不是什麼都沒有,“無”只是事物的潛態存在的狀態,不僅不是什麼都沒有,恰恰蘊含萬有。佛家講的“色”“空”,與“有”“無”有類似之處,不過“色空”的範疇要小一些。許多人把“空”與“無”理解成什麼都沒有,把“無為”理解成什麼都不做,以至於進入到一種消極虛幻的領域,那是很可悲的。咱們到下一節再把“無為”這個事情說清楚,
因為這個概念太重要了,弄不好誤盡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