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咀嚼吞咽非天生,再不訓練就晚了!

你家寶寶會磨牙萌出了麼?學會咀嚼了麼?很多寶媽在群裡聊著這個話題.....

咀嚼雖然是人的本性之一,但也不是先天固有的,需要有一定的前提條件——磨牙的存在和有效咀嚼動作。

孩子出生後6個月起開始萌出前面的門牙,可以啃食物,但是不可能達到磨碎食物的作用,因此不能參與咀嚼。

對於磨牙還沒萌出的嬰兒,家長應該有意地先訓練孩子的咀嚼動作。

表演式的行為誘導。

當孩子進食米粉等泥糊狀食品時,家長嘴裡也應同時咀嚼口香糖之類的食物,

並同時進行誇張的咀嚼動作。

通過這樣的表演式的行為誘導,孩子就會逐漸意識到進食非液體食物時應該先進行咀嚼,才能吞咽。

多次進行咀嚼式表演的誘導,孩子就會學會吞咽前的咀嚼動作。

即使孩子學會了咀嚼,在磨牙萌出之前,還是不能給嬰兒提供含有小塊狀的食物。

因為無效或效果極微的咀嚼動作不能達到食物有效的研磨,

這樣的食物直接吞進胃腸,會造成食物消化和吸收不夠完全。

既增加了食物殘渣量,也就是糞便量,同時也減少了營養素的吸收,長時間還可造成生長緩慢。

孩子喜歡進食大人食物,可能與大人食物味道豐富有關。加上有些孩子吞咽功能又強,就會出現囫圇吞棗式的進食方式。

這樣非常不利於食物內營養素的吸收,會造成排便量增多,生長反而減緩,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磨牙萌出,加上有效的咀嚼動作就可開始真正咀嚼塊狀食物了。

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家長不要操之過急。

仍然要進行表演式的咀嚼動作,使孩子鞏固進食時先咀嚼再吞咽的習慣。

如果孩子在磨牙萌出之前沒有學會咀嚼,就有可能出現即使有了磨牙也不咀嚼而直接吞咽的現象。

有些孩子吞咽能力較強,即使沒有充分咀嚼食物同樣可以直接吞咽。家長往往不會發現太多的問題。

可是有些孩子不接受直接吞咽小塊狀食物,就會在進食時將小塊食物吐出來。

遇到類似情況,家長更應該採用表演式的咀嚼動作渲染進食過程。

千萬不要責備嬰兒,以免造成嬰兒心理逆反,更加不接受小塊狀食物。

另外,家長必須根據孩子的磨牙萌出作為前提,而不是以磨牙萌出的“規律”作為依據。因為嬰幼兒磨牙萌出的時間差異較大。

咀嚼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既要等待磨牙的萌出,又要及早訓練咀嚼能力。

如果兩者不能得到很好的匹配,就會出現囫圇吞棗進食現象;或者不接受進食塊狀食品現象,其結果都可造成營養素吸收不足,長時間可影響嬰幼兒的生長發育。

大家一定要記住,咀嚼加磨牙萌出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科學家庭育兒】國家級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聯合百名育兒專家與萬千家庭一起,專注寶寶的早教、智力開發、性格培養、情商教育、家庭親子關係處理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

更多育兒難題,關注【微信公眾號:科學家庭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