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深夜失眠的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深夜失眠的你,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

文|狐小白 圖|網路

01.

在床上翻來覆去第28次以後,我終於了悟我今天失眠了。

此刻,是淩晨兩點五十三分,距離起床還有不到四個小時,我卻又重新拿起了手機。

面對失眠,拿起手機是最壞的選擇,可是除此之外,我卻毫無辦法。

沒有什麼可玩的,點開朋友圈去看了一眼,最晚的動態在零點左右,無關痛癢的各種連結。

關掉微信,我突然想起來,最近經常失眠的我,竟然很少在深夜發朋友圈了。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好像是從加了我媽的微信開始。



又好像是從某一天突然意識到自己長大開始。

年輕時,一點風吹草動都要在朋友圈裡以文字紀念,發幾句矯情的話,配一張文藝的圖,到如今,哪怕重大決定前,也很少讓別人知曉,這大概就是長大了吧。

從恨不得全世界知道你的悲喜,到不願讓任何人看到你的軟弱,這就是成長,在大學裡,這種感覺尤其熱烈且明顯。

02.

大一的時候,朋友圈都是悲歡離合,大到失戀分手,迷路走丟,小到吃飽喝足,傷春懷秋。

今天在這個難道失眠到這麼晚的時候,我去翻了翻我最好幾個朋友的朋友圈。

除了廣告連結,很少有能看出心情的句子。

記得和閨蜜聊天時,我曾問過她怎麼許久不發朋友圈了。



她說:“若是太過歡喜,難免有炫耀之嫌,若是太過悲傷,難免讓父母憂心不已。”

我愕然三秒,發過去一個鄙視的表情加了一句話:“好好說話!”

一秒後看到回復:“因為忙和懶。”

我能想像到螢幕那邊的她,大概是歎了一口氣的。

我們為什麼不發朋友圈了,因為懶,為何懶,因為忙。

高中時就一件事,那就是考大學,到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才發現高中竟然是最幸福的時光。

步入大學,

遠離父母,沒人管束,沒有人會逼著你幹什麼,一切全看自己,這時習慣了被動的考試型學生,就會陷入茫然裡。

大一剛入學,不敢出去玩又想出去玩,不想學習又怕掛科,懵懵懂懂,恍恍惚惚,朋友圈裡充斥的都是文藝的小傷感。

大二大三摸清了學校規則,考試得心應手,同學已經混熟,該旅遊的旅遊,該戀愛的戀愛,拿著父母給的錢,開始享受所謂的美好年華。

那時的朋友圈全是美食美景。



到了大四,頓時醒悟大學已經餘額不足,工作考研,實習畢業,接踵而至。

曾經欠下的功課也到了償還之時,一下子仿佛回到了高中,沒日沒夜地忙,忙得不知所云,忙得頭昏腦漲。

這麼忙的你,大概真的沒有時間去刷朋友圈,也沒有時間去發朋友圈吧。

03.

另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去年快春節的時候給我打電話,邊說邊哭,原因只有三個字,壓力大。

臨近畢業,准備考研,複習同時,學校要求交論文,每天恨不得有48小時,可以一半去看書,一半寫論文。

恰在此時,一向融洽的宿舍關係,開始因為考研,劍拔弩張,明明還不是競爭對手,卻已經開始互相提防。

論文一籌莫展,考研前途未蔔,宿舍一片涼薄,所有的一切,讓我這個曾經明媚如小太陽的好朋友,開始傷心落淚。

而在此之前,她的朋友圈一片祥和,沒有一地雞毛,沒有狗血生活,偶爾的陽光普照,偶爾的花花草草。

我問她原因,她苦笑著說:“若是如實發洩,宿舍更加不可開交,父母還會擔心害怕,若是虛言假意,又實在非我本心,我只能發一些無關痛癢的事,騙別人我很好,也騙自己我很好。”

我知道她和我一樣,是不會遮罩父母的,所以,她的理由我可以理解,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怕父母擔心。

父母有一種特質,不管你說的什麼事,在他們眼裡都會成百倍地放大。

假如你說你今天沒考好,其實不過是80分和81分的差距,你隨口一提,他們就覺得你考了不及格而別人考了一百分。

父母還有一種特質,不管你說的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總能拐著彎地擔心到你。

你陽光燦爛地告訴你媽你買了個裙子,你媽可能會想你會不會沒錢了?買衣服是不是談戀愛了?談戀愛了會不會被騙?等等等等。

所以,對待父母最大的善意就是不說話,或者說話之時萬萬別帶有太大情緒,無論悲傷還是快樂。

04.

我媽今年才學會用微信,但我知道我的每一條朋友圈她都看過。

假如我今天發了一條失眠的朋友圈,我媽明天必定會打電話問我怎麼了?遇到困難了還是失戀了?那麼晚不睡是不是受委屈了?

其實究其原因不過是年輕人的通病,熬夜綜合征而已。

加了媽媽以後的朋友圈,我很少發心情有關的東西,大多是摘抄之文或者轉發連結。

怕她擔心,怕她因為我偶然的失意擔心得徹夜難眠,也怕她因為我隨口的亂說擔心得心亂如麻。

不發朋友圈最重要的兩個原因,忙和怕親人擔心,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們長大了。

小時候,吃了一顆糖,都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會不厭其煩地跟爸爸媽媽說一遍,再轉頭告訴爺爺奶奶,甚至家裡來了陌生客人,也想告訴他們,你今天吃了一顆特別好吃的糖。

慢慢長大,再遇到事情,你會告訴父母,在你眼裡,父母就是你的全部,是你所有的天,所有的地。

但隨著時間推移,你發現父母開始老去,偶爾開始不理解你,你開始有了朋友和閨蜜。

大學以後,朋友和閨蜜也不在身邊,你認識了新的朋友,卻發現好多想說的話卻沒法開口,你開始狂發朋友圈。

大學快畢業,你猛然發現,其實生活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哪怕走一步。

你開始學會控制情緒,你開始學會收斂自己,你曾經年少輕狂的棱角,漸漸被生活磨平。

雖然內心依然火熱,卻再也不會把心拿出來給別人看。

你發現了,你偶爾的幸福,別人在祝福的同時,口氣裡是有淡淡的嫉妒,你偶爾的悲傷,別人在安慰的同時,眼裡有淡淡的笑意。

你開始認清現實,你開始明白事故,你開始學會,越是緊要關頭,越是雲淡風輕。

從此,你的朋友圈便只剩下陽光明媚,四季如春。

05.

不知道你大幾,也不知道你還愛不愛發朋友圈。

如今畢業不足三個月,忙碌著生活的我,今夜失眠。

我沒有發朋友圈,連發朋友圈的念頭都沒有。

任何的痛不欲生都有一天會雲淡風輕,既然總有一天會雲淡風輕,那又何苦把痛苦的過程曬給別人看。

知我者,不看朋友圈也可知我心憂,不知我者,看我淚如雨下也只覺我傻。

我已經很久不發能看出情緒的朋友圈了,突然意識到,成長來得如此猛烈又迅速。

今夜我失眠,朋友圈裡無人知曉,我突然頓悟,原來大學裡的成長是從不發朋友圈開始。

03.

另一個十分要好的朋友,去年快春節的時候給我打電話,邊說邊哭,原因只有三個字,壓力大。

臨近畢業,准備考研,複習同時,學校要求交論文,每天恨不得有48小時,可以一半去看書,一半寫論文。

恰在此時,一向融洽的宿舍關係,開始因為考研,劍拔弩張,明明還不是競爭對手,卻已經開始互相提防。

論文一籌莫展,考研前途未蔔,宿舍一片涼薄,所有的一切,讓我這個曾經明媚如小太陽的好朋友,開始傷心落淚。

而在此之前,她的朋友圈一片祥和,沒有一地雞毛,沒有狗血生活,偶爾的陽光普照,偶爾的花花草草。

我問她原因,她苦笑著說:“若是如實發洩,宿舍更加不可開交,父母還會擔心害怕,若是虛言假意,又實在非我本心,我只能發一些無關痛癢的事,騙別人我很好,也騙自己我很好。”

我知道她和我一樣,是不會遮罩父母的,所以,她的理由我可以理解,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怕父母擔心。

父母有一種特質,不管你說的什麼事,在他們眼裡都會成百倍地放大。

假如你說你今天沒考好,其實不過是80分和81分的差距,你隨口一提,他們就覺得你考了不及格而別人考了一百分。

父母還有一種特質,不管你說的是好事還是壞事,他們總能拐著彎地擔心到你。

你陽光燦爛地告訴你媽你買了個裙子,你媽可能會想你會不會沒錢了?買衣服是不是談戀愛了?談戀愛了會不會被騙?等等等等。

所以,對待父母最大的善意就是不說話,或者說話之時萬萬別帶有太大情緒,無論悲傷還是快樂。

04.

我媽今年才學會用微信,但我知道我的每一條朋友圈她都看過。

假如我今天發了一條失眠的朋友圈,我媽明天必定會打電話問我怎麼了?遇到困難了還是失戀了?那麼晚不睡是不是受委屈了?

其實究其原因不過是年輕人的通病,熬夜綜合征而已。

加了媽媽以後的朋友圈,我很少發心情有關的東西,大多是摘抄之文或者轉發連結。

怕她擔心,怕她因為我偶然的失意擔心得徹夜難眠,也怕她因為我隨口的亂說擔心得心亂如麻。

不發朋友圈最重要的兩個原因,忙和怕親人擔心,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們長大了。

小時候,吃了一顆糖,都恨不得告訴全世界,會不厭其煩地跟爸爸媽媽說一遍,再轉頭告訴爺爺奶奶,甚至家裡來了陌生客人,也想告訴他們,你今天吃了一顆特別好吃的糖。

慢慢長大,再遇到事情,你會告訴父母,在你眼裡,父母就是你的全部,是你所有的天,所有的地。

但隨著時間推移,你發現父母開始老去,偶爾開始不理解你,你開始有了朋友和閨蜜。

大學以後,朋友和閨蜜也不在身邊,你認識了新的朋友,卻發現好多想說的話卻沒法開口,你開始狂發朋友圈。

大學快畢業,你猛然發現,其實生活是自己的,沒有人可以代替你,哪怕走一步。

你開始學會控制情緒,你開始學會收斂自己,你曾經年少輕狂的棱角,漸漸被生活磨平。

雖然內心依然火熱,卻再也不會把心拿出來給別人看。

你發現了,你偶爾的幸福,別人在祝福的同時,口氣裡是有淡淡的嫉妒,你偶爾的悲傷,別人在安慰的同時,眼裡有淡淡的笑意。

你開始認清現實,你開始明白事故,你開始學會,越是緊要關頭,越是雲淡風輕。

從此,你的朋友圈便只剩下陽光明媚,四季如春。

05.

不知道你大幾,也不知道你還愛不愛發朋友圈。

如今畢業不足三個月,忙碌著生活的我,今夜失眠。

我沒有發朋友圈,連發朋友圈的念頭都沒有。

任何的痛不欲生都有一天會雲淡風輕,既然總有一天會雲淡風輕,那又何苦把痛苦的過程曬給別人看。

知我者,不看朋友圈也可知我心憂,不知我者,看我淚如雨下也只覺我傻。

我已經很久不發能看出情緒的朋友圈了,突然意識到,成長來得如此猛烈又迅速。

今夜我失眠,朋友圈裡無人知曉,我突然頓悟,原來大學裡的成長是從不發朋友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