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留學後,你為什麼不刷朋友圈了?

你的朋友圈是不是也“死”了?

以前,小A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朋友圈,

仿佛打開朋友圈才能開啟一天的生活。臨睡前,也是刷到眼睛酸痛才肯放下手機入眠。

然而,自從來到英國留學後,這樣的日常習慣正在慢慢消失。不知從哪一天起,小A關閉了自己的朋友圈,不只是她,身邊很多同學也都陸陸續續地關閉或者變為動態分組可見......

為什麼留學後,大家開始不願意刷朋友圈了?

關於這個問題,小A的內心波瀾四起,刷朋友圈這個看似稀鬆平常的習慣,是那樣被一些外在的因素、內心的情緒給慢慢地“殺”死了。

突然明白,朋友圈沒那麼重要了

在國內,小A凡事受到親人的照顧,在學校裡面的生活也很輕鬆簡單,只管好好讀書,無需費心其他。

如今身在異國他鄉,國外大學的生活並不像國內那般安逸,

凡事只能自己獨當一面,打點生活。像校外租房、交水電費、警局註冊等一些繁瑣的流程都需要自己操心,甚至小到一日三餐,都需要提前規劃,去哪個超市買些什麼食材......

生活如此,學業上更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國外完全自主性的學習方式並沒有如自己想像的那樣談笑風生,

放飛自我,而是讓小A時時刻刻內心上弦。每天腦子裡被各種規劃塞滿:今天要完成XX教授佈置的論文,提前預約圖書館座位,要借書目的清單......

總之,小A 的日常生活被各種規劃排滿,再也沒有閒暇和心情去“看”別人的生活了。尤其在偶爾刷朋友圈時,看到的是一些同齡人或無病呻吟或浪費青春的無聊日常,小A瞬間失去了興趣,

心裡狂吐槽:果真閒人朋友圈多。於是,她放下了手機,開始預習明天的課程...

不刷朋友圈,就會失去這些朋友麼?

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的朋友圈,全是你的朋友麼?

全是你的“真”朋友麼?

小A經歷過一些苦不堪言的時刻,讓她決定放棄朋友圈這個不再那麼簡單純粹的小世界。

曾經, 小A熬了一周的通宵達旦,終於完成了令自己滿意的學期論文,為了犒勞自己的努力,她和一眾同學相約海邊放鬆一下。

美麗的海上風景、同學們的活力瀟灑讓她欣喜、沉醉、感慨,隨後發了一條朋友圈記錄這個值得懷念的時刻。不曾想,一條朋友圈引來了眾多圍觀和“問候”。

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問候:

你不是去學習的麼?

你怎麼天天在玩?

你爸媽辛苦供你讀書,你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來自“老同學”的羡慕:

有錢人真好!什麼也不用愁......

家裡有錢就是不一樣,吃的穿的玩的都比我們高大上...

羡慕你白富美,可不可以抱大腿啊?

本來是記錄自己開心和喜悅的時刻,看到底下的留言,小A有些落寞,有些委屈,甚至不理解。她在心裡與這些評論理直氣壯地對峙著:

你說我天天玩,你沒有看到距離上次發圈,已經過去很久了...

你說我不學習,你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在圖書館醒來迎接早晨...

你說我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你不知道在國外我早已學會了高效學習、高效地分配時間來休閒...

你說我有錢人好命,只顧吃喝玩樂,在你嗑著瓜子看無聊的電視劇時, 我在通宵地讀教授的學術報告...

而這一切,你都不懂。

小A邊想著邊打出了一條條長長的回復,但沒有一條按下發送鍵,內心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她: "let it go!"。最後,她默默地關閉了朋友圈,微笑著打開了筆記本,看看明天的安排,又有什麼樣的挑戰在等待著她。

不刷朋友圈,並不會失去真正的朋友。

曾經看到一段話很有感觸:

“誰會真正幫助你,誰會真正地陪在你身邊,誰會說一聲‘我馬上就到’,縱使知道孤獨是常態,人生總要自己面對,當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身邊,你突然發現,他們從來就不是那群天天說愛你愛得要死的人。”

誠然,真正的好友無需過分熱絡的聯繫,他們會默默地守護著你,給你力量,你們彼此都在活成自己更好的模樣。

不刷朋友圈,仿佛打開了新世界

以往,沉迷于朋友圈裡的花花世界,小A以為這就是全部的生活。可當關閉了朋友圈後,她覺得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而擁有了更多選擇。

放棄了刷朋友圈,她可以選擇:

早上多睡一個小時,神清氣爽地醒來,坐下來吃一頓簡易早餐,開啟活力而充實的一天;

靜下心來讀一本喜愛的英文小說,體會另一種語言的妙趣;

早早入睡,換來的是健康活力的身體;

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小小的計畫,充實生活,享受生活。

總之,遠離了那些消耗能量、打擾情緒的朋友圈,小A覺得身體和心智都得到了“放假”。

其實,在這個年齡,

我們需要分清什麼是真朋友,重要的朋友。

因為一個坦蕩純粹的人,會把展示生活看成一種真誠的分享,同樣也不會把別人的展示看成炫耀。如果有人用惡意揣測你,或者不懂你,隨意誤解你,那他要麼狹隘,要麼根本不是你的朋友。

如今,有人出國購物,就會有人說你裝逼;

有人發雞湯,就會說你矯情;

有人秀恩愛,就會有人留下酸酸的評論,恨不得明天你們就形同陌路。

社交平臺的即時性將每個人的生活變的片面且矛盾。

其實,朋友圈最初的定義很純粹,就是大家生活在一個圈子裡,互相分享和瞭解。讓你多年以後回頭看,不是清一色的單調,而是看到了有笑有淚,激蕩人心的青春和熱氣騰騰的人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小A關閉朋友圈已經3個月了,

而我依舊在我的朋友圈時而吐槽,

時而秀一下甜蜜日常,

只不過學會了分組可見。

你的朋友圈還"健在"麼?

我們是一群有追求的白領高知媽媽,辣媽寶貝群是媽媽成長指南,更是職場女性吐槽之地,一起分享生活點滴幸福與心靈感悟。媽媽的眼界就是孩子將來的境界。共勉!

你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

來自“老同學”的羡慕:

有錢人真好!什麼也不用愁......

家裡有錢就是不一樣,吃的穿的玩的都比我們高大上...

羡慕你白富美,可不可以抱大腿啊?

本來是記錄自己開心和喜悅的時刻,看到底下的留言,小A有些落寞,有些委屈,甚至不理解。她在心裡與這些評論理直氣壯地對峙著:

你說我天天玩,你沒有看到距離上次發圈,已經過去很久了...

你說我不學習,你不知道有多少次我在圖書館醒來迎接早晨...

你說我要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你不知道在國外我早已學會了高效學習、高效地分配時間來休閒...

你說我有錢人好命,只顧吃喝玩樂,在你嗑著瓜子看無聊的電視劇時, 我在通宵地讀教授的學術報告...

而這一切,你都不懂。

小A邊想著邊打出了一條條長長的回復,但沒有一條按下發送鍵,內心一個堅定的聲音告訴她: "let it go!"。最後,她默默地關閉了朋友圈,微笑著打開了筆記本,看看明天的安排,又有什麼樣的挑戰在等待著她。

不刷朋友圈,並不會失去真正的朋友。

曾經看到一段話很有感觸:

“誰會真正幫助你,誰會真正地陪在你身邊,誰會說一聲‘我馬上就到’,縱使知道孤獨是常態,人生總要自己面對,當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人出現在身邊,你突然發現,他們從來就不是那群天天說愛你愛得要死的人。”

誠然,真正的好友無需過分熱絡的聯繫,他們會默默地守護著你,給你力量,你們彼此都在活成自己更好的模樣。

不刷朋友圈,仿佛打開了新世界

以往,沉迷于朋友圈裡的花花世界,小A以為這就是全部的生活。可當關閉了朋友圈後,她覺得並沒有失去什麼,反而擁有了更多選擇。

放棄了刷朋友圈,她可以選擇:

早上多睡一個小時,神清氣爽地醒來,坐下來吃一頓簡易早餐,開啟活力而充實的一天;

靜下心來讀一本喜愛的英文小說,體會另一種語言的妙趣;

早早入睡,換來的是健康活力的身體;

有更多的時間去做一些小小的計畫,充實生活,享受生活。

總之,遠離了那些消耗能量、打擾情緒的朋友圈,小A覺得身體和心智都得到了“放假”。

其實,在這個年齡,

我們需要分清什麼是真朋友,重要的朋友。

因為一個坦蕩純粹的人,會把展示生活看成一種真誠的分享,同樣也不會把別人的展示看成炫耀。如果有人用惡意揣測你,或者不懂你,隨意誤解你,那他要麼狹隘,要麼根本不是你的朋友。

如今,有人出國購物,就會有人說你裝逼;

有人發雞湯,就會說你矯情;

有人秀恩愛,就會有人留下酸酸的評論,恨不得明天你們就形同陌路。

社交平臺的即時性將每個人的生活變的片面且矛盾。

其實,朋友圈最初的定義很純粹,就是大家生活在一個圈子裡,互相分享和瞭解。讓你多年以後回頭看,不是清一色的單調,而是看到了有笑有淚,激蕩人心的青春和熱氣騰騰的人生!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

小A關閉朋友圈已經3個月了,

而我依舊在我的朋友圈時而吐槽,

時而秀一下甜蜜日常,

只不過學會了分組可見。

你的朋友圈還"健在"麼?

我們是一群有追求的白領高知媽媽,辣媽寶貝群是媽媽成長指南,更是職場女性吐槽之地,一起分享生活點滴幸福與心靈感悟。媽媽的眼界就是孩子將來的境界。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