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了美國小學教室的牆,就知道這裡的孩子為何不怕犯錯

讓孩子建立起“成長型心智”,是美國現在最火的一個教學內容。

走進美國的教室,不少牆上都貼著這樣的東西:

與其說“好難啊”,不如說“這得花一些時間做到”;與其說“我放棄了”,不如說“我是不是忽略了什麼”……

與其說“我做錯了”,不如說“錯誤會讓我成長”;與其說“我數學就是不行”,不如說“我要用數學來好好訓練我的大腦”……

這就是“固定型心智”和“成長型心智”的區別——也是美國現在最火的一個教學內容。

錯誤説明大腦成長

Caroline Murphy 就是美國一所學校的數學老師。

每年她都要思考怎麼去裝扮自己看起來空蕩蕩的教室,以什麼樣的教室環境歡迎孩子們每天的到來。想起學生們常常覺得學習數學的過程很痛苦,她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些關於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勵志語錄,比如“不知道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嘗試。”

正當她想要把這些勵志語錄粘貼到牆上的時候,她突然意識到,她真正想要學生們懂得的不是刻苦學習的重要性,

而是明白不要懼怕犯錯誤這個道理。

於是這一天,Caroline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從神經科學的角度探索了犯錯誤帶給人們的影響。她們探討了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區別,一起觀看關於錯誤是如何説明大腦成長的視頻,知道了犯錯誤其實是會説明大腦成長,而固定型的思維方式反而會抑制人們潛力的發掘:

當我們犯錯誤時,常規邏輯會受到挑戰,即時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種挑戰依然刺激著大腦的發展;

我們對錯誤的反應,會影響我們努力的程度,從而決定我們的能量。觀察數學課堂上,對於錯誤可以友好接受的人,更能投入數學並加倍努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成績。

看完視頻後,學生們創作的大腦圖

Caroline老師告訴孩子們:“在學數學的過程中,我最喜歡的地方不是那些答案,而是我的錯誤。錯誤可以説明我們強化知識點,給我們反思的機會,明白自己做出了哪些努力,而不是我們在哪裡失敗,如何失敗。”

之後,Caroline老師讓同學們寫下了自己的“數學自傳”,思考一下到底是什麼事情影響了自己對數學的感知。同學們用圖畫,字雲等等的形式寫出了自己的故事。這也超出了老師對他們的期待。

數學自傳

後來,Caroline老師又將學生們的數學成長記錄貼到了教室的牆上。在每一堂課上,她都會與學生們一起,提醒彼此錯誤的重要性,努力學習的重要性,讓彼此真正的體會到:錯誤是學習的一部分、錯誤是我們不斷嘗試的見證。

培育成長型思維

不管是在學科學習,還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立成長型思維,都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而犯錯誤,則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去鍛煉自己,幫助自己建立成長型思維。

如果孩子不是很清楚這個概念,下面這則視頻則會非常生動地告訴TA,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視頻中的兩個女孩,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女孩,將自己每一次的草稿貼到黑板上,通過不斷地對比,説明自己完成最後的作品。而那個在開始時,將自己每一次草稿卷成團扔掉的女孩,正是因為沒有從自己的錯誤中總結,反思,就算是一直在畫,也沒有辦法完成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從這個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錯誤,暫時的不完美都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地進步,成長。抱有這樣的信念,並不斷實踐,才可以培養我們擁有成長型思維。

那麼,家長和老師們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在挫折中建立成長型思維呢?

首先,家長和老師在平時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錯誤並不可怕。當孩子做錯了題,行為不當,或者犯了其他錯誤時,家長和老師不應該輕易地指責孩子,以一次的錯誤就定義孩子為“壞孩子”。

舉個例子,老師在給學生寫評語的時候,可以用“我寫了這麼多評語給你,是因為我對你有著很高的期待,我相信你可以達到我的期待。”去代替“請參照我的評語進行修改”。採用前一種話語,可以讓學生們更有動力,更加自信。

之後呢,我們可以説明孩子記錄每一次犯的錯誤,建立自己的成長記錄,就像視頻中兩個女生最後採用的方法那樣,記錄下來自己每一次努力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應該注重幫助孩子從自己的努力中總結反思,摸索策略。這才是建立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昨天在家長微信群裡,有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蠢,問怎麼辦:

“請問一年級的娃神經大條怎麼辦?人家說0、2、5、6、10、13填入下面的數字。他直接0-10在那裡填,而且數字還重複。一開始提醒他讀題,他也讀了,然後提筆亂做。寫作,寫了四個句子,每個句子第一個字母小寫,寫一句提醒一次,寫到第七句還是小寫。我說,你沒聽見我說話嗎,你是蠢嗎,就尖叫著哭。於是雞飛狗跳,就跟腦子裡有個洞一樣,所有資訊都漏進去了。”

後來和大家討論了半天,各種建議浮現:

“粗心說明他對這樣的題型還很陌生。”“指出了他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實小孩粗心也有生理上的階段性,孩子的腦部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大人覺得簡單的孩子可能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掌握。那天我看我隔壁音樂老師輔導一個孩子打架子鼓,跟他說了好幾遍,手敲一下,腳踩一下,他就是做不到,老師很耐心,我看孩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老師還一直鼓勵,後來慢慢練習就好了。其實咱們大人是要再耐心一些。”

“急也沒有用。自從小學,我家這個總是要比同班同學慢半年。一開始我也急,後來發現急沒用,也就小步慢跑了。自信心很重要,說多了變傻,會做的也不會了。”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動手能力都不同的。

……討論了一圈後,這位家長決定回家和娃道歉。在這裡提供另一個視角:孩子是不會聽大人的,但是會照大人說的做。我們班孩子滿嘴髒話,後來才知道他爸在家裡就一直這樣。但其實小孩也很容易原諒大人,大人以身作則給孩子道歉,樹立榜樣,將來才更容易更別人道歉。

願意和孩子道歉,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而良好的親子關心是管教的基礎。

其次,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怎麼辦呢?

家長和老師們可以用以下的表格,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引導孩子認真填寫。用這樣的方法去代替各種懲罰性措施,幫助孩子逐步建立成長型思維。可以將每一次的記錄裝在資料夾裡,形成最後的成長記錄。

再次,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下面分享幾張成長型心智海報,列印出來可以貼在家裡或教室裡時刻彼此提醒。

附:其實不管教孩子什麼,大人本身要自己能做到,才有資本去教育孩子——比如知錯就改,比如向別人道歉,比如用成長型思維思考問題,比如情緒管理,等等。不要懼怕犯錯誤,我們應該從錯誤中鍛煉自己的成長型思維,這樣才能更加成功!

我們曾分享一張圖表看清積極父母和消極父母的思維如何決定孩子命運,與您共勉。

對待家庭關係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努力經營

湊合著過

我一定要通過提升自己改變家庭的命運

我命不好

我錯在哪兒了

我找錯人了

我還很年輕

要是我再年輕一點

我會不斷學習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

幸福要靠自己

要是我老公(老婆)是……

不斷進取才是一切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

要學會管理風險

別去冒風險

堅持才有希望

我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

我要多溝通讓家人理解我

家人並不理解我

我要掌握說話的藝術

我說了多少遍他都不改

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貪財乃是萬惡之源

我的愛好是讓錢生錢

我對錢不感興趣

我的修養不夠

他總惹我生氣

我要不斷升值(錢要追我)

我要不斷的掙錢(我要追錢)

我必須更新自己

我年齡大了不想變了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家

這是一個讓我感覺不安的家

當孩子出現問題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通過學習想辦法解決問題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發火或無奈

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錯

這是孩子的錯

需要和他(她)溝通了

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導致的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這孩子沒救了

我先改變自己

我要改變孩子

先看孩子的優點

只看孩子的缺點

我需要先變成一個好學的人

孩子不愛學習是沒有遇到好老師

我應該放手讓孩子鍛煉

孩子不獨立,太沒有主見

我要提高自身修養不要在家裡發脾氣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成為一個大器的人

孩子心眼小

我要成為有上進心的人

孩子沒有上進心

我要和他成為朋友

孩子背逆

對待孩子的學習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一定要找個適合孩子的學校

一定要考個好學校

渴望孩子成為一個喜歡學習的人

渴望孩子拿第一

我有了發現孩子問題的機會

孩子成績下降真糟糕

期待孩子全面發展

期待孩子學習好

孩子的問題是暫時的

孩子的問題是長久的

不斷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是關鍵

多報補習班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體驗

千方百計讓孩子多學習書本知識

孩子的發展空間很大

孩子比別的孩子差的遠

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填補頭腦的空白

這孩子腦袋空空的

孩子只要有夢想一切都會好起來

孩子學習不好將來沒有出息

家庭教育要改進

我的孩子真糟糕

家庭教育觀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眼界決定未來世界,我不能讓孩子做井底之蛙

孩子現在已經不錯了

孩子積極進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只要孩子學習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作表率讓孩子知道我是怎麼做的

我要幫助孩子成長

我一定要幫助孩子成為精神強大的人

除了學習好我不要求孩子什麼

孩子只要愛學習這比上大學更重要

孩子將來考個好大學就好了

讓孩子有苦的體驗才能促進他的心靈成長

我不能讓孩子吃苦

讓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孩子不能吃虧

先讓孩子做好人

讓孩子將來發大財、做大官

抓住每一個機會讓孩子懂得事理

孩子小不懂事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兒都會被搶著要

要是我有錢就可以送孩子出國了

通過自己努力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積極人生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我要多鼓勵孩子讓他更有信心

孩子真讓我擔心

作者 | 李小喵,美國教育漫談創始人,美國公立學校中文沉浸雙語教師

來源丨美國教育漫談

數學自傳

後來,Caroline老師又將學生們的數學成長記錄貼到了教室的牆上。在每一堂課上,她都會與學生們一起,提醒彼此錯誤的重要性,努力學習的重要性,讓彼此真正的體會到:錯誤是學習的一部分、錯誤是我們不斷嘗試的見證。

培育成長型思維

不管是在學科學習,還是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建立成長型思維,都意味著我們會有更大的可能性成功。而犯錯誤,則給了我們很好的機會去鍛煉自己,幫助自己建立成長型思維。

如果孩子不是很清楚這個概念,下面這則視頻則會非常生動地告訴TA,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視頻中的兩個女孩,擁有成長型思維的女孩,將自己每一次的草稿貼到黑板上,通過不斷地對比,説明自己完成最後的作品。而那個在開始時,將自己每一次草稿卷成團扔掉的女孩,正是因為沒有從自己的錯誤中總結,反思,就算是一直在畫,也沒有辦法完成令自己滿意的作品。

從這個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錯誤,暫時的不完美都可以幫助我們不斷地進步,成長。抱有這樣的信念,並不斷實踐,才可以培養我們擁有成長型思維。

那麼,家長和老師們要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在挫折中建立成長型思維呢?

首先,家長和老師在平時與孩子互動的過程中,要讓孩子明白錯誤並不可怕。當孩子做錯了題,行為不當,或者犯了其他錯誤時,家長和老師不應該輕易地指責孩子,以一次的錯誤就定義孩子為“壞孩子”。

舉個例子,老師在給學生寫評語的時候,可以用“我寫了這麼多評語給你,是因為我對你有著很高的期待,我相信你可以達到我的期待。”去代替“請參照我的評語進行修改”。採用前一種話語,可以讓學生們更有動力,更加自信。

之後呢,我們可以説明孩子記錄每一次犯的錯誤,建立自己的成長記錄,就像視頻中兩個女生最後採用的方法那樣,記錄下來自己每一次努力的成果。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應該注重幫助孩子從自己的努力中總結反思,摸索策略。這才是建立成長型思維的關鍵。

再給大家舉個例子,昨天在家長微信群裡,有家長說自己家的孩子蠢,問怎麼辦:

“請問一年級的娃神經大條怎麼辦?人家說0、2、5、6、10、13填入下面的數字。他直接0-10在那裡填,而且數字還重複。一開始提醒他讀題,他也讀了,然後提筆亂做。寫作,寫了四個句子,每個句子第一個字母小寫,寫一句提醒一次,寫到第七句還是小寫。我說,你沒聽見我說話嗎,你是蠢嗎,就尖叫著哭。於是雞飛狗跳,就跟腦子裡有個洞一樣,所有資訊都漏進去了。”

後來和大家討論了半天,各種建議浮現:

“粗心說明他對這樣的題型還很陌生。”“指出了他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實小孩粗心也有生理上的階段性,孩子的腦部發育是循序漸進的,大人覺得簡單的孩子可能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掌握。那天我看我隔壁音樂老師輔導一個孩子打架子鼓,跟他說了好幾遍,手敲一下,腳踩一下,他就是做不到,老師很耐心,我看孩子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老師還一直鼓勵,後來慢慢練習就好了。其實咱們大人是要再耐心一些。”

“急也沒有用。自從小學,我家這個總是要比同班同學慢半年。一開始我也急,後來發現急沒用,也就小步慢跑了。自信心很重要,說多了變傻,會做的也不會了。”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動手能力都不同的。

……討論了一圈後,這位家長決定回家和娃道歉。在這裡提供另一個視角:孩子是不會聽大人的,但是會照大人說的做。我們班孩子滿嘴髒話,後來才知道他爸在家裡就一直這樣。但其實小孩也很容易原諒大人,大人以身作則給孩子道歉,樹立榜樣,將來才更容易更別人道歉。

願意和孩子道歉,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而良好的親子關心是管教的基礎。

其次,當孩子犯錯的時候,怎麼辦呢?

家長和老師們可以用以下的表格,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引導孩子認真填寫。用這樣的方法去代替各種懲罰性措施,幫助孩子逐步建立成長型思維。可以將每一次的記錄裝在資料夾裡,形成最後的成長記錄。

再次,日常生活中,可以給孩子一些心理暗示。下面分享幾張成長型心智海報,列印出來可以貼在家裡或教室裡時刻彼此提醒。

附:其實不管教孩子什麼,大人本身要自己能做到,才有資本去教育孩子——比如知錯就改,比如向別人道歉,比如用成長型思維思考問題,比如情緒管理,等等。不要懼怕犯錯誤,我們應該從錯誤中鍛煉自己的成長型思維,這樣才能更加成功!

我們曾分享一張圖表看清積極父母和消極父母的思維如何決定孩子命運,與您共勉。

對待家庭關係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努力經營

湊合著過

我一定要通過提升自己改變家庭的命運

我命不好

我錯在哪兒了

我找錯人了

我還很年輕

要是我再年輕一點

我會不斷學習

我受的文化程度不高

幸福要靠自己

要是我老公(老婆)是……

不斷進取才是一切

平平安安就是一切

要學會管理風險

別去冒風險

堅持才有希望

我對未來不抱多大希望

我要多溝通讓家人理解我

家人並不理解我

我要掌握說話的藝術

我說了多少遍他都不改

貧困才是萬惡之本

貪財乃是萬惡之源

我的愛好是讓錢生錢

我對錢不感興趣

我的修養不夠

他總惹我生氣

我要不斷升值(錢要追我)

我要不斷的掙錢(我要追錢)

我必須更新自己

我年齡大了不想變了

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家

這是一個讓我感覺不安的家

當孩子出現問題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通過學習想辦法解決問題

在孩子出現問題時發火或無奈

這是我的原因造成的錯

這是孩子的錯

需要和他(她)溝通了

這是我老公(老婆)的原因導致的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

這孩子沒救了

我先改變自己

我要改變孩子

先看孩子的優點

只看孩子的缺點

我需要先變成一個好學的人

孩子不愛學習是沒有遇到好老師

我應該放手讓孩子鍛煉

孩子不獨立,太沒有主見

我要提高自身修養不要在家裡發脾氣

孩子性格不好

我要成為一個大器的人

孩子心眼小

我要成為有上進心的人

孩子沒有上進心

我要和他成為朋友

孩子背逆

對待孩子的學習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一定要找個適合孩子的學校

一定要考個好學校

渴望孩子成為一個喜歡學習的人

渴望孩子拿第一

我有了發現孩子問題的機會

孩子成績下降真糟糕

期待孩子全面發展

期待孩子學習好

孩子的問題是暫時的

孩子的問題是長久的

不斷地激發孩子學習興趣是關鍵

多報補習班

創造機會讓孩子多體驗

千方百計讓孩子多學習書本知識

孩子的發展空間很大

孩子比別的孩子差的遠

一定要想辦法幫助孩子填補頭腦的空白

這孩子腦袋空空的

孩子只要有夢想一切都會好起來

孩子學習不好將來沒有出息

家庭教育要改進

我的孩子真糟糕

家庭教育觀

積極的父母

消極的父母

眼界決定未來世界,我不能讓孩子做井底之蛙

孩子現在已經不錯了

孩子積極進取而且性格好我就放心了

只要孩子學習好我就放心了

我要作表率讓孩子知道我是怎麼做的

我要幫助孩子成長

我一定要幫助孩子成為精神強大的人

除了學習好我不要求孩子什麼

孩子只要愛學習這比上大學更重要

孩子將來考個好大學就好了

讓孩子有苦的體驗才能促進他的心靈成長

我不能讓孩子吃苦

讓孩子知道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孩子不能吃虧

先讓孩子做好人

讓孩子將來發大財、做大官

抓住每一個機會讓孩子懂得事理

孩子小不懂事

只要孩子有能力,走哪兒都會被搶著要

要是我有錢就可以送孩子出國了

通過自己努力讓孩子知道什麼才是積極人生

寄希望于孩子努力

我要多鼓勵孩子讓他更有信心

孩子真讓我擔心

作者 | 李小喵,美國教育漫談創始人,美國公立學校中文沉浸雙語教師

來源丨美國教育漫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