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育應該轉向培養隱性知識

英國社會企業家歐文在《金融時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

為了應對未來人工智慧技術的挑戰,目前的學校教育應調整方向,轉而培養隱性知識。

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是哲學家邁克爾.波蘭尼提出來的概念。波蘭尼把人類的知識分為兩種,能夠被書面文字,圖表和數學公式等表述出來的是顯性知識;不能夠被表述出來的,比如人們在做事過程中學習到的實踐經驗,是隱性知識。

歐文借用了這個知識分類法。在他看來,現在學校側重教育的讀寫能力,

計算能力,外語和一些理科知識,都屬於顯性知識。而人工智慧在處理這些顯性知識方面會遠遠勝過人類。“教育體系培養出的人比二流電腦強不了多少,因此如果教育的重點繼續放在把顯性知識傳遞給下一代上,我們就有麻煩了。”

電腦和人工智慧沒有辦法勝任的,其實是掌握隱性知識,比如團隊合作,領導能力,傾聽能力,跟人打交道的能力等等。

歐文說,這些技能屬於“訣竅技能”,而不是“事實技能”。事實技能很容易衡量,也很容易通過教育交付,但是訣竅技能就相反,很難衡量,也很難交付。但這才是人類真正勝過機器的地方。

所以,他認為,學校教育應該有一個轉向。教育的標準,不應該繼續衡量學校多擅長去傳授顯性知識和事實技能,比如外語和數學,而應該轉向隱性知識和訣竅技能,比如如何出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