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家公司助力雷軍叫板董明珠,單幹巨虧4.75億,投資者稱其活該

文|AI財經社 實習生 張漫莉

編輯|鹿鳴

為何德奧通航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為他對通用航空業務愛得深沉。

4月16日,德奧通航《2017年度業績快報修正及致歉的公告》稱,2017年度淨利潤虧損金額大幅提高,

淨利潤由原先公佈的虧損7250.73萬元修改為虧損4.75億元,與上年同比減少幅度達9343.06%。

目前,德奧通航正處於停牌重組階段,除去業績突變消息,德奧通航還陷於銀行貸款逾期、控股股東全部股份被輪候凍結、不得不放棄海外子公司等窘境之中。

巨虧4.75億元,德奧通航陷入窘境

德奧通航陷入了資金緊張的窘境之中。

據修正公告稱,變臉巨虧4.75億元的主因,是公司重大債務預期風險仍舊未完全消除,

以及公司資金狀況尚未得到根本性好轉。此種狀況之下,審計機構認為公司所處經營環境發生了重大不利變化,並且公司整個通航板塊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因此,審計機構出於審慎審計原則,要求公司對通航子公司按不具備持續經營能力進行處理,

對相關涉及的資產全額計提減值,從而使原披露的業績快報資料出現了重大變動。

德奧通航的資金緊張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在3月15日,公司就發佈了《關於公司銀行貸款逾期的公告》,稱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逾期貸款本息累計達2.05億元。公告透露,導致公司資金流動性緊張,未能按期償還上述借款的主因之一,是因為公司通航板塊業務投資收益不足所致。

緊接著,3月19日,德奧通航發佈《關於中止對部分海外子公司資金投入的公告》。公告稱,由於部分海外通航子公司因資金不足無法實現商業化運營,並連續多年處於虧損狀態,公司將要放棄部分海外持續虧損的通航子公司,擬中止對這些子公司的資金投入,並向法院申請託管。

據公告披露的六家海外通航子公司財務狀況可知,2017年六家通航子公司僅一家盈利,

淨利潤為5.85萬元。其餘五家子公司共虧損3165.26萬元。而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六家子公司總負債為2.85億元。

德奧通航稱,這六家通航子公司的清算事項預計會對公司資產規模、淨資產、當期淨利潤有相當大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也表示,這有利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及現金流的改善和提高。

誇下海口發展通用航空,投資者:自作孽

近期所有壞消息的源頭似乎都指向了主營板塊之一“通航”。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德奧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為南海迅達模具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1994年正式進軍家電行業,之後發展迅速,先後與日本三洋、美國JCS公司合作開發產品。2004年與日本東芝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正式奠定公司行業地位。之後更名為廣東伊立浦電器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同年上市的家電公司還有九陽股份。



2013年,因看好通用航空產業的廣闊市場前景,伊立浦公司在同年8月份決定進軍通用航空領域。並在公告中擬實施通用航空業務五年戰略規劃,稱到2018年要在最安全的民用共軸直升機、無人機領域成為全球的製造商,可謂是胸有成竹。2015年,公司更是直接更名為德奧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表達其衝擊通航領域的決心。

然而,五年期限將至,德奧通航卻接二連三的爆出令投資者糟心的消息,究其原因更是與通航板塊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德奧通航採取的仍舊是雙主業模式,然而根據《2017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電器設備業務營收為3.1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4.85%,而通用航空業務營收則為1690.3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僅有5.15%。由此看來,被寄予了極大希望的通航業務板塊收益並不理想,而家電業務仍舊是支撐業績的重要部分。

同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德奧通航管理層中,只有外籍總經理Michael Creed是專門從事通用航空領域的高管,除此外,再沒有其他專門從事通航的高層管理人員。

為保家電板塊棄海外通航子公司

相比於未達到預期的通航業務,德奧通航的家電業務相對來說更為穩定。2016年,公司就與小米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推出“米家”產品。據南方日報報導,小米科技發佈的第一款壓力IH電飯煲採用的就是德奧通航前身伊立浦的技術,2016年春節後,伊立浦為其進行了批量生產。值得注意的是,電飯煲正是小米董事長雷軍與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叫板”的一項重大籌碼。

根據德奧通航的統計資料顯示,其壓力IH互聯網電飯煲年銷售量已到達15萬台,在中國市場中排名第一。



兩相對比之下,投入大、週期長的通航板塊似乎成為了德奧通航的一個無底洞,部分投資者表示:“走到今天的局面都是公司自作孽。”甚至有投資者稱:“靠著好好的小米不抱大腿,非要追求高大上。”



德奧通航自身同樣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據業績修正公告表述,此前放棄海外通航子公司,中止對它們資金投入的舉動,就是為了保障長期盈利的家電板塊安全運營。

不過,德奧通航對通航事業不可能說割捨就割捨。目前德奧通航處於停牌重組階段,而收購目標便是通航業務相關資產。

1月5日,德奧通航發佈公告稱,公司因籌畫重大資產交易事項,擬收購通用航空業務相關資產,預計交易金額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而重大資產重組標的就為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不過在一系列負面消息之下,資金緊張的德奧通航能不能吃下估值10億元的科比特,令許多投資者產生了質疑。



2013年,因看好通用航空產業的廣闊市場前景,伊立浦公司在同年8月份決定進軍通用航空領域。並在公告中擬實施通用航空業務五年戰略規劃,稱到2018年要在最安全的民用共軸直升機、無人機領域成為全球的製造商,可謂是胸有成竹。2015年,公司更是直接更名為德奧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表達其衝擊通航領域的決心。

然而,五年期限將至,德奧通航卻接二連三的爆出令投資者糟心的消息,究其原因更是與通航板塊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德奧通航採取的仍舊是雙主業模式,然而根據《2017年半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電器設備業務營收為3.11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94.85%,而通用航空業務營收則為1690.31萬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僅有5.15%。由此看來,被寄予了極大希望的通航業務板塊收益並不理想,而家電業務仍舊是支撐業績的重要部分。

同時,根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在德奧通航管理層中,只有外籍總經理Michael Creed是專門從事通用航空領域的高管,除此外,再沒有其他專門從事通航的高層管理人員。

為保家電板塊棄海外通航子公司

相比於未達到預期的通航業務,德奧通航的家電業務相對來說更為穩定。2016年,公司就與小米達成了戰略合作,共同推出“米家”產品。據南方日報報導,小米科技發佈的第一款壓力IH電飯煲採用的就是德奧通航前身伊立浦的技術,2016年春節後,伊立浦為其進行了批量生產。值得注意的是,電飯煲正是小米董事長雷軍與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叫板”的一項重大籌碼。

根據德奧通航的統計資料顯示,其壓力IH互聯網電飯煲年銷售量已到達15萬台,在中國市場中排名第一。



兩相對比之下,投入大、週期長的通航板塊似乎成為了德奧通航的一個無底洞,部分投資者表示:“走到今天的局面都是公司自作孽。”甚至有投資者稱:“靠著好好的小米不抱大腿,非要追求高大上。”



德奧通航自身同樣也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據業績修正公告表述,此前放棄海外通航子公司,中止對它們資金投入的舉動,就是為了保障長期盈利的家電板塊安全運營。

不過,德奧通航對通航事業不可能說割捨就割捨。目前德奧通航處於停牌重組階段,而收購目標便是通航業務相關資產。

1月5日,德奧通航發佈公告稱,公司因籌畫重大資產交易事項,擬收購通用航空業務相關資產,預計交易金額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而重大資產重組標的就為深圳市科比特航空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

不過在一系列負面消息之下,資金緊張的德奧通航能不能吃下估值10億元的科比特,令許多投資者產生了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