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陝西國企:改革大潮的引領者 新時代的奮鬥者 把民生冷暖擔肩上

2017年,陝西省國有企業營業收入11661億元,首次跨過萬億門檻,增長17.9%;利潤總額441億元,增長74.9%;工業總產值5971.5億元,增長35.5%;增加值2670.7億元,增長37%。這讓人們再次感受到國資國企改革帶來的紅利,看到國資國企改革所蘊藏的巨大潛能。

陝西國企:改革大潮的引領者

陝西國企門類齊全,體系完備,許多都具有自行研製和生產能力,一些企業的技術已躋身世界前列。

這些掌握陝西國民經濟命脈的國企,有過輝煌的歷史,曾支撐起陝西經濟發展的半邊天;也曾因粗放式經營、落後的管理和不相適應的機制體制,歷經低迷陣痛,不得不“摸著石頭過河”。

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陝西國企在制度、體制機制以及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今天的陝西國企,對陝西經濟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對陝西“一帶一路”建設更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撐作用。

黨的十八大以來,陝西國企在分類管理、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加快優化國有經濟資本佈局結構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各項經營指標持續向好,不斷開創國資國企改革新局面,呈現出一系列亮點。

抓住國資國有企業改革就抓住了改革的“牛鼻子”。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站在繼往開來的關鍵節點上,陝西省國資委主任任國表示,對於陝西國資國企改革來說,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抓增長優投資 全省國企營業收入過萬億

過去的幾年對延長石油來說,日子並不好過。國際油價的斷崖式下跌,加上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衝擊,使能源化工行業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

延長石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銷售難、經營難、發展難。

當時,陝西省國資委正部署和啟動新一輪國資國企改革,恰逢其時地呼應了延長石油的需求。延長石油認為,行業轉型期、油價低迷時,也許才是改革的最有利時機,務必要抓住改革機遇,逆勢而上!

從頂層設計到基層探索,延長石油制定了6個方面28項具體改革措施,確定了改革時間表、路線圖,開始一場自上而下、從裡到外的改革。

已認識到“一油獨大”存在較大經營風險的延長石油,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也下了不小氣力。在傳統的油氣產業基礎上,延長石油結合陝西豐富的煤炭資源,進行資源的深度轉化,開啟了資源綜合利用的新發展模式。目前,已建成投產了全球首套煤油氣資源綜合利用、煤油共煉、合成氣制乙醇等專案,並開始建設榆橫、榆神等特色能源化工園區,取得階段性成果。

油價的持續走低,正逢企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資金的保障對延長石油來說十分重要。對此,延長石油聯合14家金融機構實施了債轉股。通過此方式,不僅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增加資本積累,保障了企業資本運行,還為企業推動產融結合,促進轉型發展進行了有益探索。

管理方式決定企業的運行模式。特別是對一個正從傳統型向現代型轉變的企業來說,管理方式的變革必不可少。如何使企業管理從粗放到精細,延長石油在企業管理方面也進行了改革。橫合縱壓、破立並舉,集團總部和涉油板塊機關機構精簡,人員壓縮幅度20%以上,採油廠由21個合併至13個,註銷了10多戶“空殼”企業,管理層壓縮在4級以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保障企業高效能運營、高品質發展。

據統計,2017年1月至11月,延長石油實現營業收入2406億元,實現利潤13.6億元,稅費291億元,改革的成效初步顯現。

不止延長石油一家企業,2017年全省整個國資系統抓增長優投資,全面超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省屬企業多項經濟指標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661億元,增長17.9%;利潤總額441億元,增長74.9%;工業總產值5971.5億元,增長35.5%;增加值2670.7億元,增長37%。省屬監管的37戶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132.1億元,增長17.0%,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8800億元目標,邁過萬億門檻。陝煤、榆能、法士特等企業利潤增幅超過200%。省屬企業工業總產值5526.2億元,增長35.5%。延安、榆林、韓城市屬企業營業收入、稅費增長較快。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抓調整優結構 陝西國企紛紛“瘦身”

2012年以來,主要靠煤生產加工的陝煤集團內遇產業結構失衡困境,外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加上每年數百億的專案投資,負債節節攀高,營業額一滑再滑,2012年全年營業收入僅1250億元。

經過五年的破冰前行、力挽狂瀾,2017年,陝煤實現營業收入2600億元,同比增長22.6%;實現利潤105億元,同比增盈75億元,利潤總額位居省屬國企之首,利潤增幅超過200%,全年營業收入較2012年實現翻番。

陝煤經歷了什麼樣的蛻變?這要從陝煤集團的企業改革之路說起。

回顧五年改革,陝煤集團最大的秘訣是“去雜歸核”。這一度被定為企業的改革戰略施行。“必須堅持以價值鏈為先導這條主線,堅定不移把內部交易成本與公開市場成本孰低,作為區分‘核’與‘雜’的底線和準繩。”陝煤集團董事長楊照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即便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陝煤集團也毫不猶豫、頂著阻力做到了。2014年,陝煤集團果斷關閉了關中老區資源枯竭、虧損嚴重的8對礦井。在國家去產能政策實施後,陝煤又搶抓機遇,將原計劃三年關閉的18處礦井提前到2016年一年就全部關閉到位,退出產能1815萬噸,占全省62%,甩開包袱,以輕裝上陣。

陝煤集團的下屬企業陝鋼集團,一度瀕臨破產。在危機時刻,陝煤集團果斷關閉煉鐵高爐1座,壓減產能60萬噸,減少勞動用人8026人。隨著鋼鐵行業形勢的好轉,2017年陝鋼全年實現利潤18億元,打破持續6年虧損的局面。

除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探索治虧創效外,陝煤集團還回應“一帶一路”建設號召,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努力“走出去”。目前已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投資,佈局石油煉化、煤炭資源勘探、煤化工等專案。在澳大利亞、印尼也啟動了建設項目。

陝煤集團的改革只是我省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五年來,陝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碩果累累:調結構扎實推進,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統籌兼顧抓改革,體制機制不斷優化,党建全面加強全面從嚴。

同時,陝西國資國企改革還呈現出一些新亮點,比如做好頂層設計,根據省情和企業情況,形成“1 16”國資國企改革政策檔體系;加強督導機制建設,開展“一企一策”季度、年度通報,督導企業將改革各項任務扎實完成;在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開展“六項改革”試點,使得部分“硬骨頭”被攻克。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陝西國資委將繼續優化佈局結構,持續推動國有資本佈局調整;以試點成果為基礎,不斷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董事會建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充分激發企業的活力,不斷將陝西國資國企改革引向深入。

抓改革優機制 改革試點走在前列

“三供一業”體制一直以來嚴重拖著企業的後腿,甚至成為企業包袱,致使其無法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嚴重影響其市場化進程。“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是國企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重要途徑。

什麼是“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即國企將家屬區水、電、暖和物業管理職能從國企剝離,轉由社會專業單位實施管理的一項改革工作。這麼做,既有利於國有企業減輕負擔、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也有利於整合資源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改善職工居住環境。

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涉及118.5萬戶,占全國總任務的10%,是國務院國資委督辦的重點省份。2017年全省完成移交或簽訂協定戶數占比達96%,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成績看似簡單,但在具體實踐中就會發現,“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其實是一項涉及面廣、操作非常複雜的一項改革。陝西有色集團金堆城獨立工礦區的改革案例就可說明。

金堆城獨立工礦區,位於渭南市華州區南約60公里的秦嶺深處。由於地理位置偏僻,政府公共服務體系難以覆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企業承擔了“三供一業”和教育、醫療等辦社會職能。

作為全國5家大型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該礦區共涉及5663戶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14處市政設施、社區管理分離移交及消防機構分類處理等工作。由於供電、供水、供暖生產和生活長期共用,各類辦社會職能基礎設施陳舊老化,與當地平均水準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為改革工作帶來挑戰。

為精准落實剝離移交工作,工作組先後組織專人赴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東風二汽十堰基地等地考察學習,聘請社會諮詢機構,創新思路。經反復調查研究,最終確定由渭南國資控股、金鉬集團參股的“大物業公司”管理模式。“大物業公司”承接供水、供熱和物業管理職能,金鉬集團在過渡期內適當分攤成本,逐步退出。

針對金堆城獨立工礦區市場化程度低、職工家屬特別是離退休職工的經濟承受能力問題,在剝離移交期間,集團嘗試“三供一業”收費制度改革,變“暗補”為“明補”,設立5年過渡期,逐步實現市場化收費,確保分離移交平穩有序推進。

目前,金堆城獨立工礦區涉及的22項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事項已全部簽訂正式協定,此項改革走在了全國試點單位的前列,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有關領導肯定,並有望在全國形成“有色模式”“有色路徑”。

金堆城獨立工礦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革,也折射出我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堅強決心和空前力度。正是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才使陝西國資國企改革在資源型省份中率先破局,貢獻了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西部樣本”。未來,陝西將繼續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國資國企改革的各項任務,爭取將陝西的國企建設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記者 董渺

陝西國企:新時代的奮鬥者

立足新時代新方位,陝西國有企業正在從跨越式發展的追趕者,成為與國際先進企業同台競爭的並行者,而且在一些領域和行業已經成為領跑者。新時代裡,陝西國企應有作為、必有作為、大有作為。

法士特自動化生產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如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陝西國有企業面臨的一個極具挑戰性和緊迫性的時代命題。立足國內,2018年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全面開放新格局蘊涵著蓬勃向上的機制活力。放眼國際,“一帶一路”倡議迎來5周年,進軍價值鏈高端激發國有企業創新驅動力。在時空交錯而成的全新坐標系中,陝西國企校準航線、奮力啟航。

科技創新驅動 升級核心競爭力

作為陝西土生土長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國企:把民生冷暖擔肩上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主體的組成部分,陝西國企在履行國企責任擔當中鑄就輝煌成就、實現自身發展,也在履行國企責任擔當中展示著國企的溫度和風度,始終把民生冷暖放在心裡、擔在肩上。

雅安地震發生後,陝煤集團下屬陝南投資開發公司捐贈的3000箱“真硒水”運往災區。

陝西國企在推進深化改革、壯大自身經濟實力的同時,始終不忘國企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從助力脫貧攻堅到引領綠色發展,再到推動城市進步,陝西國企以履行國企責任的強烈使命感為之奮鬥、為之付出、為之貢獻,展示了國企的力量、國企的溫度、國企的風度,編織出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

在奉獻的路上,陝西國企將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超常的智慧,積極履職盡責,關注民生、投身民生,為陝西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

在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路上,有一種力量叫陝西國企力量。國企雖不是承擔脫貧攻堅的主力軍,脫貧工作也不是它的主業和特長,但陝西國企一刻不停行走在陝西各個貧困地區,探索著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貧困地區特色,精准發展扶貧產業,將貧困戶嵌入產業發展鏈條,讓貧困戶快脫貧、真脫貧、奔小康。

商洛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讓商洛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陝西投資集團一年多來立志要幹好的事。

由陝投集團牽頭的商洛扶貧合力團在去年建團之初,就意識到扶貧應把重心放在產業項目特別是項目的精准和持續上,通過實施產業項目,將政府確權給農民的資產盤活,使其變成可收益的股權。

思路決定出路。陝投集團商洛電廠與當地企業合作的粉煤灰環保綜合利用項目,投資約5000萬元,投產後年均稅收約300萬元,年利潤1500萬元,可使用當地貧困勞動力約100人。

在股權比例中,陝投集團明確將20%的股份為扶貧優先股,年收益約300萬元,再通過政府平臺進行精准扶貧,可幫扶近1000名貧困群眾脫貧,實現生產固廢變資源、企業資源變資產、貧困戶變股民。

在洛南縣高耀鎮,陝投集團所屬企業陝西林業集團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量身定制發展中華蜜蜂扶貧示範園項目,對建檔立卡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其他原因不能養殖中華蜜蜂的貧困戶,把其政府補貼的資金作為股份入股公司,由示範基地代放代養。凡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統一由公司配送蜂具蜂群,上門查病防病、技術服務,對蜂蜜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想方設法讓貧困戶養蜂成功、受益脫貧。

“現在,該鎮每戶貧困戶養中華蜜蜂6箱,年均可產蜂蜜60公斤,戶均增收4200元;若單一飼養繁殖蜂群,年可擴大至24箱,年可增收5400元。”商洛扶貧合力團工作人員介紹。

陝西國有企業把扶貧幫困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

漢中合力團結合當地玉礦資源,在南鄭縣建設玉文化產業項目,總投資50多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超過5000個。

渭南合力團根據當地糧食、畜牧等特色農業建設優質小麥種植、有機奶山羊養殖產業。

榆林合力團根據當地紅棗資源優勢,聯合清澗縣投資2.4億元,實施紅棗深加工專案。

銅川合力團結合當地水果種植特色,建設萬噸冷鏈倉儲深加工項目,可帶動農戶1500戶。

……

去年5月18日,省國資系統成立助力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設立5個職能工作組,組建9個合力團,緊盯產業扶貧這一短板,通過在貧困縣

如何使企業管理從粗放到精細,延長石油在企業管理方面也進行了改革。橫合縱壓、破立並舉,集團總部和涉油板塊機關機構精簡,人員壓縮幅度20%以上,採油廠由21個合併至13個,註銷了10多戶“空殼”企業,管理層壓縮在4級以內,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能,保障企業高效能運營、高品質發展。

據統計,2017年1月至11月,延長石油實現營業收入2406億元,實現利潤13.6億元,稅費291億元,改革的成效初步顯現。

不止延長石油一家企業,2017年全省整個國資系統抓增長優投資,全面超額完成各項目標任務,省屬企業多項經濟指標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國有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661億元,增長17.9%;利潤總額441億元,增長74.9%;工業總產值5971.5億元,增長35.5%;增加值2670.7億元,增長37%。省屬監管的37戶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0132.1億元,增長17.0%,提前一個月完成全年8800億元目標,邁過萬億門檻。陝煤、榆能、法士特等企業利潤增幅超過200%。省屬企業工業總產值5526.2億元,增長35.5%。延安、榆林、韓城市屬企業營業收入、稅費增長較快。全省國資國企改革創新取得積極成效,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抓調整優結構 陝西國企紛紛“瘦身”

2012年以來,主要靠煤生產加工的陝煤集團內遇產業結構失衡困境,外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加上每年數百億的專案投資,負債節節攀高,營業額一滑再滑,2012年全年營業收入僅1250億元。

經過五年的破冰前行、力挽狂瀾,2017年,陝煤實現營業收入2600億元,同比增長22.6%;實現利潤105億元,同比增盈75億元,利潤總額位居省屬國企之首,利潤增幅超過200%,全年營業收入較2012年實現翻番。

陝煤經歷了什麼樣的蛻變?這要從陝煤集團的企業改革之路說起。

回顧五年改革,陝煤集團最大的秘訣是“去雜歸核”。這一度被定為企業的改革戰略施行。“必須堅持以價值鏈為先導這條主線,堅定不移把內部交易成本與公開市場成本孰低,作為區分‘核’與‘雜’的底線和準繩。”陝煤集團董事長楊照乾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事實上,即便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陝煤集團也毫不猶豫、頂著阻力做到了。2014年,陝煤集團果斷關閉了關中老區資源枯竭、虧損嚴重的8對礦井。在國家去產能政策實施後,陝煤又搶抓機遇,將原計劃三年關閉的18處礦井提前到2016年一年就全部關閉到位,退出產能1815萬噸,占全省62%,甩開包袱,以輕裝上陣。

陝煤集團的下屬企業陝鋼集團,一度瀕臨破產。在危機時刻,陝煤集團果斷關閉煉鐵高爐1座,壓減產能60萬噸,減少勞動用人8026人。隨著鋼鐵行業形勢的好轉,2017年陝鋼全年實現利潤18億元,打破持續6年虧損的局面。

除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探索治虧創效外,陝煤集團還回應“一帶一路”建設號召,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努力“走出去”。目前已在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國家投資,佈局石油煉化、煤炭資源勘探、煤化工等專案。在澳大利亞、印尼也啟動了建設項目。

陝煤集團的改革只是我省國資國企改革的一個縮影。五年來,陝西國資國企改革發展碩果累累:調結構扎實推進,市場競爭力顯著提升,統籌兼顧抓改革,體制機制不斷優化,党建全面加強全面從嚴。

同時,陝西國資國企改革還呈現出一些新亮點,比如做好頂層設計,根據省情和企業情況,形成“1 16”國資國企改革政策檔體系;加強督導機制建設,開展“一企一策”季度、年度通報,督導企業將改革各項任務扎實完成;在改革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開展“六項改革”試點,使得部分“硬骨頭”被攻克。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陝西國資委將繼續優化佈局結構,持續推動國有資本佈局調整;以試點成果為基礎,不斷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推進董事會建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充分激發企業的活力,不斷將陝西國資國企改革引向深入。

抓改革優機制 改革試點走在前列

“三供一業”體制一直以來嚴重拖著企業的後腿,甚至成為企業包袱,致使其無法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嚴重影響其市場化進程。“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是國企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的重要途徑。

什麼是“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即國企將家屬區水、電、暖和物業管理職能從國企剝離,轉由社會專業單位實施管理的一項改革工作。這麼做,既有利於國有企業減輕負擔、集中精力發展主營業務,也有利於整合資源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改善職工居住環境。

我省“三供一業”分離移交任務涉及118.5萬戶,占全國總任務的10%,是國務院國資委督辦的重點省份。2017年全省完成移交或簽訂協定戶數占比達96%,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

成績看似簡單,但在具體實踐中就會發現,“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其實是一項涉及面廣、操作非常複雜的一項改革。陝西有色集團金堆城獨立工礦區的改革案例就可說明。

金堆城獨立工礦區,位於渭南市華州區南約60公里的秦嶺深處。由於地理位置偏僻,政府公共服務體系難以覆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企業承擔了“三供一業”和教育、醫療等辦社會職能。

作為全國5家大型獨立工礦區剝離辦社會職能綜合改革試點單位之一,該礦區共涉及5663戶的“三供一業”分離移交,14處市政設施、社區管理分離移交及消防機構分類處理等工作。由於供電、供水、供暖生產和生活長期共用,各類辦社會職能基礎設施陳舊老化,與當地平均水準差距較大,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為改革工作帶來挑戰。

為精准落實剝離移交工作,工作組先後組織專人赴中國石化勝利油田、東風二汽十堰基地等地考察學習,聘請社會諮詢機構,創新思路。經反復調查研究,最終確定由渭南國資控股、金鉬集團參股的“大物業公司”管理模式。“大物業公司”承接供水、供熱和物業管理職能,金鉬集團在過渡期內適當分攤成本,逐步退出。

針對金堆城獨立工礦區市場化程度低、職工家屬特別是離退休職工的經濟承受能力問題,在剝離移交期間,集團嘗試“三供一業”收費制度改革,變“暗補”為“明補”,設立5年過渡期,逐步實現市場化收費,確保分離移交平穩有序推進。

目前,金堆城獨立工礦區涉及的22項辦社會職能分離移交事項已全部簽訂正式協定,此項改革走在了全國試點單位的前列,得到了國務院國資委有關領導肯定,並有望在全國形成“有色模式”“有色路徑”。

金堆城獨立工礦區“三供一業”分離移交改革,也折射出我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的堅強決心和空前力度。正是這樣的勇氣和魄力,才使陝西國資國企改革在資源型省份中率先破局,貢獻了地方國資國企改革的“西部樣本”。未來,陝西將繼續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全面貫徹落實國資國企改革的各項任務,爭取將陝西的國企建設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一流企業!記者 董渺

陝西國企:新時代的奮鬥者

立足新時代新方位,陝西國有企業正在從跨越式發展的追趕者,成為與國際先進企業同台競爭的並行者,而且在一些領域和行業已經成為領跑者。新時代裡,陝西國企應有作為、必有作為、大有作為。

法士特自動化生產線。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

如何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是陝西國有企業面臨的一個極具挑戰性和緊迫性的時代命題。立足國內,2018年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全面開放新格局蘊涵著蓬勃向上的機制活力。放眼國際,“一帶一路”倡議迎來5周年,進軍價值鏈高端激發國有企業創新驅動力。在時空交錯而成的全新坐標系中,陝西國企校準航線、奮力啟航。

科技創新驅動 升級核心競爭力

作為陝西土生土長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陝西法士特汽車傳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陝西國企:把民生冷暖擔肩上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重要主體的組成部分,陝西國企在履行國企責任擔當中鑄就輝煌成就、實現自身發展,也在履行國企責任擔當中展示著國企的溫度和風度,始終把民生冷暖放在心裡、擔在肩上。

雅安地震發生後,陝煤集團下屬陝南投資開發公司捐贈的3000箱“真硒水”運往災區。

陝西國企在推進深化改革、壯大自身經濟實力的同時,始終不忘國企肩負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從助力脫貧攻堅到引領綠色發展,再到推動城市進步,陝西國企以履行國企責任的強烈使命感為之奮鬥、為之付出、為之貢獻,展示了國企的力量、國企的溫度、國企的風度,編織出一個個溫暖人心的故事。

在奉獻的路上,陝西國企將以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超常的智慧,積極履職盡責,關注民生、投身民生,為陝西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助力脫貧攻堅

在打好脫貧攻堅戰的路上,有一種力量叫陝西國企力量。國企雖不是承擔脫貧攻堅的主力軍,脫貧工作也不是它的主業和特長,但陝西國企一刻不停行走在陝西各個貧困地區,探索著如何發揮自身優勢,結合貧困地區特色,精准發展扶貧產業,將貧困戶嵌入產業發展鏈條,讓貧困戶快脫貧、真脫貧、奔小康。

商洛是集中連片的貧困地區。讓商洛的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產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陝西投資集團一年多來立志要幹好的事。

由陝投集團牽頭的商洛扶貧合力團在去年建團之初,就意識到扶貧應把重心放在產業項目特別是項目的精准和持續上,通過實施產業項目,將政府確權給農民的資產盤活,使其變成可收益的股權。

思路決定出路。陝投集團商洛電廠與當地企業合作的粉煤灰環保綜合利用項目,投資約5000萬元,投產後年均稅收約300萬元,年利潤1500萬元,可使用當地貧困勞動力約100人。

在股權比例中,陝投集團明確將20%的股份為扶貧優先股,年收益約300萬元,再通過政府平臺進行精准扶貧,可幫扶近1000名貧困群眾脫貧,實現生產固廢變資源、企業資源變資產、貧困戶變股民。

在洛南縣高耀鎮,陝投集團所屬企業陝西林業集團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量身定制發展中華蜜蜂扶貧示範園項目,對建檔立卡因喪失勞動能力或其他原因不能養殖中華蜜蜂的貧困戶,把其政府補貼的資金作為股份入股公司,由示範基地代放代養。凡加入合作社的貧困戶統一由公司配送蜂具蜂群,上門查病防病、技術服務,對蜂蜜產品實行保護價收購,想方設法讓貧困戶養蜂成功、受益脫貧。

“現在,該鎮每戶貧困戶養中華蜜蜂6箱,年均可產蜂蜜60公斤,戶均增收4200元;若單一飼養繁殖蜂群,年可擴大至24箱,年可增收5400元。”商洛扶貧合力團工作人員介紹。

陝西國有企業把扶貧幫困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政治任務和社會責任。

漢中合力團結合當地玉礦資源,在南鄭縣建設玉文化產業項目,總投資50多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超過5000個。

渭南合力團根據當地糧食、畜牧等特色農業建設優質小麥種植、有機奶山羊養殖產業。

榆林合力團根據當地紅棗資源優勢,聯合清澗縣投資2.4億元,實施紅棗深加工專案。

銅川合力團結合當地水果種植特色,建設萬噸冷鏈倉儲深加工項目,可帶動農戶1500戶。

……

去年5月18日,省國資系統成立助力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設立5個職能工作組,組建9個合力團,緊盯產業扶貧這一短板,通過在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