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AI技術開展個性化教育 將90%被考試淘汰的學生變為人才

未來網“曾經有消息稱,一位元畢業于衡水中學的女生保存了從高一到高三所做過的卷子,摞起來有2米多高。希望教育科技公司開發的教學APP能利用AI技術收集學生的學習資料,

並把邏輯思維、學科素養等內容傳給老師,轉化給學生。如果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用不著學生們再天天刷題,將大大提高學習效率。”4月16日,在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2018年會員日暨新技術支持未來教育展示觀摩”活動現場,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家幹如是說。

戴家幹認為,21世紀最值錢的是資料,在一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畢業12年的學習過程中,經歷過大大小小幾百次的測試、考試,

這些測試、考試背後隱藏了大量的資料,有海量的學習成績評價,能反映孩子的思維能力。過去都被浪費了,我們拿到的成績單只有總分和各科分數。

一位畢業于衡水中學的女生,保存了從高一到高三所做過的卷子,摞起來有2.41米。 (圖片來源於網友@王顯航Ivy發于自己的人人網空間)

學生成長軌跡本身就是大資料庫 佔有資料是個性化教學的前提

戴家幹認為,人才好比一顆大樹,樹尖上是人才,樹兩側也是人才,這是教育最根本的東西,我們不僅僅要盯著拔尖,還要培養更多的人才。如今的精英教育讓20%的人陪著80%的人學習,而考試只選拔那10%-20%,淘汰80%-90%的人。其實,被淘汰的這部分也是人才。

“每個學科都有思維、語言、歷史和基因,

過去我們可能做不到,現在我們有了資訊技術、大資料,就可以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很多難題,進行個性化教育,把每個人都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戴家幹也有疑問,即技術能否把背後大量海量的資料運用模型的方式來體現出來,來提高我們的教學品質?比如告訴學生解題的邏輯是什麼?思維方式如何?這個題在過去、現在、未來公式的運用是什麼?“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戴家幹補充道。

未來網記者獲悉,目前,市場的主流教育APP基本實現了作業的自動批改,並據此形成學生的學情報告和錯題本,解決了學生的一部分學習問題。接下來,如果能夠實現接近自動化的題目推薦,教學就有很大的空間實現個性化,系統將根據每個學生的做題情況推薦有針對性的練習題。

“個性化作業的基礎是自動批改和題目推薦,

自動批改的前提是自動解題和手寫辨識。”學霸君CEO張凱磊說道。

個性化教學著眼解決學生學業負擔過重和教育資源不均問題

在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總理首次提及人工智慧,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包括人工智慧在內的新興產業,這是人工智慧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慧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 發展壯大新動能。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資料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那麼,人工智慧為教育做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資訊主任趙海濤表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其學習方式和傳統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學習資源也發生了變化,線上有大量的開放學習資源,教學內容也出現了跨學科趨勢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的方法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再加上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教師的職業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我們要做的是讓AI技術與教師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輔助關係,一方面,通過技術把老師解放出來,從事更高階的工作。另一方面,讓學生從重複記憶或者重複的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進而培養創造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等高階能力。”趙海濤如是說。

學霸君CEO張凱磊認為,“個性化教學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突破口。”

學霸君技術副總裁苗廣藝說,目前,教學應用中的AI首先是生產題庫。並給出每道題的所有解答思路,學生只要回答對其中的一種或者一個步驟,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評價和步驟分數。其次可以提高老師的生產率,主要通過自動批改,回饋給老師一個報告。

據悉,學霸君開發了一套專用的數碼筆和點陣筆記本,學生在卷子或筆記本上作答時,筆帶的攝像頭把學生寫的資訊傳輸到系統裡,保留學生的做答習慣,同時把所有的資料收集到系統裡,形成文本作業筆記,保存下來。

學霸君工作人員演示其軟體使用的帶攝像頭智慧錄入系統。

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說,人工智慧對於資料的應用有三個關鍵字:海量資料體系、資料打通和智慧利用。資料只有用起來,才是活的。

陳銳鋒表示,教學領域中資料的應用主要根據學生的日程行為,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送跟他剛好匹配的試題。“這樣做目的不是粉碎學生的自信,而是讓他們在學習中有獲得感,逐步培養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陳銳鋒補充道。

實施大資料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

那麼,人工智慧為教育做什麼?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資訊主任趙海濤表示,現在的孩子生活在互聯網時代,其學習方式和傳統的學習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互聯網時代的學習資源也發生了變化,線上有大量的開放學習資源,教學內容也出現了跨學科趨勢和多學科交叉融合,教學的方法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再加上人工智慧的發展,對教師的職業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戰。“我們要做的是讓AI技術與教師不再是競爭關係,而是輔助關係,一方面,通過技術把老師解放出來,從事更高階的工作。另一方面,讓學生從重複記憶或者重複的題海戰術中解放出來,進而培養創造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等高階能力。”趙海濤如是說。

學霸君CEO張凱磊認為,“個性化教學是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突破口。”

學霸君技術副總裁苗廣藝說,目前,教學應用中的AI首先是生產題庫。並給出每道題的所有解答思路,學生只要回答對其中的一種或者一個步驟,就可以獲得相應的評價和步驟分數。其次可以提高老師的生產率,主要通過自動批改,回饋給老師一個報告。

據悉,學霸君開發了一套專用的數碼筆和點陣筆記本,學生在卷子或筆記本上作答時,筆帶的攝像頭把學生寫的資訊傳輸到系統裡,保留學生的做答習慣,同時把所有的資料收集到系統裡,形成文本作業筆記,保存下來。

學霸君工作人員演示其軟體使用的帶攝像頭智慧錄入系統。

學霸君首席科學家陳銳鋒說,人工智慧對於資料的應用有三個關鍵字:海量資料體系、資料打通和智慧利用。資料只有用起來,才是活的。

陳銳鋒表示,教學領域中資料的應用主要根據學生的日程行為,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推送跟他剛好匹配的試題。“這樣做目的不是粉碎學生的自信,而是讓他們在學習中有獲得感,逐步培養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有針對性地學習。”陳銳鋒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