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新零售”背景下,傳統便利店常用哪幾個方法突圍?

隨著各方勢力進入到便利店行業,這門零售業的變革已經拉開。新零售的形勢下,不少自營便利店的老闆壓力增大了不少,這門生意究竟如何進行下去?很顯然,求變是必須的,

特別是還抱著等客上門的老闆。

新零售的背景下,傳統便利店出路在何方?

不過話又說回來,新零售和無界零售的的雷聲很大,目前仍然沒有看到有特別驚豔的東西。別的不說,國內的不少知名連鎖便利店品牌仍然和日系便利店有不少差距,整體的運營機制和服務水準方面都有差距。

既然要求變,國內的便利店在做一些什麼看得見的改變?

目前,便利店競爭也日趨激烈。

一、調整商品結構,加大鮮食比重。說白了就是餐飲化,休閒化,有些便利店走進去覺得更像咖啡店,有些便利店變得很像速食店,

最常見的就是蒸包、關東煮、車仔面等。

二、重視發展會員,會員管理體現了數位化,例如,美宜佳便利店上線的一款小程式,僅在兩個月內,就招募了66萬會員。將線下消費者引導至線上,幫助完成用戶留存和粉絲沉澱,同時又將線上消費者引入到門店消費。

便利店都在大力發展會員數位化。

三、多管道合作,利用美團、餓了麼、京東到家等平臺服務,獲得線上流量,增大了服務半徑。

從這些改變來看,其實核心並沒有變,就是要滿足消費者的即時需求,在24小時釋放出消費者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