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震澤紀事•莫澤湖尋屍 | 徐雯恬返鄉畫像

《返鄉畫像》

青年知識份子鄉土報告

他自責,他怪自己不敢點香。

by: 徐雯恬

專欄《震澤紀事》開欄序言

不滿意、不滿足。

由於主題和題材的限制,“鏡花水月”篇無法傳達出我所有的東西。事實上寫作是很私人化的東西,甚至面對同一個母題,寫作者的私人體驗都是不一樣的。比如拿葬禮來說,我的同學王睿主要想表現的是清醒的習俗批判意識,而曾經我非常喜歡的一個作家陳諶在回憶外公的葬禮時,外化的就是截然不同的東西了。

他客觀的筆調是他當時精神狀態的體現——自然了,一個成年男性是不會在葬禮上“聲淚俱下”的。但文字是藏不住悲慟的,一個個靜默的文字裡填滿了遺憾、後悔、不舍,因而我們仿佛能看到一個表面冷靜但卻極力克制的形象。在此刻,他不再是萬千北漂中的一個,也不再是在創作期裡苦尋靈感的寫作者,他是那個回到外公懷裡的孩子。這種張力和代入感能有足夠的力量使讀者信服。
兩篇文章,一篇是“批喪”、另一篇卻讓我“痛喪”,至少於我而言,它們都做到了讓我認同並且感同身受。好的作品實應如此。

因而,如果說“鏡花水月”篇是對震澤走馬觀花似的描摹,那《震澤紀事》就是想試圖探尋一下更深層次的層面了。所以當我試圖拿起筆開始寫的時候,它們倆就一直在我的腦子裡,是兩條平行而缺一不可的線。我不想先入為主地去一味批判,

也不想歌功頌德。那些熱鬧、冷清的生活畫卷讓人物自己去鋪開吧,戲完了,他們自然也就散了。我只想做個觀眾——事實上我也只是個觀眾。

返鄉導師點評:

個體應是獨立的,而又是有限的。這個“有限”指的是,每個個體都是生活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相對於有限的個體,歷史則是無限的存在。個體生命是活在歷史的大生命之流中的,因此,在歷史的緯度中,方能真正確立個體的獨立價值。

因為,個體要真正的獨立,端賴在充分瞭解歷史的基礎上確立清醒的歷史意識。這裡所謂歷史意識,不僅僅在於對歷史現場之反顧、得失之認識,更在於對歷史流變中人性如何畸變與堅持的認知,由此才能挺立起“上下與天地同流”的獨立人格。於此,個體生命又可以是無限的。接近歷史現場,體會歷史的秘辛,形成歷史意識,需要通道,而通道之一是自己的家族史。
這正是我鼓勵作者寫作這個系列的緣由。

師生之間多次往返的郵件討論,逐漸形成了這個家族史系列。不斷地打磨修改過程中,某些鋒芒不得已削去、觀點不得已抑制,儘管仍留有遺憾,畢竟文字在厚度和重量上有了累進,特別是作者的歷史意識也在不斷地自覺。

(趙普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1972年,某一天的深夜,起霧了,卷積雲在穹蒼裡映成了黑色,只有幾點斑駁顯示著那夜還有月光。

莫澤湖那裡長了一叢蘆葦,起風了,白色的穗子正在黑夜裡招搖。青蛇、野鼠在這裡和睦相處,野蠻生長,而人就不一定了。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在夜裡來這個透著鬼氣的地方。平時就夠可怕了,這兩天更甚,因為快鴨港那裡挖出幾個死人,草草丟在這裡,這裡可真的有鬼了!

遠處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悄悄的,就像誤入了禁地似的,那聲音謹慎而又透著怯弱。蘆葦叢邊的蟋蟀率先發現了異樣,“噓噓唧唧”拉長了警報,烏鴉盤旋在夜空,警惕地跟蹤著這些不速之客,地鼠們做了先頭部隊,從洞裡探出頭來秘密地張望著這人的行蹤——莫澤湖從沒這麼團結過。

只見那人穿著破馬褂,貓著腰,雙手合十做著祈禱狀,嘴裡念念有詞。那人賊眉鼠眼、顫顫巍巍的,貓著身子,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踽踽前行。

“那人喝醉了?”蟑螂有點詫異了,“或者更像個瘋子。”

他顫抖著,不知是風太大,刺了骨頭,還是真有點害怕。總之他是一定不想讓人發現的,不然他怎麼不站起來光明正大地走呢。想到這裡,莫澤湖的動物們越來越覺得蟑螂先生敏銳十足,便紛紛附議:“他醉了,或是瘋了。”

可是風不這麼想,偏要捉弄他。那人彎得越低,便刮得越大。漸漸地,那個瘦削男人的頭也能在蘆葦中若隱若現了。動物們看好戲似地樂了:“哈哈,自找的。”一時間,地上,空中,響起了快樂的和鳴。

這突如其來的叫喚聲讓徐毓恒心頭一緊,只覺得周圍更加靜肅,他帶著哭腔求饒道:“爹啊,求您快點顯靈吧,您在哪啊,我帶您回家。”

兩個鐘頭過去了,他爹還是沒能顯靈。徐毓恒盼這天盼了許久,月色分明的時候他是不敢出門的,他是資本主義的餘孽,他的檔案上永遠有著紅線,紅筆輕輕一劃,鐐銬就掙脫泥土的禁錮,攀上他的脖子,勒著他,纏著他,連一絲呼吸都不准貪婪,否則:

“那就是你罪惡的映證,罪孽得由你來承受,恩怨也得由你來償還,你——螻蟻一樣渺小的你,義氣無法代替審判,衝動只會讓你遭殃。何來顏面!何來尊嚴!你只會讓全家和你一起——陪葬。”

畢竟尋屍這事鬼鬼祟祟,平日裡又沒人敢到這來,鬼都不知道你在這裡玩什麼花樣。

他自責,他怪自己不敢點香。小時候聽母親講,三根清香就能與神靈、祖宗對話,縹緲的煙火是與他們聯繫的唯一憑藉。可他不能點香。

他像一個賊,承蒙受這詭譎黑夜的饋贈,穿梭於枯枝爛草之中。青天黃土之間,沒有什麼外物再屬於他了,唯有慈悲的造物主,施捨他一抹濃霧,化作一層朦朧的青衣。他想偷回屬於他家族的東西。至於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賊,他自己也不知道。

“那人找誰啊?”蟋蟀問道,它觸角搖擺的幅度,證明了它的求知欲。

“大概找前幾天剛拖來的幾個死人吧,想收屍唄。”花蛇答道。

“我覺得不像,想偷摸著撈點好處才是真的。誒你們知道嗎,那幾個死人裡有一個是從前的大老爺,葬在楠木棺材裡那位。”

“楠木棺材?那不是從前只有留著大辮子的皇上才能用的嗎?”

“可不是,那大老爺花了那麼可多真金才得來的,是個舉人家的梁木呢。”花蛇蜷曲著,盤起了身子,反正對它來說,再值錢的棺材都沒它自造的窩舒服,“反正到底是被那些掘墳的人大卸八塊分掉了,賣給了木匠去打傢俱了。哈哈不知道是哪個人觸了黴頭,買到了壽器做的沙發。”

“萬一是個孝子呢?”

“孝子?呵,這年頭裡啊,自己保命就不錯了,何況還是個大老爺的兒子。誒你們是沒見到以前鎮東的批鬥啊!知道什麼是批鬥嗎?一不小心就……”花蛇一向是擅長吊人胃口的。

“就什麼?就什麼!”草叢裡又傳來一陣好奇的叫喚。

“哢——殺頭啊。”花蛇嗖地游成條狀,嚇了大夥一跳。見勢得逞,又盤回來,說道:“不過,也沒什麼兩樣,死掉了也被丟到了這裡。”

一陣沉默……

後來,不知道是誰弱弱地問了一聲:“那…那大老爺被丟到那裡了呢?”

這時便是烏鴉的主場了,它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它想起從前族長們發話前就是這樣:一群無關緊要的人嘰嘰喳喳鬧了半天,明眼兒上是權衡利弊,暗地裡無非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爭吵辯駁,他們往往忘記了討論的本質與初衷,倒將興趣提到了“誰說得過誰”的樂趣上來了。

而族長到底是族長,他才是能一語定乾坤的。它故作矜持,又盤旋了幾圈,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趁不注意,“戳”地降到它們中間。搶走了話語權,冷笑道:“那大老爺啊,我知道,死了幾年,居然絲毫沒爛。”

“沒爛?”大家都嘖嘖稱奇。

“那屍體呢?屍體呢?我想去瞧瞧!”

“我也想瞧!”

“我也去!”

“誒——別找啦,找不到啦。”烏鴉的臉上浮現出驕傲的神氣,不過在這件事情上,它的確是洞曉一切的上帝。

“為什麼呀。”

“為什麼呀?”

“為什麼為什麼呀?”

“因為——他被我們吃掉咯。”說完,它就又飛走了。

徐毓恒癱坐在地上。多年以後,他只記得,那是一個快要落雨的夜晚。

風沙吹起來了,呼嘯著,又輕輕地降在他的發間。他的鼻翼兩側淌下兩行渾濁的液體,鹹澀的還帶著點泥土的氣息,這是這塵世間還有他的證明。他分不清那到底是雨,還是淚了。

莫澤湖心停著一艘草船,遠遠地,顫抖著。船窗裡透著一星半點淡淡的明光——他驀地想起從前老宅門前掛著的兩個紅燈籠。

每個普通的晚上六點,程叔都會點上升起,掛在門前,長明不滅。每次哥哥們從外地回家,遠遠地望見那雙張揚著朝他們揮手的燈,便知道家真的近了。他又想到佩珊,佩珊最喜歡黃昏了。

蘇州水鄉裡的黃昏是極美的。尤其在夏日,在還沒暗透的穹蒼上,總會散漫地點綴著一片片血紅色的火燒雲,太陽躲在它們後面,懶懶地跟你作著最後的告別。

飯後,他們總愛去鎮東的松林走走。這種“總愛”,並不來源於口頭的約定。佩珊的父親很嚴格,她只好今天藉口去百貨商店,後天藉口去找姐妹聊天,然後“心照不宣”地在松林和毓恒見面。他不會忘記,佩珊有一條藏藍色鑲茉莉的絲巾,她總是小跑著來,以致絲巾看起來總是隨意地系著的。

天已薄暮,落日穿過樹枝,照花她的眼睛。草地是柔軟的,夕陽給它均勻地撒上一層金粉,好像是斑鳩抖抖翅膀繪作的傑作。

芳草之間夾雜生長著紫色的麥冬,佩珊第一次見到它們的時候,蹲下來好奇地撥弄著,後來她抬起頭,轉過來望著毓恒,笑著問他這是什麼花。大概是落日和光影的照撫,她的眼眸從寶石般的黑色變成深棕色,最後仿佛調和成了琥珀——她的眼裡溢出了星星。

有時他們也會玩一些文字遊戲,比如毓恒會和她一起吟聯作對。

“煙柳絮絮別遠黛”,這次輪到毓恒出題了,“下一句對什麼?”

他喜歡看佩珊認真思考的樣子。周圍或近或遠地隱隱籠罩在草木的香氣中,他能聽見一種模糊而冗長的聲調,從林子外傳來,從河水的敲打中傳來,從丘陵上傳來,他愛極了這種意況——那是不帶任何煙火氣的。

“湖清嫋嫋起雜煙。”聽罷,他和佩珊都笑了。

每每送完佩珊,回到家時,紅燈籠總是最先和他打招呼的。

可是徐毓恒的父親徐之形不同意他們結婚——佩珊的父親後來破產了。

徐之形是個商人,他不想做無謂的救濟,何況那時候他自身難保。毓恒娶的是興源泰糕點坊的大小姐。這位大小姐不通詩詞,唯獨做得一手好的定勝糕。

至於佩珊呢?我們也不知道,也許去了更南的南方吧。

徐雯恬專欄閱讀:

吳頭越尾,鏡花水月般的江南美夢

我是徐雯恬,蘇州震澤人,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師範在讀,文學研究小學生,永遠追隨自由、勇敢、與平安。

以往任何一次寫作完畢之際,我的狀態都會像輪船終於靠岸停錨一般,如釋重負。至於行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意況,例如橫衝直撞般的舉足無措,抑或是夾逢冰山,止步難前般的困難,都已悄然遠去。然而此時此刻,當耗費精力兩月有餘的文章終將完稿之際,我竟然毫無長籲一口氣之態,反而有些不舍。

光、距離、和歷史,和它們之間所存在的東西,即將和我揮手作別。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完成了與世界、故鄉、家族、和自我的交手,讓我得以能有一次機會,以平視心和慈悲心去回望過去,讓它們不再僅僅成為指尖的沙,而得以在一部分人的心裡留走。

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你們給予我生命,給予我幫助與支持,是你們能讓這些東西永遠凝存於我的熱血之中。感謝《返鄉畫像》編委會,感謝趙普光老師。謝謝你們給我這麼一次機會,給了我這一個視角能去抽身,去體察。謝謝老師您兩個月來的悉心指導,感謝您的包容。

最後還要感謝《古老的震澤》一書編委會對震澤文化大力追溯,本文參考了此書的部分章節;感謝東太湖論壇中麻雀嘴、WJSZWGQ兩位網友對致德堂、徐子為收藏的詳盡描述;感謝吳江博物館對徐子為藏品的搜尋、查找,及提供的線索;最後還要謝謝陳知&遊園驚夢樂團,你們的創作給予了我很大的靈感,這樣隔空的交流使得我們成為不用見面的天涯朋友。

再一次祝福你們,祝福你和你生命中的每一天,不用只渴望精彩順遂,而有一顆充滿篤定而有儀式感的心,能去指引你看風景中的風景。

我與《返鄉畫像》

張新穎、梁鴻、白岩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正在帶領首批20多所高校學生,共同推動青年知識份子鄉土報告……

文|徐雯恬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

莫澤湖那裡長了一叢蘆葦,起風了,白色的穗子正在黑夜裡招搖。青蛇、野鼠在這裡和睦相處,野蠻生長,而人就不一定了。

一般情況下,人們不會在夜裡來這個透著鬼氣的地方。平時就夠可怕了,這兩天更甚,因為快鴨港那裡挖出幾個死人,草草丟在這裡,這裡可真的有鬼了!

遠處傳來窸窸窣窣的腳步聲,悄悄的,就像誤入了禁地似的,那聲音謹慎而又透著怯弱。蘆葦叢邊的蟋蟀率先發現了異樣,“噓噓唧唧”拉長了警報,烏鴉盤旋在夜空,警惕地跟蹤著這些不速之客,地鼠們做了先頭部隊,從洞裡探出頭來秘密地張望著這人的行蹤——莫澤湖從沒這麼團結過。

只見那人穿著破馬褂,貓著腰,雙手合十做著祈禱狀,嘴裡念念有詞。那人賊眉鼠眼、顫顫巍巍的,貓著身子,以一種奇怪的方式踽踽前行。

“那人喝醉了?”蟑螂有點詫異了,“或者更像個瘋子。”

他顫抖著,不知是風太大,刺了骨頭,還是真有點害怕。總之他是一定不想讓人發現的,不然他怎麼不站起來光明正大地走呢。想到這裡,莫澤湖的動物們越來越覺得蟑螂先生敏銳十足,便紛紛附議:“他醉了,或是瘋了。”

可是風不這麼想,偏要捉弄他。那人彎得越低,便刮得越大。漸漸地,那個瘦削男人的頭也能在蘆葦中若隱若現了。動物們看好戲似地樂了:“哈哈,自找的。”一時間,地上,空中,響起了快樂的和鳴。

這突如其來的叫喚聲讓徐毓恒心頭一緊,只覺得周圍更加靜肅,他帶著哭腔求饒道:“爹啊,求您快點顯靈吧,您在哪啊,我帶您回家。”

兩個鐘頭過去了,他爹還是沒能顯靈。徐毓恒盼這天盼了許久,月色分明的時候他是不敢出門的,他是資本主義的餘孽,他的檔案上永遠有著紅線,紅筆輕輕一劃,鐐銬就掙脫泥土的禁錮,攀上他的脖子,勒著他,纏著他,連一絲呼吸都不准貪婪,否則:

“那就是你罪惡的映證,罪孽得由你來承受,恩怨也得由你來償還,你——螻蟻一樣渺小的你,義氣無法代替審判,衝動只會讓你遭殃。何來顏面!何來尊嚴!你只會讓全家和你一起——陪葬。”

畢竟尋屍這事鬼鬼祟祟,平日裡又沒人敢到這來,鬼都不知道你在這裡玩什麼花樣。

他自責,他怪自己不敢點香。小時候聽母親講,三根清香就能與神靈、祖宗對話,縹緲的煙火是與他們聯繫的唯一憑藉。可他不能點香。

他像一個賊,承蒙受這詭譎黑夜的饋贈,穿梭於枯枝爛草之中。青天黃土之間,沒有什麼外物再屬於他了,唯有慈悲的造物主,施捨他一抹濃霧,化作一層朦朧的青衣。他想偷回屬於他家族的東西。至於他為什麼會變成這個賊,他自己也不知道。

“那人找誰啊?”蟋蟀問道,它觸角搖擺的幅度,證明了它的求知欲。

“大概找前幾天剛拖來的幾個死人吧,想收屍唄。”花蛇答道。

“我覺得不像,想偷摸著撈點好處才是真的。誒你們知道嗎,那幾個死人裡有一個是從前的大老爺,葬在楠木棺材裡那位。”

“楠木棺材?那不是從前只有留著大辮子的皇上才能用的嗎?”

“可不是,那大老爺花了那麼可多真金才得來的,是個舉人家的梁木呢。”花蛇蜷曲著,盤起了身子,反正對它來說,再值錢的棺材都沒它自造的窩舒服,“反正到底是被那些掘墳的人大卸八塊分掉了,賣給了木匠去打傢俱了。哈哈不知道是哪個人觸了黴頭,買到了壽器做的沙發。”

“萬一是個孝子呢?”

“孝子?呵,這年頭裡啊,自己保命就不錯了,何況還是個大老爺的兒子。誒你們是沒見到以前鎮東的批鬥啊!知道什麼是批鬥嗎?一不小心就……”花蛇一向是擅長吊人胃口的。

“就什麼?就什麼!”草叢裡又傳來一陣好奇的叫喚。

“哢——殺頭啊。”花蛇嗖地游成條狀,嚇了大夥一跳。見勢得逞,又盤回來,說道:“不過,也沒什麼兩樣,死掉了也被丟到了這裡。”

一陣沉默……

後來,不知道是誰弱弱地問了一聲:“那…那大老爺被丟到那裡了呢?”

這時便是烏鴉的主場了,它終於等到了這個機會。它想起從前族長們發話前就是這樣:一群無關緊要的人嘰嘰喳喳鬧了半天,明眼兒上是權衡利弊,暗地裡無非是“這也不是,那也不是”的爭吵辯駁,他們往往忘記了討論的本質與初衷,倒將興趣提到了“誰說得過誰”的樂趣上來了。

而族長到底是族長,他才是能一語定乾坤的。它故作矜持,又盤旋了幾圈,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趁不注意,“戳”地降到它們中間。搶走了話語權,冷笑道:“那大老爺啊,我知道,死了幾年,居然絲毫沒爛。”

“沒爛?”大家都嘖嘖稱奇。

“那屍體呢?屍體呢?我想去瞧瞧!”

“我也想瞧!”

“我也去!”

“誒——別找啦,找不到啦。”烏鴉的臉上浮現出驕傲的神氣,不過在這件事情上,它的確是洞曉一切的上帝。

“為什麼呀。”

“為什麼呀?”

“為什麼為什麼呀?”

“因為——他被我們吃掉咯。”說完,它就又飛走了。

徐毓恒癱坐在地上。多年以後,他只記得,那是一個快要落雨的夜晚。

風沙吹起來了,呼嘯著,又輕輕地降在他的發間。他的鼻翼兩側淌下兩行渾濁的液體,鹹澀的還帶著點泥土的氣息,這是這塵世間還有他的證明。他分不清那到底是雨,還是淚了。

莫澤湖心停著一艘草船,遠遠地,顫抖著。船窗裡透著一星半點淡淡的明光——他驀地想起從前老宅門前掛著的兩個紅燈籠。

每個普通的晚上六點,程叔都會點上升起,掛在門前,長明不滅。每次哥哥們從外地回家,遠遠地望見那雙張揚著朝他們揮手的燈,便知道家真的近了。他又想到佩珊,佩珊最喜歡黃昏了。

蘇州水鄉裡的黃昏是極美的。尤其在夏日,在還沒暗透的穹蒼上,總會散漫地點綴著一片片血紅色的火燒雲,太陽躲在它們後面,懶懶地跟你作著最後的告別。

飯後,他們總愛去鎮東的松林走走。這種“總愛”,並不來源於口頭的約定。佩珊的父親很嚴格,她只好今天藉口去百貨商店,後天藉口去找姐妹聊天,然後“心照不宣”地在松林和毓恒見面。他不會忘記,佩珊有一條藏藍色鑲茉莉的絲巾,她總是小跑著來,以致絲巾看起來總是隨意地系著的。

天已薄暮,落日穿過樹枝,照花她的眼睛。草地是柔軟的,夕陽給它均勻地撒上一層金粉,好像是斑鳩抖抖翅膀繪作的傑作。

芳草之間夾雜生長著紫色的麥冬,佩珊第一次見到它們的時候,蹲下來好奇地撥弄著,後來她抬起頭,轉過來望著毓恒,笑著問他這是什麼花。大概是落日和光影的照撫,她的眼眸從寶石般的黑色變成深棕色,最後仿佛調和成了琥珀——她的眼裡溢出了星星。

有時他們也會玩一些文字遊戲,比如毓恒會和她一起吟聯作對。

“煙柳絮絮別遠黛”,這次輪到毓恒出題了,“下一句對什麼?”

他喜歡看佩珊認真思考的樣子。周圍或近或遠地隱隱籠罩在草木的香氣中,他能聽見一種模糊而冗長的聲調,從林子外傳來,從河水的敲打中傳來,從丘陵上傳來,他愛極了這種意況——那是不帶任何煙火氣的。

“湖清嫋嫋起雜煙。”聽罷,他和佩珊都笑了。

每每送完佩珊,回到家時,紅燈籠總是最先和他打招呼的。

可是徐毓恒的父親徐之形不同意他們結婚——佩珊的父親後來破產了。

徐之形是個商人,他不想做無謂的救濟,何況那時候他自身難保。毓恒娶的是興源泰糕點坊的大小姐。這位大小姐不通詩詞,唯獨做得一手好的定勝糕。

至於佩珊呢?我們也不知道,也許去了更南的南方吧。

徐雯恬專欄閱讀:

吳頭越尾,鏡花水月般的江南美夢

我是徐雯恬,蘇州震澤人,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師範在讀,文學研究小學生,永遠追隨自由、勇敢、與平安。

以往任何一次寫作完畢之際,我的狀態都會像輪船終於靠岸停錨一般,如釋重負。至於行航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意況,例如橫衝直撞般的舉足無措,抑或是夾逢冰山,止步難前般的困難,都已悄然遠去。然而此時此刻,當耗費精力兩月有餘的文章終將完稿之際,我竟然毫無長籲一口氣之態,反而有些不舍。

光、距離、和歷史,和它們之間所存在的東西,即將和我揮手作別。而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完成了與世界、故鄉、家族、和自我的交手,讓我得以能有一次機會,以平視心和慈悲心去回望過去,讓它們不再僅僅成為指尖的沙,而得以在一部分人的心裡留走。

感謝我的家人,謝謝你們給予我生命,給予我幫助與支持,是你們能讓這些東西永遠凝存於我的熱血之中。感謝《返鄉畫像》編委會,感謝趙普光老師。謝謝你們給我這麼一次機會,給了我這一個視角能去抽身,去體察。謝謝老師您兩個月來的悉心指導,感謝您的包容。

最後還要感謝《古老的震澤》一書編委會對震澤文化大力追溯,本文參考了此書的部分章節;感謝東太湖論壇中麻雀嘴、WJSZWGQ兩位網友對致德堂、徐子為收藏的詳盡描述;感謝吳江博物館對徐子為藏品的搜尋、查找,及提供的線索;最後還要謝謝陳知&遊園驚夢樂團,你們的創作給予了我很大的靈感,這樣隔空的交流使得我們成為不用見面的天涯朋友。

再一次祝福你們,祝福你和你生命中的每一天,不用只渴望精彩順遂,而有一顆充滿篤定而有儀式感的心,能去指引你看風景中的風景。

我與《返鄉畫像》

張新穎、梁鴻、白岩松、梁永安、孫良好、薛晉文、張欣、汪成法、趙普光、譚旭東、趙建國、嚴英秀、劉海明、陳曉蘭、曾英、唐雲、徐兆壽、胡智鋒、辜也平、楊位儉、劉廣遠、呂玉銘、龐秀慧、晉超、張德明、金進等與李輝共同成為《返鄉畫像》首批“返鄉導師”!正在帶領首批20多所高校學生,共同推動青年知識份子鄉土報告……

文|徐雯恬 出品|頭號地標

人文指導 | 葉開(中國頂級文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