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佔便宜我買單 網約車緊急叫停無錫模式

你在街上乘坐計程車時會選擇某一家出租公司的車輛進行乘坐嗎?要是某天網約車跟計程車一樣隨處可見,你還會根據網約車平臺選擇車輛進行乘坐嗎?

上周無錫外賣的“三國殺”讓不少消費者們享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各種外賣在經過平臺補貼之後,消費者以遠低於市場的價格享受到了不一樣的服務。滴滴在外賣市場攪動了這一片風雲,可人們期待的美團強勢殺入出行領域,也讓乘客享受一次價格大戰的紅利,

卻是遲遲未能出現。

隨著美團、高德、攜程相繼進入網約車領域,“吃瓜群眾”期待已久的網約車大戰終於如期開啟,只是這場大戰的硝煙遠沒有我們想像的激烈,傳說中的免費打車、燒錢大戰並沒有真正的出現。

無錫外賣的情形與當年滴滴與Uber的競爭無比相似,都是通過高額來拖垮對手,當時憑藉更充足的資本和更低的價格,滴滴不僅合併了Uber還完全打敗了計程車。在當時消費者的眼中,滴滴這種低於市場價的收費策略簡直就是“慈善企業”,而且大量的私家車車主也被滴滴高額的補貼吸引,

加入了滴滴車主大軍。

然而在市場競爭中,一家不盈利的企業勢必很難正常運營下去,在完成了對出行領域的資源整合之後,滴滴也開始收緊補貼,以市場價來制定價格,滴滴開始漲價。

搶佔用戶口碑最簡單最實際的辦法,永遠都是不計回報的單方面去饋贈用戶,

滴滴通過優惠換來了用戶和口碑,當滴滴漲價時那些依靠價格換來的評價自然而然的開始流失,只是滴滴通過之前的努力,讓用戶習慣了網約車出行這個習慣,用戶習慣才是滴滴最大的資本。

美團和一眾企業,在看到網約車市場的潛力之後,

開始再次湧入網約車市場。同時各家進入市場的方式也是簡單、統一。各家新晉平臺都不約而同的在價格方面做起了文章,用優惠券、紅包、使用者補貼等各種方式去吸引使用者,這一局面跟幾年前滴滴的崛起有著驚人的相似。

處於價格旋渦中心的用戶,則是擺好了“吃瓜群眾”的架勢,哪家便宜選哪家的觀點,讓各大平臺紛紛加大了“燒錢”力度,在各種輪番攻勢下,滴滴也感到了壓力,不得不開啟自己的優惠補貼,這一切仿佛是3年前的那場大戰的情景再現,“免費打車”仿佛又要回來了。

不過如今的市場早已不是三年前的市場,在合併Uber後的滴滴大幅漲價,並將整個網約車市場的均價拉起後,用戶對這種並不太實惠的“競爭”早已看穿,佔便宜的是“褥羊毛”的但是為這場競爭買單的卻是全部使用者,所謂的優惠只是簡單的成本轉接而已。

所幸短期這種不切實際的價格並沒有蒙蔽所有人,無錫的外賣戰爭的亂局在用戶投訴下已經逐步停息,南京出行領域“兩敗俱傷”的競爭方式已經有所收斂,美團打車已經開始從最直接的現金補貼轉而進入到較為溫和的優惠券模式。

這種違反市場標準的掠奪性競爭,對於市場的惡性影響是十分深遠且難以抹平的,從低價時代回到平價時代,不管價格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用戶勢必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排斥心理。屆時恐怕那些垂直企業,為了收回之前的資本投入,整個消費者群體的出行成本將會大幅增加。

滴滴也感到了壓力,不得不開啟自己的優惠補貼,這一切仿佛是3年前的那場大戰的情景再現,“免費打車”仿佛又要回來了。

不過如今的市場早已不是三年前的市場,在合併Uber後的滴滴大幅漲價,並將整個網約車市場的均價拉起後,用戶對這種並不太實惠的“競爭”早已看穿,佔便宜的是“褥羊毛”的但是為這場競爭買單的卻是全部使用者,所謂的優惠只是簡單的成本轉接而已。

所幸短期這種不切實際的價格並沒有蒙蔽所有人,無錫的外賣戰爭的亂局在用戶投訴下已經逐步停息,南京出行領域“兩敗俱傷”的競爭方式已經有所收斂,美團打車已經開始從最直接的現金補貼轉而進入到較為溫和的優惠券模式。

這種違反市場標準的掠奪性競爭,對於市場的惡性影響是十分深遠且難以抹平的,從低價時代回到平價時代,不管價格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用戶勢必會對整個行業產生排斥心理。屆時恐怕那些垂直企業,為了收回之前的資本投入,整個消費者群體的出行成本將會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