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每日科技速遞」新型癌症疫苗問世!小鼠試驗治癒率達97%

新型癌症疫苗問世

小鼠試驗治癒率達97%

據國外媒體報導,

美國科學家近日研究出了一種新型癌症疫苗,在小鼠身上測試的治癒率高達97%,預計將在本年度開展低度淋巴癌人體試驗。該疫苗含有兩種已被證實安全的藥物。癌症患者注射該疫苗後,便無需再接受化療,且副作用僅為發燒和注射部位酸痛。不過研究人員認為,即使該疫苗通過審批,實際應用也要等到一兩年之後。

——新浪網

北京進入減量發展新時代

“動批”將變創新示範區

隨著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以下簡稱“動批”)等關停,批發業告別京城,北京進入減量發展新時代。據悉,“動批”所在的西城區是中南海所在地,被視作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未來“動批”區域將建成北京金融科技創新示範區。

——中新網

人工智慧已在我國大規模應用於癌症早期篩查

記者從近日北京舉行的子宮頸癌防控新進展研討會上瞭解到,在題為“人工智慧在宮頸癌篩查中的應用及其前景”的專題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原主任王臨虹教授透露,由武漢蘭丁醫學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全球首台人工智慧宮頸癌診斷機器人“蘭丁”,目前已經獲得中國CFDA、美國FDA I類、歐盟CE等臨床認證許可,

且已在國內投入實際應用。

——中新網

申城“海綿城市”打造首個樣板工程

暴雨可被吸納再利用灌溉綠化

暴雨來臨,不僅地面積水不復存在,雨水吸納再利用,可用於社區綠化澆灌,還可輸入景觀水域扮美環境;同時,樓宇屋頂改建之後,既可收集雨水,

還徹底解決了屋面常年漏水問題。這樣的“海綿城市”試點“樣板”工程已在滬上首次建成,它就是浦東臨港家園海綿綠化休閒廣場及相關區域。

——解放網

2018紙上創意藝術展開幕

印刷企業從被動加工向主動創造價值轉型

2018紙上創意藝術展日前在上海朵雲軒藝術中心開幕,

各種以紙為載體的創意作品層出不窮。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上海利用設計之都優勢發展文創產業,推動創意設計與印刷產業融合發展的一個縮影。

——東方網

中科院上海矽酸鹽所提出納米催化醫學新概念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施劍林和陳雨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了“納米催化醫學”的新概念,即利用納米顆粒的催化反應原位殺死腫瘤細胞。這一工作有望為個性化生物醫學提供一種全新且低毒有效的癌症診療解決方案,從而為納米醫學領域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化學學會評論》。

——科學網

三星考慮開發區塊鏈總帳系統

可將運費降低20%

據彭博社北京時間4月16日報導,作為全球最大智慧機和半導體製造商,三星電子可能會使用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來管理其龐大的全球供應鏈網路。

三星集團物流和資訊技術子公司三星資料系統(SDS)區塊鏈業務主管Song Kwang-woo表示,三星電子考慮開發一個區塊鏈總帳系統,來監控每年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全球產品的運送。這一系統可能會將運費削減20%。

——鳳凰網

美國農民使用人工智慧來監測奶牛活動情況

如今,人工智慧裝備已經應用到了奶牛養殖領域。部分美國農民為奶牛使用了名為IDA的人工智慧設備,IDA利用綁在牛脖子上的運動感應裝置,將奶牛的運動資料傳輸到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程式裡。當感測器資料與現實世界的活動都保持一致後,IDA單從資料中就可以分析牛在咀嚼、躺下、行走、喝水或進食時的情況。

——快科技

大腦晝夜節律可在晨昏時增強視覺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感覺皮層的休眠活動變化,與視覺增強有關。研究人員認為,人腦改變其自然活動,是為了補償晨昏時分視覺信號品質惡化的損失,這種預期機制或可解釋為何我們仍能在晨昏時分擁有非常良好的視覺。

——科學網

3D列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廣東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日前聯合研究發明了一種低溫3D列印技術,可以列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節材料,將特製的複合物作為支架材料,並在裡面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示,這一材料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在國際生物材料雜誌《Biomaterials》上發表。

——中國科技網

即利用納米顆粒的催化反應原位殺死腫瘤細胞。這一工作有望為個性化生物醫學提供一種全新且低毒有效的癌症診療解決方案,從而為納米醫學領域的發展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國際權威綜述學術期刊《化學學會評論》。

——科學網

三星考慮開發區塊鏈總帳系統

可將運費降低20%

據彭博社北京時間4月16日報導,作為全球最大智慧機和半導體製造商,三星電子可能會使用加密貨幣背後的技術來管理其龐大的全球供應鏈網路。

三星集團物流和資訊技術子公司三星資料系統(SDS)區塊鏈業務主管Song Kwang-woo表示,三星電子考慮開發一個區塊鏈總帳系統,來監控每年價值數百億美元的全球產品的運送。這一系統可能會將運費削減20%。

——鳳凰網

美國農民使用人工智慧來監測奶牛活動情況

如今,人工智慧裝備已經應用到了奶牛養殖領域。部分美國農民為奶牛使用了名為IDA的人工智慧設備,IDA利用綁在牛脖子上的運動感應裝置,將奶牛的運動資料傳輸到由人工智慧驅動的程式裡。當感測器資料與現實世界的活動都保持一致後,IDA單從資料中就可以分析牛在咀嚼、躺下、行走、喝水或進食時的情況。

——快科技

大腦晝夜節律可在晨昏時增強視覺

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感覺皮層的休眠活動變化,與視覺增強有關。研究人員認為,人腦改變其自然活動,是為了補償晨昏時分視覺信號品質惡化的損失,這種預期機制或可解釋為何我們仍能在晨昏時分擁有非常良好的視覺。

——科學網

3D列印技術實現脫胎換“骨”

廣東醫科大學崔燎教授團隊和香港中文大學李剛教授團隊日前聯合研究發明了一種低溫3D列印技術,可以列印出適合患者的骨組織和關節材料,將特製的複合物作為支架材料,並在裡面放置天然藥物,實現藥物緩釋作用。研究顯示,這一材料具有促進骨融合的作用。相關研究論文已在國際生物材料雜誌《Biomaterials》上發表。

——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