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常說某個明星“大紅大紫”,它與古代官服的顏色有什麼關係

在漢朝的時候,官服不分顏色的,所以官員一律穿黑色。

到了唐朝,官員衣服的顏色就開始多起來,唐朝初年,皇帝下令,官員職務在三品以上的穿紫色袍子,佩戴金魚袋。五品以上為緋袍,即紅色的袍子,佩戴銀魚袋。這裡的魚袋,是一種掛在腰間的袋子,外表用金銀銅來裝飾,裡面放了魚符,魚符是一種魚形信物,可以證明自己的身份。六品一下穿綠袍,這些人不佩戴魚袋。如果是八、九品德文官,那就只能穿青衫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一句詩“江州司馬青衫濕”,
這裡的司馬就是八、九品官。

因此,“大紫大紅”和“紅得發紫”這兩個成語都是從官服的顏色來的。穿紅色官服的是五品以上,穿紫色官服的在三品以上,穿的衣服從紅色變成紫色,就意味著這個升遷了,所以古人也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官運亨通。現在這個成語則主要形容一個人名氣很大,走紅、受重視到了過分的程度,有諷刺意味。

到了清代,

官府的顏色又有所變化,清朝規定所有官服一律都是藍色。清代人怎麼區分每個官員的官職大小呢?差別就在他們衣服胸前的圖案上:如文官為鳥形,一品官繡仙鶴,二品官繡錦雞,三品官繡孔雀......武官為獸形,一品官繡麒麟,二品官繡獅子,三品官繡豹子......通過衣服胸前的圖案,其它人就可以來看出這個官員的地位高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