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牛黃

祝按:牛黃為常用中藥,目前商品中主要有天然牛黃,人工合成牛黃,培植牛黃三類。其中天然牛黃系牛科Bovidae動物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的膽結石。

牛黃——牛科

天然牛黃為名貴中藥,因其為牛的膽結石,其色金黃色或棕黃而故名,牛黃因產地不同又有東黃、西黃、京黃、金山牛黃之稱。產於我國西北地方者稱西牛黃或稱西黃;產于東北者稱東黃或東牛黃;產于北京地區稱京黃;產於加拿大、印度、阿根廷、烏拉圭、智利、玻利維亞等地者稱之為金山牛黃。

牛黃,

又稱醜寶,因在十二生肖中,牛屬醜,又因牛黃貴似寶,故名醜寶。

國家藥品標準處方中含有牛黃,並規定用於中醫急危重病證用藥品種有:麝香保心丸、安宮牛黃丸、八寶玉樞丸、片仔癀、回春丹、同仁牛黃清心丸、西黃丸、大活絡丸、人參再造丸等。目前很多治療感冒的中成藥、中西藥複方製劑中都含有牛黃。

【性味歸經】性涼,味甘。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止痙,

清熱解毒。用於熱病神魂,中風痰迷,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等。

鑒別要點

天然牛黃多呈卵形、類球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4.5)cm,少數呈管狀或碎片。表面黃紅色至棕黃色,有的表面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

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龜裂紋。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落,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同心紋),有的夾有白心。氣清香,味苦而後甘,有清涼感,嚼之易碎,不黏牙。取本品少許加清水調和,塗於指甲上,能將指甲染成黃色,習稱“掛甲”。

拓展閱讀

——鑒別術語

【烏金衣】特指天然牛黃表面之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

【同心紋】特指天然牛黃斷面層次清晰的分層層紋。如同樹木的年輪,

為牛黃形成過程中逐年加厚所致。

【掛甲】又稱“透甲”。特指牛黃,以少許加清水溶和,塗於指甲上能使指甲染成黃色,持久不褪,並有清涼感透入指甲內。

拓展閱讀

——牛黃的品類

【天然牛黃】天然牛黃來自全國各地屠宰場。國外主要產於印度、加拿大、阿根廷、烏拉圭等國,

取自牛膽囊內的牛黃習稱“膽黃”或“蛋黃”;取自牛膽管及肝管內的牛黃習稱“管黃”或“肝黃”。

【人工牛黃】由牛膽或豬膽的膽酸、膽甾醇、膽紅素、無機鹽等合成,主產于天津、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培植牛黃】採用異物核牛培植牛黃,黃牛膽汁引渡及腹腔內膜橫擬膽囊引流法培植牛黃,藥物法培植牛黃、注射法培植牛黃的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70年代初。經多年研究證實,人工培植的牛黃和天然牛黃,在成分、品質標準、藥理作用等方面完全一致。

臨床應用

注意事項

★牛黃為珍貴藥材,藥療不宜入湯(煎)劑,只宜入、散劑應用,每次劑量0.2~0.5g。外用適量,研成細末敷患處。

★非實熱證候不宜使用,孕婦慎用。

醫籍選論

牛黃,味平。通心化痰。清心家之熱痰 ……心氣旺,則邪氣自不能容也。牛之精氣不能運於周身,則成牛黃,屬土,故其色黃也。凡治痰涎,皆以補脾為主,牛肉本能健脾化痰,而黃之功尤速。又黃必結於心下,故又能入手少陰、厥陰之分,以驅邪滌飲,而益其精氣也。

——清·徐大椿《神農本草經讀百種錄》

牛黃,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禁☆經。其主小兒驚癇寒熱,熱盛口不能開,及大人癲狂癇痙者,皆肝心二經邪熱膠痰為病,心熱則火自生焰,肝熱則木自生風,風火相搏,故發如上等症,此藥味苦氣驚,入二經能除熱消痰,則風火熄,神魂清,諸證自謬矣。

——明·繆希雍《本草經疏》

本文選自《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2)》,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主編:祝之友。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

在成分、品質標準、藥理作用等方面完全一致。

臨床應用

注意事項

★牛黃為珍貴藥材,藥療不宜入湯(煎)劑,只宜入、散劑應用,每次劑量0.2~0.5g。外用適量,研成細末敷患處。

★非實熱證候不宜使用,孕婦慎用。

醫籍選論

牛黃,味平。通心化痰。清心家之熱痰 ……心氣旺,則邪氣自不能容也。牛之精氣不能運於周身,則成牛黃,屬土,故其色黃也。凡治痰涎,皆以補脾為主,牛肉本能健脾化痰,而黃之功尤速。又黃必結於心下,故又能入手少陰、厥陰之分,以驅邪滌飲,而益其精氣也。

——清·徐大椿《神農本草經讀百種錄》

牛黃,入足厥陰、少陽、手少陰☆禁☆經。其主小兒驚癇寒熱,熱盛口不能開,及大人癲狂癇痙者,皆肝心二經邪熱膠痰為病,心熱則火自生焰,肝熱則木自生風,風火相搏,故發如上等症,此藥味苦氣驚,入二經能除熱消痰,則風火熄,神魂清,諸證自謬矣。

——明·繆希雍《本草經疏》

本文選自《神農本草經藥物解讀·從形味性效到臨床(2)》,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主編:祝之友。人衛中醫編輯整理。

聲明:文章轉載僅作分享,如有涉及侵權煩請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誠邀稿件,歡迎投稿:yangzhanggk@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