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僧天生雙瞳,親自點化隋煬帝和關羽,圓寂後肉身消失不見

​ 大師名“智顗”,是天臺宗開宗祖師,世稱“天臺大師”。俗姓陳,
父梁益陽侯,母徐氏。那時,母親夢到五彩香煙縈繞在胸懷,想要拂去。聽到聲音說:“宿世的因緣寄託于王道,福德自然而來,哪裡能拂去?”母親又夢到吞白鼠。如是再三,覺得奇怪,就去占卜。占卜師說:“這是白龍之兆。”在大師誕生的那天夜裡,房間裡一片洞明,接連兩個夜晚光明才隱去。大師眼睛具有雙重瞳仁,眉分八彩,具有古聖人唐堯和大舜的靈相。家中裡裡外外都很歡喜,
大擺宴席而作慶賀。忽然有兩個僧人叩門說:“善哉!孩子有這麼重的功德,一定會出家。”說完隱去。前來的賓客都感覺奇異。徐氏回憶起先前的靈瑞,就給大師取名為“王道”。兼由後來光明滿室的相,又叫他“光道”。所以,大師小時候有“王道”和“光道”兩個名字。

大師童年,臥床時一定合掌,坐起來一定面向西方,等到年齡稍大一些,口裡不亂吃,見到聖像就禮拜,逢遇僧人一定恭敬。七歲時,

喜歡到伽藍靜處,僧人們都驚訝他的心意、志向。給他口授《普門品》,才說一遍,他就能記得。

十七歲發誓作沙門,十八歲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精通律藏,而且常常歡喜住在禪悅中。二十三歲時,《法華經》的傳記裡說,大師前往光州大蘇山慧思禪師處從學。慧思禪師每每歎道:從前在靈山會上我們同聽《法華經》,宿緣所追,今天又來了。就向他指示普賢行法,宣說四安樂行。智者大師在這山上行法華三昧,

才經過三個晚上,誦《藥王品》,心緣苦行,到“是真精進”一句就發瞭解悟。見到和慧思禪師處在靈鷲山七寶淨土,與八萬菩薩、一萬二千聲聞,共同聽佛說法。由此,慧思禪師說:不是你不能感,不是我不能識,這是法華三昧的前方便。這本書的注裡寫道:道宣律祖曾經問天人:陳朝的慧思禪師、隋朝的智者大師功德超群,從前在靈山會上同聽《法華經》,不知道他們往昔是誰,
也都合乎佛的心意而說經法嗎?天人回答:他們本來都是古佛,化現為游方的聖人。慧思禪師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裡講到他的功德。智者大師是藥王菩薩,在日月淨名德佛的時代出興於世,當時頓捨身體供養法,《法華經·藥王品》中講到他的修行。他們不但今天弘揚經法,而且在久遠前佛滅度時講《法華經》,過去千佛出世以及賢劫三佛出世,都跟今天一樣,他們深深契會佛經法的要旨。

後來大師又去了西州白沙山,像前面一樣入觀,凡是對經文有疑惑處,就見到慧思禪師在秘密境界中給他做解釋。那時,慧思禪師常常讓智者大師代講經論,而自己親自拿著如意在作觀聽。慧思大師對學徒們說:這是我的意兒,只恨他定力還少。(意思是,慧思大師的智慧已經傳到智者大師心裡了。)再說,智者大師學成之後就辭別師父。慧思大師說:你跟陳國有緣,去了一定能做利益。慧思大師前往南嶽,而智者大師去了金陵(即南京)。

智者大師到了金陵,在瓦官寺八年。講《法華經》,梁朝、陳朝的大德都來請議,當時王侯高層都停止上朝的事前來參與法會。當智者大師最初開講《序品》,到“文殊答問”的末尾時,忽然靈山一會現在空中,當時有三五個人見到。天上雨下妙花,鮮白的顏色,這妙花有三十多瓣花葉,葉和葉相連,在虛空中不墜下,高一尺多,好似蓮花的葉子。當講到《寶塔品》時,聽眾中有的夢到瓦官寺是三變淨土,釋迦佛的分身遍滿八方。又有的見到普賢菩薩從遠方而來的境相。當時得到法雨的利益以及冥冥中得利益的事件不可計數。那時大師講《法華經》,感得普賢菩薩乘著白象駕臨在前面說法。當時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一代時教無不窮盡。

大師自從三十歲到了南京,在此處共經歷八年。他總在語默之際,每每思維山林泉澤時就會夢到萬重險崖,白雲和日輪伴隨在山崖的旁邊,下面是茫茫無際的蒼海澄清地流過。又見到一個僧人搖著手伸著手臂,到山路邊挽著大師上山等等。大師把這個夢告訴門人,門人都說:這是天臺山。因而大師和慧辯等二十多人往南過來,入天臺山隱居。

大師在佛隴卜居,在華頂降魔。那年,大師在九月進了天臺山後,住在華頂峰。有天晚上,大師在峰巔的石座上靜坐思維,正在熏煉頭陀時,忽然狂風大作,雷震山洞,出現強軟兩大魔頭,對大師兇猛襲擊。但大師洞徹了諸法實相,不為所動,仍然安然端坐,因此兩大魔頭也無可奈何,敗退而去。陳少主又請大師住在金陵光宅寺講《法華經》。隋太子(即後來的隋煬帝)在大師前受戒,而且供上大師的名號為“智者”,從此稱為“智者大師”。接著大師在荊州玉泉給關公傳授五戒,宣說《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五十八歲歸天臺,六十歲講授各種法門,安然入寂,龕藏在佛隴西南峰。隋煬帝大業元年打開來看,只有空空的床和帳,大師的肉身不見了。

大師生平造寺三十六所,造經十五大藏,造像八十萬軀,剃度一萬四千人,傳法三十二人,得悟的人有一千多,三十年只有一件衲衣。

去了一定能做利益。慧思大師前往南嶽,而智者大師去了金陵(即南京)。

智者大師到了金陵,在瓦官寺八年。講《法華經》,梁朝、陳朝的大德都來請議,當時王侯高層都停止上朝的事前來參與法會。當智者大師最初開講《序品》,到“文殊答問”的末尾時,忽然靈山一會現在空中,當時有三五個人見到。天上雨下妙花,鮮白的顏色,這妙花有三十多瓣花葉,葉和葉相連,在虛空中不墜下,高一尺多,好似蓮花的葉子。當講到《寶塔品》時,聽眾中有的夢到瓦官寺是三變淨土,釋迦佛的分身遍滿八方。又有的見到普賢菩薩從遠方而來的境相。當時得到法雨的利益以及冥冥中得利益的事件不可計數。那時大師講《法華經》,感得普賢菩薩乘著白象駕臨在前面說法。當時大師以五時八教判釋,一代時教無不窮盡。

大師自從三十歲到了南京,在此處共經歷八年。他總在語默之際,每每思維山林泉澤時就會夢到萬重險崖,白雲和日輪伴隨在山崖的旁邊,下面是茫茫無際的蒼海澄清地流過。又見到一個僧人搖著手伸著手臂,到山路邊挽著大師上山等等。大師把這個夢告訴門人,門人都說:這是天臺山。因而大師和慧辯等二十多人往南過來,入天臺山隱居。

大師在佛隴卜居,在華頂降魔。那年,大師在九月進了天臺山後,住在華頂峰。有天晚上,大師在峰巔的石座上靜坐思維,正在熏煉頭陀時,忽然狂風大作,雷震山洞,出現強軟兩大魔頭,對大師兇猛襲擊。但大師洞徹了諸法實相,不為所動,仍然安然端坐,因此兩大魔頭也無可奈何,敗退而去。陳少主又請大師住在金陵光宅寺講《法華經》。隋太子(即後來的隋煬帝)在大師前受戒,而且供上大師的名號為“智者”,從此稱為“智者大師”。接著大師在荊州玉泉給關公傳授五戒,宣說《法華玄義》《摩訶止觀》。五十八歲歸天臺,六十歲講授各種法門,安然入寂,龕藏在佛隴西南峰。隋煬帝大業元年打開來看,只有空空的床和帳,大師的肉身不見了。

大師生平造寺三十六所,造經十五大藏,造像八十萬軀,剃度一萬四千人,傳法三十二人,得悟的人有一千多,三十年只有一件衲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