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那些排隊2小時的網紅店,都做對了這3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走在一條街上,總會有幾家店生意特別好,任何時間經過,門口都擠滿了排隊的人群, 而這一類店通常也被稱為“網紅店”。

“喪茶”掀起的喪系文化,

“鮑師傅”揭開的糕點熱潮,“烤匠”帶來的烤魚狂歡,這一家家網紅店似乎總是顧客不斷、門庭若市,讓不少同類品牌眼饞不已。而它們在成為網紅級品牌之前,到底做對了什麼?

遍地都是網紅店?

以前,品牌君到一個地方,首先找的都是特色店,而現在到一個地方,

都要先查查附件有沒有受歡迎的網紅店。好像不去這些地方打個卡,自拍兩張,簡直都算白來了,“網紅文化”對我們生活習慣的滲透可見一斑。

也正是看到了大家對“網紅店”的熱烈追捧,不少商家似乎嗅到了一絲商機,也紛紛開起了各式各樣的網紅店鋪。

不管是北廣深,還是江浙滬,網紅店的身影都遍佈大街小巷。比如一點也不容易買到的“一點點”,比如喝了也得不到答案的“答案茶”,

比如辣得讓人想冒火的“冒焦火辣”。

在過去的幾年中,網紅店鋪可以說是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迎合了大眾消費升級的需求。而在這一現象的背後,那些看似不需要打廣告、做行銷,自成IP的店鋪,真的什麼都沒做嗎?

打造網紅三部曲

網紅店雖然花樣百出、各有千秋,但品牌君仔細回顧它們的走紅史,發現在各異的包裝下,也藏著一些共通點,也就是網紅店的躥紅三部曲。

第一步:有個好產品

這是第一步,也是頗為重要的一步。好的產品,自身就具有傳播力,反之,如果產品不盡如人意,那麼後面的行銷想必也舉步維艱。

以食品行業為例,好的產品應該具備好的食材、好的口感,甚至是好的包裝、好的概念。

當優質產品相融於品牌溫度,相信消費者也是能感受到這份厚重誠意的。

第二步:花錢打廣告

有償地邀請一些本地有影響力的自媒體或其他媒體平臺進行推廣,這在品牌創立初期或重要活動節點具有很好的傳播作用。

如果自賣自誇的方式消費者不一定會接受,

那麼借助其他協力廠商平臺去推薦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同時,借助這些媒體自有的粉絲群體,對品牌影響力、知名度的快速擴大也是效果顯著。

第三步:免費打廣告

當品牌已經完成初期的客戶沉澱,有了一定的粉絲群體之後,這一部分客戶體驗產品後的“分享”“曬”就變得很重要了。

這也是互聯網帶給品牌的一大機遇,以前的口碑傳播是有限的口口相傳,而現在有了更多的媒體平臺,口碑行銷的效果也就被無限放大。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曾經說過,在做小米之前學習了3個傳統品牌:第一個是同仁堂,貨真價實;第二個是沃爾瑪,天天低價;第三個就是海底撈,從海底撈學到了超越預期,而口碑就源于超越預期。

成也網紅,敗也網紅

排隊四個半小時的上海糕點界網紅“徹思叔叔”關店了,永遠在等位的“趙小姐不等位”關店了,“國民岳父”韓寒一手創造的文藝餐廳“很高興遇見你”也接連關店了。那些曾經排在門口兩三個小時的顧客們,一轉頭,又去排別家店了。

大多數網紅店好景不長,往往源於急功近利的運作模式。急於尋求一種新奇的概念,急於捧紅自己的品牌,急於不斷擴張,導致了對產品自身鑽研度的缺失和對品牌發展方向的思考缺失。

“網紅”概念抓住了一時的興趣點,但如若後勁不足,恐怕也難以長久。不論何時,當品牌企圖忽視消費者體驗去走所謂捷徑時,往往就是走向衰敗的開始。

而現在有了更多的媒體平臺,口碑行銷的效果也就被無限放大。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曾經說過,在做小米之前學習了3個傳統品牌:第一個是同仁堂,貨真價實;第二個是沃爾瑪,天天低價;第三個就是海底撈,從海底撈學到了超越預期,而口碑就源于超越預期。

成也網紅,敗也網紅

排隊四個半小時的上海糕點界網紅“徹思叔叔”關店了,永遠在等位的“趙小姐不等位”關店了,“國民岳父”韓寒一手創造的文藝餐廳“很高興遇見你”也接連關店了。那些曾經排在門口兩三個小時的顧客們,一轉頭,又去排別家店了。

大多數網紅店好景不長,往往源於急功近利的運作模式。急於尋求一種新奇的概念,急於捧紅自己的品牌,急於不斷擴張,導致了對產品自身鑽研度的缺失和對品牌發展方向的思考缺失。

“網紅”概念抓住了一時的興趣點,但如若後勁不足,恐怕也難以長久。不論何時,當品牌企圖忽視消費者體驗去走所謂捷徑時,往往就是走向衰敗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