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偶像”前後,尋找自己

戲裡的趙捷,尋找的不只是“羅麥”,更是人生和真我;戲外的韓庚,從初代偶像到演員,同樣在尋找“本我”。

文| 龐宏波

五年,《尋找羅麥》的上映路花了整整五年。

這部電影身上太多的標籤,

以至於讓很多人忘記了電影本身,而當它距離上映越來越近,似乎距離它完成“使命”也越來越近。

這部電影因為諸多原因,成為了當代中國電影的一個標誌,被人所記憶。但五年的時間,這部電影並不甘只是當一個“符號”。電影就是電影,《尋找羅麥》的好壞,不看標籤的高低,只分品質的好壞。

對於這部電影來說,除了它的“標籤”,最被人所熟知的就是主演韓庚。對於韓庚而言,從2011年的《大武生》算起,也已經演戲八年。有過“偶像”光環的流量靠掛,也有過真心流露的自我表達,有過引發共鳴的角色記憶,也有過關於人物的爭議和詬病。

《尋找羅麥》裡,韓庚的表演再次得到了認可,儘管是五年前的作品,但表演依舊抓住了角色最為敏感的“人性”。

但有多少人尋找過,韓庚究竟在何時切換了跑道,從偶像變成了演員呢?

15頁紙的“高原旅行:找什麼?

五年前,《尋找羅麥》剛剛拍完。當時,或許並沒有多少人想過,《尋找羅麥》究竟是否會在內地上映?

五年前,韓庚還是當紅偶像。出音樂、演電影、上節目、每天蜂擁而至的人,似乎也沒有多少人想過,韓庚究竟會走向哪裡?

如今,歷經磨難,《尋找羅麥》終於嗅到了大銀幕的“味道”。而韓庚,

也因為《前任3》的19億票房,被更多人所認可“演員”身份。所以,五年後,用今天的一切來衡量五年前的《尋找羅麥》,一切或許都有所不同。

這部電影雖然改編自導演王超自己創作的短篇小說《去了西藏》,但其實它的定位和類型並不單一,而是一種複雜的人性、自我的一種糾葛。

無論是羅麥也好,還是趙捷也罷,兩個人背上行囊,走入西藏,都是發生在車禍事故之後,而他們走入西藏所尋找的,也只能是他自己。

所以,電影某種程度上是通過走入西藏來洗滌內心,尋找一種真實的自我。

那麼,電影必然不是普通觀眾所想像的那樣,

單一的、外在的去評判電影本身。電影既關於人性情感,也關於心靈救贖。

對於當時的韓庚來說,除了切換偶像和演員的身份外,還需要適應這種“特殊”的自我轉化。例如在電影的轉捩點,趙捷喂羅麥喝水的一個鏡頭,羅麥握住了趙捷的手,趙捷臉上的反映恰恰是一種“直男”的“合理”反應。而隨著劇情的慢慢展開,趙捷個人的情感轉化才慢慢發生。

如今回過頭來看,普通觀眾對於《尋找羅麥》不再只是一種獵奇,而是一種“平等”的欣賞。人們不再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將一種意識強加於電影本身。

所以,《尋找羅麥》遇到了上映最好的“時代”,趕在了觀眾成熟之時。

這部電影用類似紀錄片的寫實手法,外加只有15頁紙的劇本大綱,勾勒出了一段尋找自我,救贖人生的體驗旅行。它既類似於《岡仁波齊》,也類似於《七十七天》。

而後兩部作品的大賣,充分說明了這類“心靈”電影所擁有的市場空間。

所以,電影所尋找的其實是一種人性的自我,而觀眾現在所尋找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共鳴。這無關於性,只關於人。

韓庚身份轉變的“那三年”:在哪裡?

從2011年《大武生》開始,韓庚也算是馳騁銀幕八年的“老演員”,其中演了超10部電影作品。

熟悉韓庚的人都知道,在八年中,韓庚所擔當主演角色的電影,幾乎都是愛情片,且都是“內心戲豐富”的角色。這既是對他偶像身份最好的一種“消費”,也是對他自己外冷內熱性格的一種自然流露。

複盤韓庚的演員路,可以發現他“挑起”了青春愛情片的集體井噴,也“趕上”了青春愛情片的極速下滑,更“遇到了”青春愛情片的重新暴走。

2013年,趙薇執導的處☆禁☆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舉拿下了超7億的票房,隨後大量青春愛情片紮堆大銀幕。韓庚主演的“白衣少年”林靜,就成為了青春“偶像”的一個代表。

而就在最“得意”時,韓庚被李玉的一句話所敲醒:“你是個很nice的人,但你不是個好演員,你不會演戲。”

第一次見面,導演李玉便直話直說。儘管青春片尚處熱潮,但韓庚的表演並沒有征服導演。當時李玉宣佈韓庚來出演《萬物生長》裡的“秋水”時,製片人方勵不同意,路金波不同意,範冰冰不同意。

但韓庚卻說:“你把我打碎了都行,我太想做一個好演員了。”於是,李玉花重金請到詹瑞文教授,安排了一個月的表演集訓。隨後的銀幕表現,眾人皆知。以至於很多人評價:角色有了靈魂。

元旦檔上映的《前任3》,成為了韓庚表演上最高光的時刻。除了19億票房外,韓庚頭戴“緊箍咒”,大喊一萬遍“我愛你”時,看哭了無數觀眾。

儘管《尋找羅麥》在今年才上映,但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拍攝完成。從整個演員生涯來看,讓韓庚確立演員身份的恰恰就是2013年到2015年期間的那三年。此後,儘管作品口碑有高有低,但無論是《羅曼蒂克消亡史》還是《前任3》,韓庚對於“內心”訴求的表達顯然更加到位。

“偶像”前後,韓庚的三十而立

在內地尚未興起偶像概念時,以super Junior唯一中國籍成員的身份出道。從帶著面具跳舞,到初登快樂大本營,韓庚兩年蟄伏。

此後,解約回國,音樂、電影兩栖發展。2013年,韓庚主演了《致青春》,隨後追逐自己的“電影夢”,淡去了 “偶像”光環。

此前,韓庚同樣表達了自己渴望成為一個演員的想法。其實從始至終,回國後的韓庚都在努力的追逐著自己的“電影夢”,與此同時也在展現著自己更為率真的一面。

《這!就是街舞》節目中,韓庚認為“我覺得要最真實最好”,鼓勵去表現“真我”。

而在《偶像練習生》之後,韓庚以樂華股東的身份,推出了新一代愛豆。作為一個從偶像產業中走出來的人,轉型到幕後孵化更多的偶像。

完全跳脫開娛樂圈,韓庚為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動物保護公益專案拍攝宣傳片,資助貧困兒童上學。自己參加NASA訓練課程,加入亞洲GT衛冕冠軍賓利絕對車隊,成為亞洲第一位參加CHINA GT的明星車手。

已過三十歲的韓庚,“過氣”的只是單純依賴的偶像光環。從演員的維度上來評價,從商業片到文藝片,均有涉獵。從人的角度上來說,歌手、評委、演員、老闆都有表現。

《尋找羅麥》裡,趙捷尋找自我的救贖。現實生活裡,韓庚依然在尋找“真實“的不被捆綁的自己。

【招聘(北京)】主編、記者、商務

歡迎踴躍投稿[後臺回復 投稿]

一經採納,將有600-1000元+獎勵!

年薪30萬招聘執行主編、商務總監

20萬招聘主筆

詳情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3051692528

15712854898

郵件:285295690@qq.com

1414501460@qq.com

如今回過頭來看,普通觀眾對於《尋找羅麥》不再只是一種獵奇,而是一種“平等”的欣賞。人們不再隨著社會文化的變化,將一種意識強加於電影本身。

所以,《尋找羅麥》遇到了上映最好的“時代”,趕在了觀眾成熟之時。

這部電影用類似紀錄片的寫實手法,外加只有15頁紙的劇本大綱,勾勒出了一段尋找自我,救贖人生的體驗旅行。它既類似於《岡仁波齊》,也類似於《七十七天》。

而後兩部作品的大賣,充分說明了這類“心靈”電影所擁有的市場空間。

所以,電影所尋找的其實是一種人性的自我,而觀眾現在所尋找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共鳴。這無關於性,只關於人。

韓庚身份轉變的“那三年”:在哪裡?

從2011年《大武生》開始,韓庚也算是馳騁銀幕八年的“老演員”,其中演了超10部電影作品。

熟悉韓庚的人都知道,在八年中,韓庚所擔當主演角色的電影,幾乎都是愛情片,且都是“內心戲豐富”的角色。這既是對他偶像身份最好的一種“消費”,也是對他自己外冷內熱性格的一種自然流露。

複盤韓庚的演員路,可以發現他“挑起”了青春愛情片的集體井噴,也“趕上”了青春愛情片的極速下滑,更“遇到了”青春愛情片的重新暴走。

2013年,趙薇執導的處☆禁☆女作《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一舉拿下了超7億的票房,隨後大量青春愛情片紮堆大銀幕。韓庚主演的“白衣少年”林靜,就成為了青春“偶像”的一個代表。

而就在最“得意”時,韓庚被李玉的一句話所敲醒:“你是個很nice的人,但你不是個好演員,你不會演戲。”

第一次見面,導演李玉便直話直說。儘管青春片尚處熱潮,但韓庚的表演並沒有征服導演。當時李玉宣佈韓庚來出演《萬物生長》裡的“秋水”時,製片人方勵不同意,路金波不同意,範冰冰不同意。

但韓庚卻說:“你把我打碎了都行,我太想做一個好演員了。”於是,李玉花重金請到詹瑞文教授,安排了一個月的表演集訓。隨後的銀幕表現,眾人皆知。以至於很多人評價:角色有了靈魂。

元旦檔上映的《前任3》,成為了韓庚表演上最高光的時刻。除了19億票房外,韓庚頭戴“緊箍咒”,大喊一萬遍“我愛你”時,看哭了無數觀眾。

儘管《尋找羅麥》在今年才上映,但早在五年前就已經拍攝完成。從整個演員生涯來看,讓韓庚確立演員身份的恰恰就是2013年到2015年期間的那三年。此後,儘管作品口碑有高有低,但無論是《羅曼蒂克消亡史》還是《前任3》,韓庚對於“內心”訴求的表達顯然更加到位。

“偶像”前後,韓庚的三十而立

在內地尚未興起偶像概念時,以super Junior唯一中國籍成員的身份出道。從帶著面具跳舞,到初登快樂大本營,韓庚兩年蟄伏。

此後,解約回國,音樂、電影兩栖發展。2013年,韓庚主演了《致青春》,隨後追逐自己的“電影夢”,淡去了 “偶像”光環。

此前,韓庚同樣表達了自己渴望成為一個演員的想法。其實從始至終,回國後的韓庚都在努力的追逐著自己的“電影夢”,與此同時也在展現著自己更為率真的一面。

《這!就是街舞》節目中,韓庚認為“我覺得要最真實最好”,鼓勵去表現“真我”。

而在《偶像練習生》之後,韓庚以樂華股東的身份,推出了新一代愛豆。作為一個從偶像產業中走出來的人,轉型到幕後孵化更多的偶像。

完全跳脫開娛樂圈,韓庚為PETA亞洲善待動物組織動物保護公益專案拍攝宣傳片,資助貧困兒童上學。自己參加NASA訓練課程,加入亞洲GT衛冕冠軍賓利絕對車隊,成為亞洲第一位參加CHINA GT的明星車手。

已過三十歲的韓庚,“過氣”的只是單純依賴的偶像光環。從演員的維度上來評價,從商業片到文藝片,均有涉獵。從人的角度上來說,歌手、評委、演員、老闆都有表現。

《尋找羅麥》裡,趙捷尋找自我的救贖。現實生活裡,韓庚依然在尋找“真實“的不被捆綁的自己。

【招聘(北京)】主編、記者、商務

歡迎踴躍投稿[後臺回復 投稿]

一經採納,將有600-1000元+獎勵!

年薪30萬招聘執行主編、商務總監

20萬招聘主筆

詳情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版權資訊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電影”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介面、一點資訊等管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後臺回復“合作”

微信:13051692528

15712854898

郵件:285295690@qq.com

1414501460@qq.com